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能耗的厌氧反应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1686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能耗的厌氧反应罐,包括外罐、内罐、三相分离器、循环泵、出水堰,所述内罐与外罐之间设置有间隙层;所述内罐与外罐通过通孔连通;所述循环泵的出口端深入到内罐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内外罐,使内外罐的混合液流向相反,同样的罐体截面积,同样的上升流速,所需要的能耗比原厌氧反应罐减少一半;通过分别设置内外罐的紊流装置,增强内外罐各自混合液的混合程度。

A low energy consumption anaerobic re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能耗的厌氧反应罐
本技术涉及一种厌氧反应罐,适用于污水处理的颗粒化污泥厌氧反应过程或反硝化过程。
技术介绍
在污水处理工艺中,有机负荷较高时,可以采用厌氧反应罐,通过反应罐内的厌氧颗粒污泥将进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甲烷与水,从而达到去除进水中COD的目的;进水中硝态氮浓度较高、COD含量较低时,也可以采用类似厌氧反应罐,通过反应罐内的反硝化颗粒污泥,将进水中的硝态氮转化为氮气与水,从而达到去除水中硝态氮的目的。传统的厌氧反应罐,在没有大量产气时,内部上升流速较低,搅拌力度较弱,颗粒污泥的利用效率较低,初始调试难度较大,使用外部循环泵提升上升流速时,能耗较高。传统的反硝化反应罐,使用外部循环泵提升上升流速,能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低能耗的厌氧反应罐,通过设置内外罐,达到同样的上升流速,减少一半的能耗,极大地节省了运行费用。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低能耗的厌氧反应罐,包括外罐、内罐、三相分离器、循环泵、出水堰,其中,所述内罐设置于外罐内,所述内罐与外罐之间设置有间隙层;所述内罐的上部开始有通孔,所述内罐与外罐通过通孔连通;所述通孔朝向内罐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回流污泥板;所述三相分离器安装在内罐的顶部,出水堰安装在三相分离器上;所述间隙层沿高度方向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外罐紊流器,所述内罐沿高度方向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内罐紊流器;所述外罐的上部开设有进水孔,所述外罐的顶部设置有集气管一;所述循环泵的进口端深入到间隙层的底部,所述循环泵的出口端深入到内罐的底部。为了混合均匀:所述间隙层的容积与内罐的容积相等。为了使得间隙层的混合液方便混合:所述外罐紊流器位于通孔的上方。为了使得间隙层的混合液的混合程度大,消耗经济:所述外罐紊流器的个数为三个。为了使得内罐的混合液的混合程度大,消耗经济:所述内罐紊流器的个数为三个。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内外罐,使内外罐的混合液流向相反,同样的罐体截面积,同样的上升流速,所需要的能耗比原厌氧反应罐减少一半;通过分别设置内外罐的紊流装置,增强内外罐各自混合液的混合程度。附图说明图1为低能耗的厌氧反应罐结构示意图图2为低能耗的厌氧反应罐的顶部结构放大图图3为外罐紊流器结构示意图图4为内罐紊流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一种低能耗的厌氧反应罐,如图1和2所示,包括外罐1、内罐2、三相分离器3、循环泵6、出水堰7,其中,外罐高径比10:1,所述内罐2设置于外罐1内,所述内罐2与外罐1之间设置有间隙层11,所述间隙层11的容积与内罐2的容积相等;所述内罐2的上部开始有通孔21,所述内罐2与外罐1通过通孔21连通;所述通孔21朝向内罐2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回流污泥板2;所述三相分离器3安装在内罐2的顶部,出水堰7安装在三相分离器3上;如图1和3所示,所述间隙层11沿高度方向设置有三个外罐紊流器4,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外罐紊流器4的个数为2个,所述外罐紊流器4位于通孔21的上方,如图1和4所示,所述内罐2沿高度方向设置有三个的内罐紊流器5,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内罐紊流器5的个数为2个,所述外罐1的上部开设有进水孔,所述外罐1的顶部设置有集气管一;所述循环泵6的进口端深入到间隙层11的底部,所述循环泵6的出口端深入到内罐2的底部。内外罐的紊流装置,不需要外加动能的情况下,增强内外罐各自混合液的混合程度。工艺步骤如下:进水用泵从外罐1顶部的进水孔进入到间隙层11,与内罐2回流出来的污泥混合,通过外罐紊流器4的加强混合,颗粒污泥与进水充分混合、反应,一起向下流动至间隙层11底部,间隙层11底部的混合液用通过循环泵6不间断地抽入到内罐2底部,混合液在内罐2由下向上流动,通过内罐紊流器5的加强混合,颗粒污泥与进水充分混合、反应,到达通孔21(内外罐开孔处)。大部分的混合液从通孔21流至间隙层11,不断循环。部分混合液到达内罐2顶部三相分离器3。在三相分离器3处,三相分离器3对混合液中的泥、水,以及反应产生的含甲烷气体或氮气进行三相分离,颗粒污泥向下折返,通过通孔21,流至间隙层11,不断循环;清水向上流动,通过出水堰7收集后外排;厌氧产生的含甲烷气体通过集气管收集起来集中处理;反硝化产生的氮气收集后直接排至大气中。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能耗的厌氧反应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罐(1)、内罐(2)、三相分离器(3)、循环泵(6)、出水堰(7),其中,所述内罐(2)设置于外罐(1)内,所述内罐(2)与外罐(1)之间设置有间隙层(11);所述内罐(2)的上部开始有通孔(21),所述内罐(2)与外罐(1)通过通孔(21)连通;所述通孔(21)朝向内罐(2)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回流污泥板(2);所述三相分离器(3)安装在内罐(2)的顶部,出水堰(7)安装在三相分离器(3)上;所述间隙层(11)沿高度方向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外罐紊流器(4),所述内罐(2)沿高度方向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内罐紊流器(5);所述外罐(1)的上部开设有进水孔,所述外罐(1)的顶部设置有集气管一;所述循环泵(6)的进口端深入到间隙层(11)的底部,所述循环泵(6)的出口端深入到内罐(2)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能耗的厌氧反应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罐(1)、内罐(2)、三相分离器(3)、循环泵(6)、出水堰(7),其中,所述内罐(2)设置于外罐(1)内,所述内罐(2)与外罐(1)之间设置有间隙层(11);所述内罐(2)的上部开始有通孔(21),所述内罐(2)与外罐(1)通过通孔(21)连通;所述通孔(21)朝向内罐(2)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回流污泥板(2);所述三相分离器(3)安装在内罐(2)的顶部,出水堰(7)安装在三相分离器(3)上;所述间隙层(11)沿高度方向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外罐紊流器(4),所述内罐(2)沿高度方向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内罐紊流器(5);所述外罐(1)的上部开设有进水孔,所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相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道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