一种自吸尾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18874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0:44
一种自吸尾门锁,锁本体的面板上设置有U形豁口,面板周围设置有侧板,其中侧板a的上端面设置为有坡度的台阶面;U形豁口的左侧设置有棘爪轴,棘爪轴上设置有棘爪,棘爪的右侧设置有棘爪释放臂;棘爪联动臂与棘爪相连接,且末端设置在侧板a的台阶面上;U形豁口的右侧设置有棘轮轴,棘轮轴上设置有棘轮,棘轮与棘爪相啮合,棘爪轴的前方设置有蜗轮,蜗轮上方设置有凸轮,凸轮与棘爪联动臂相接触;电机左端连接有蜗杆,蜗杆与蜗轮相啮合;闭锁摇臂设置在棘轮的左前方,推板与闭锁摇臂相连接并与棘轮相接触;闭锁摇臂与外接的执行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体积小,传动效果高,稳定性好;功能齐全,不仅能实现自吸功能,也能实现棘爪释放功能。

A self-priming tailgate 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吸尾门锁
本技术涉及尾门锁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吸尾门锁。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汽车电动尾门锁,会受温度的影响,在超过80℃或低于-40℃的情况下,容易导致无法上锁;另外,现有技术的尾门锁在解锁状态时,棘爪联动臂会发生轴向偏移,此时棘爪联动臂限位和蜗轮限位,由线跟面接触,变为面跟面接触,容易产生抱死;再次进行锁止时,棘爪联动臂无法脱开,不能运动到全锁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吸尾门锁,结构小巧,设计合理,传动效果好;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的技术要求,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吸尾门锁,包括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本体的面板上设置有U形豁口,面板周围设置有侧板,相邻的侧板之间首尾相接;其中侧板a的上端面设置为有坡度的台阶面;所述的U形豁口的左侧设置有棘爪轴,棘爪轴上设置有棘爪,棘爪与面板之间设置有棘爪簧,棘爪的右侧设置有棘爪释放臂;棘爪联动臂与棘爪相连接,且棘爪联动臂的末端设置在侧板a的台阶面上;U形豁口的右侧设置有棘轮轴,棘轮轴上设置有棘轮,棘轮与棘爪相啮合,棘轮的弧形槽内设置有锁扣;所述的棘爪轴的前方设置有蜗轮,蜗轮上方设置有凸轮,凸轮与棘爪联动臂相接触;所述的棘轮轴的前方设置有电机,电机左端连接有蜗杆,蜗杆与蜗轮相啮合;闭锁摇臂设置在棘轮的左前方,推板与闭锁摇臂相连接并与棘轮相接触;所述的闭锁摇臂与外接的执行器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的蜗杆为四头铜蜗杆;所述的蜗轮为细齿蜗轮。优选的:所述的棘爪联动臂的末端延伸至侧板a的外面。优选的:所述的推板固定在滑轴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一种自吸尾门锁,与传统结构相比:蜗杆采用四头铜蜗杆,蜗轮采用细齿蜗轮;使运动更加顺畅,避免卡滞现象;棘爪联动臂末端延伸至侧板a的外面,且侧板a的上端面设置为有坡度的台阶面,使得棘爪联动臂末端在侧板a的台阶面上运动,避免蜗轮与棘爪联动臂之间出现咬死的状况;本技术结构紧凑,体积小,传动效果高,稳定性好;功能齐全,不仅能实现自吸功能,也能实现棘爪释放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解锁状态下运动停止位置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2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自吸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棘爪释放状态示意图;A为解锁状态下运动最大位置;B为解锁状态下运动停止位置;C为全锁位置;在图中:1.锁本体;2.U形豁口;3.侧板;3-1.侧板a;4.棘爪轴;5.棘爪;6.棘爪释放臂;7.棘爪联动臂;8.棘轮轴;9.棘轮;10.锁扣;11.蜗轮;12.凸轮;13.电机;14.蜗杆;15.闭锁摇臂;16.推板;17.