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丝杆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1667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丝杆千斤顶。丝杆千斤顶包括用于顶压在相应基础上的底架,底架上螺旋装配有丝杆,丝杆具有顶推端,所述丝杆上依次螺旋装配有相互背紧的两个操作螺母,两个操作螺母上分别设有供扳手驱动的驱动部,其中一个操作螺母为供扳手驱动以带动丝杆正向转动顶出的顶出操作螺母,另一个操作螺母为供扳手驱动以带动丝杆反向转动缩回的缩回操作螺母。将两个操作螺母通过相互背紧的方式固定在丝杆上,这样,两个操作螺母不需要与丝杆固定连接,在应用时,可以根据实际作业的情况,灵活调整两个操作螺母的位置,通过这种方式设置的千斤顶,可灵活地调整丝杆上作为扳手夹持点的操作螺母的位置,进而可以适应不同的作业空间。

A kind of screw j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丝杆千斤顶
本技术涉及一种丝杆千斤顶。
技术介绍
千斤顶作为一种起重和支撑工具,以其结构轻巧坚固、灵活可靠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厂矿等领域。例如授权公告号为US8162289B2的专利技术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千斤顶装置,该装置包括底座、支撑体、丝杆,丝杆的上端连接有顶推座,丝杆上固定装配有螺母,升降时,可驱动螺母带动丝杆从支撑体中伸缩实现了千斤顶的升降。以上述方式制造的千斤顶装置也较为常见,如图1所示的丝杆千斤顶,包括底架,底架包括底座1以及外套管2,外套管2内螺旋装配有丝杆3,丝杆3背向外套管2一端固定装配有固定螺母4,丝杆3还具有锥形结构的顶推端301。这种千斤顶可通过扳手夹紧并转动固定螺母4来带动丝杆3从外套管2中顶出或缩回,以达到千斤顶升降的目的。但是,上述装置存在一定弊端,由于作为扳手夹持点的螺母是固定装配在丝杆上的,在遇到窄小的作业空间时,往往难以将扳手准确卡装在扳手夹持点上,使得操作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丝杆千斤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丝杆上的扳手夹持点固定设置导致在作业空间窄小时不容易利用扳手夹持扳手夹持点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丝杆千斤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丝杆千斤顶,包括用于顶压在相应基础上的底架,底架上螺旋装配有丝杆,丝杆具有顶推端,所述丝杆上依次螺旋装配有相互背紧的两个操作螺母,两个操作螺母上分别设有供扳手驱动的驱动部,其中一个操作螺母为供扳手驱动以带动丝杆正向转动顶出的顶出操作螺母,另一个操作螺母为供扳手驱动以带动丝杆反向转动缩回的缩回操作螺母。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两个操作螺母通过相互背紧的方式固定在丝杆上,这样,两个操作螺母不需要与丝杆固定连接,在应用时,可以根据实际作业的情况,灵活调整两个操作螺母的位置,待两个操作螺母的位置满足扳手准确卡装的需求时,使用扳手将两个操作螺母相互背紧,这样,便将两个操作螺母固定在了丝杆上,以两个操作螺母中的一个为顶出操作螺母,另一个为缩回操作螺母,通过使用扳手分别对其夹持并转动,可带动丝杆从套管中的顶出和缩回,也即实现了千斤顶的升降。通过这种方式设置的千斤顶,可灵活地调整丝杆上作为扳手夹持点的操作螺母的位置,进而可以适应不同的作业空间。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操作螺母的结构相同。结构相同使得两个操作螺母都能够与丝杆实现螺旋装配。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操作螺母的驱动部为供相应扳手夹持的外周面。螺母的外周面直接形成可供扳手夹持的驱动部,不需额外设置供扳手夹持的驱动部,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进一步地,所述底架上设有用于与相应基础上的定位凸起对应插配以对底架进行定位的定位凹部。定位凹部可通过与相应基础上的定位凸起的插装配合,实现定位凸起对千斤顶的支撑限位,使得千斤顶可以适用于相应基础上具有定位凸起的支撑环境,防止打滑错位。