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排桩内撑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1808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排桩内撑支护结构,涉及基坑支护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平面支撑结构和垂直支撑结构,垂直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坑的边缘的前排桩、后排桩和止水帷幕,前排桩的顶部和后排桩的顶部通过压顶梁板连接,平面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前排桩内侧的腰梁、支撑在腰梁内两侧的内支撑梁和沿竖直方向支撑在内支撑梁上的立柱。通过上述方式,该双排桩内撑支护结构,在进行垂直支撑结构施工过程中,将前排桩和后排桩呈垂直打入土中,通过位于前后排桩中间的止水帷幕及土体传递受力,使前排桩和后排桩进行联合支撑,同时通过平面支撑结构和腰梁的连接,形成整个受力合理、结构简单的内撑支护结构,达到减少内撑道数和施工方便的效果。

A double row pile internal suppor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排桩内撑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工程
,具体为一种双排桩内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越来越重视对地下空间的利用,多层地下室越来越多见,从单层(开挖深度一般为4~5米,多采用重力式水泥搅拌桩挡土结构)到二层(开挖深度一般为7~8米,多采用双排桩挡土结构)再到三层或以上(开挖深度一般为9米以上,多采用内支撑或桩锚挡土结构)。对于软土地区,周边环境复杂条件下的超深基坑(9米以上),一般多采用内支撑支护结构,其变形控制在30mm~50mm以内,多数情况下,内支撑结构体系由支护排桩(单排钻孔灌注桩)与单道或多道钢筋混凝土(或钢)角撑、对撑或环撑组成。现有的排桩(单排)内撑支护结构通常采用多道钢筋混凝土角撑或者对撑,多道内支撑体系导致土方开挖和地下室施工困难、延误工期,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双排桩内撑支护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试图克服以上缺陷,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排桩内撑支护结构,该种支护结构受力合理、结构简单,能达到减少内撑道数和施工方便的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排桩内撑支护结构,包括平面支撑结构和垂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支撑结构位于平面支撑结构的外围;/n所述垂直支撑结构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基坑的边缘的前排桩(201)、后排桩(202)和止水帷幕(203),所述止水帷幕(203)设置在前排桩(201)及后排桩(202)之间,所述前排桩(201)的顶部和后排桩(202)的顶部通过压顶梁板(204)连接;/n所述平面支撑结构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前排桩(201)内侧的腰梁(104)、支撑在腰梁(104)内两侧的内支撑梁和沿竖直方向支撑在所述内支撑梁上的立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排桩内撑支护结构,包括平面支撑结构和垂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支撑结构位于平面支撑结构的外围;
所述垂直支撑结构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基坑的边缘的前排桩(201)、后排桩(202)和止水帷幕(203),所述止水帷幕(203)设置在前排桩(201)及后排桩(202)之间,所述前排桩(201)的顶部和后排桩(202)的顶部通过压顶梁板(204)连接;
所述平面支撑结构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前排桩(201)内侧的腰梁(104)、支撑在腰梁(104)内两侧的内支撑梁和沿竖直方向支撑在所述内支撑梁上的立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桩内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梁包括沿水平方向间隔平行支撑在腰梁(104)内两侧的对撑梁(101),其中所述立柱包括沿竖直方向支撑在对撑梁(101)上的对撑立柱(10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排桩内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对撑梁(101)与腰梁(104)垂直设置。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树庆庄伟文吴育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建联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