滑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在附图中:一种自吸尾门锁,包括锁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本体1的面板上设置有U形豁口2,面板周围设置有侧板3,相邻的侧板3之间首尾相接;其中侧板a3-1的上端面设置为有坡度的台阶面;所述的U形豁口2的左侧设置有棘爪轴4,棘爪轴4上设置有棘爪5,棘爪5与面板之间设置有棘爪簧,棘爪5的右侧设置有棘爪释放臂6;棘爪联动臂7与棘爪5相连接,且棘爪联动臂7的末端设置在侧板a3-1的台阶面上;U形豁口2的右侧设置有棘轮轴8,棘轮轴8上设置有棘轮9,棘轮9与棘爪5相啮合,棘轮9的弧形槽内设置有锁扣10;所述的棘爪轴4的前方设置有蜗轮11,蜗轮11上方设置有凸轮12,凸轮12与棘爪联动臂7相接触;所述的棘轮轴8的前方设置有电机13,电机13左端连接有蜗杆14,蜗杆14与蜗轮11相啮合;闭锁摇臂15设置在棘轮9的左前方,推板16与闭锁摇臂15相连接并与棘轮9相接触;所述的闭锁摇臂15与外接的执行器相连接。所述的蜗杆14为四头铜蜗杆;所述的蜗轮11为细齿蜗轮;所述的棘爪联动臂7的末端延伸至侧板a3-1的外面;所述的推板16固定在滑轴17上。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实现自吸功能:操作者关门时,轻轻推门,相当于锁扣不动,锁体向上运动,棘轮棘爪在半锁紧位置啮合,此时棘爪开关动作,棘轮开关不动作,系统控制外接的执行器拖动闭锁摇臂15;推板16在限定的运动轨迹上向上推动棘轮9,推动棘轮9到全锁紧位置。实现棘爪释放功能:开门时,操作一下尾门开启手柄(按钮),电机13带动蜗杆14蜗轮11运动,蜗轮11上的凸轮12,推动棘爪联动臂7,进而推动棘爪5脱开与棘轮9的啮合;棘爪5在棘爪簧的作用下,会向棘爪5棘轮9啮合方向运动,但棘爪联动臂7,此时已经被棘爪释放臂6吊住,无法运动,这样棘轮9就完全没有棘爪5的干扰,操作者在任何时间都可以拉开车门或使用其他汽车附件推开车门。本技术的自吸尾门锁在在解锁状态下运动停止位置时,棘爪联动臂限位与蜗轮限位相触后,蜗轮停止运动,电机自动断电,棘爪联动臂通过锁本体的侧板的斜边自动下行回退一定的距离,棘爪联动臂会发生轴向偏移;锁本体的侧板有个坡度台阶,此时棘爪联动臂搁在锁本体坡度台阶处,使得棘爪联动臂有向上的轴向力,抵消向下的轴向力,这样棘爪联动臂限位和蜗轮限位不会发生抱死的情况;再次进行锁止时,棘爪联动臂能脱开,且能运动到全锁位置。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描述,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吸尾门锁,包括锁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本体(1)的面板上设置有U形豁口(2),面板周围设置有侧板(3),相邻的侧板(3)之间首尾相接;其中侧板a(3-1)的上端面设置为有坡度的台阶面;所述的U形豁口(2)的左侧设置有棘爪轴(4),棘爪轴(4)上设置有棘爪(5),棘爪(5)与面板之间设置有棘爪簧,棘爪(5)的右侧设置有棘爪释放臂(6);棘爪联动臂(7)与棘爪(5)相连接,且棘爪联动臂(7)的末端设置在侧板a(3-1)的台阶面上;U形豁口(2)的右侧设置有棘轮轴(8),棘轮轴(8)上设置有棘轮(9),棘轮(9)与棘爪(5)相啮合,棘轮(9)的弧形槽内设置有锁扣(10);所述的棘爪轴(4)的前方设置有蜗轮(11),蜗轮(11)上方设置有凸轮(12),凸轮(12)与棘爪联动臂(7)相接触;所述的棘轮轴(8)的前方设置有电机(13),电机(13)左端连接有蜗杆(14),蜗杆(14)与蜗轮(11)相啮合;闭锁摇臂(15)设置在棘轮(9)的左前方,推板(16)与闭锁摇臂(15)相连接并与棘轮(9)相接触;所述的闭锁摇臂(15)与外接的执行器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吸尾门锁,包括锁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本体(1)的面板上设置有U形豁口(2),面板周围设置有侧板(3),相邻的侧板(3)之间首尾相接;其中侧板a(3-1)的上端面设置为有坡度的台阶面;所述的U形豁口(2)的左侧设置有棘爪轴(4),棘爪轴(4)上设置有棘爪(5),棘爪(5)与面板之间设置有棘爪簧,棘爪(5)的右侧设置有棘爪释放臂(6);棘爪联动臂(7)与棘爪(5)相连接,且棘爪联动臂(7)的末端设置在侧板a(3-1)的台阶面上;U形豁口(2)的右侧设置有棘轮轴(8),棘轮轴(8)上设置有棘轮(9),棘轮(9)与棘爪(5)相啮合,棘轮(9)的弧形槽内设置有锁扣(10);所述的棘爪轴(4)的前方设置有蜗轮(11),蜗轮(11)上方设置有凸轮(12),凸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明成戴红
申请(专利权)人:皓月汽车安全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