进一步地,所述底架包括外套管和底座,丝杆螺旋装配在外套管内,外套管上设有供扳手夹持固定的固定部,底座与外套管可拆连接,外套管后端的插孔段形成所述的定位凹部。在丝杆从外套管中顶出或缩回时,使用扳手夹紧外套管的固定部,可避免外套管与丝杆发生牵连运动。外套管所具有的定位凹部可以适用于相应基础上具有定位凸起的支撑环境,底座则可以用于相应基础比较平整的支撑环境,这样,可拆连接的底座与外套管使得千斤顶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支撑环境。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具有用于与所述相应基础顶压配合的支撑部和与所述外套管螺纹连接的连接部。螺纹连接方式具有便于装配的优点。进一步地,所述丝杆的顶推端为锥形结构。锥形结构可将丝杆的顶推力集中在锥部,实现对待支撑件的稳定支撑。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丝杆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丝杆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外套管,3-丝杆,301-顶推端,4-固定螺母,5-底座,501-底板,502-环形侧板,6-外套管,601-固定螺母,602-插孔段,7-丝杆,701-顶推端,8-顶出螺母,9-缩回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丝杆千斤顶的具体实施例:如图2所示,丝杆千斤顶包括可顶压在相应基础上的底架,底架由底座5和外套管6连接而成,外套管6内螺旋装配有丝杆7,丝杆7上远离外套管6的一端具有顶推端701。以丝杆7的顶推端701所在的一侧为前端,相应的,丝杆7靠近外套管6的一端为后端。具体的,底座5包括底板501和环形侧板502,底板501可用来顶压在相应基础上,形成支撑部,环形侧板502内壁开有螺纹,可用于连接外套管6,相应的,外套管6的后端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外套管6与环形侧板502可实现螺纹连接,也即,外套管6与底座5实现了可拆连接。外套管6后端的插孔段602形成定位凹部,当丝杆千斤顶所顶压环境的相应基础上具有定位凸起时,可将底架中的底座5拆除,外套管6的定位凹部可与定位凸起对应插配以实现对底架的定位;而当丝杆千斤顶所顶压环境的相应基础比较平整时,保留底架上的底座5,将底座5支撑在相应基础上,即可实现对底架的支撑。这样,可拆连接的底座5与外套管6使得丝杆千斤顶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支撑环境。外套管6还设置有内螺纹,可用于螺旋装配丝杆7,在外套管6的前端端部装配有固定螺母601,固定螺母601的外周面形成可供扳手夹持的固定部,当丝杆7从外套管6中顶出或缩回时,使用扳手夹紧外套管6的固定螺母601,可避免外套管6与丝杆7发生牵连运动。丝杆7通过自身的螺纹旋转装配在外套管6中,在丝杆7的前端活动装配有两个操作螺母,即顶出螺母8和缩回螺母9,由于不是固定装配在丝杆7上,顶出螺母8和缩回螺母9二者可灵活调整位置,待顶出螺母8和缩回螺母9的位置满足扳手准确卡装的需求时,使用扳手将两个操作螺母相互背紧,这样,顶出螺母8和缩回螺母9便固定在了丝杆7上。当丝杆7需要从外套管6中顶出时,一方面用扳手夹持外套管6的固定螺母601,保持外套管6的稳定,另一方面,使用扳手夹持顶出螺母8进行转动,此时缩回螺母9可对顶出螺母8进行背紧,使丝杆7与顶出螺母8相对紧固装配在一起,丝杆7在顶出螺母8的带动下从外套管6中旋出,以用于顶推待支撑件;当丝杆7需要缩回至外套管6时,仍然用扳手夹持外套管6的固定螺母601,保持外套管6的稳定,然后,使用扳手夹持缩回螺母9进行转动,此时顶出螺母8可对缩回螺母9进行背紧,使丝杆7与缩回螺母9相对紧固装配在一起,丝杆7在缩回螺母9的带动下缩回至外套管6中。在丝杆7的前端还具有锥形结构的顶推端701,锥形结构可将丝杆7的顶推力集中在锥部,实现对待支撑件的稳定支撑。本技术丝杆千斤顶在工作时,首先,根据相应基础的支撑环境决定是否将底座5和外套管6拆开,并将丝杆千斤顶支撑在相应基础上,使丝杆7的顶推端701对准待支撑件,然后根据作业空间的大小调整丝杆7上活动装配的顶出螺母8和缩回螺母9的位置,待两个操作螺母的位置满足扳手准确卡装的需求时,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丝杆千斤顶,包括用于顶压在相应基础上的底架,底架上螺旋装配有丝杆,丝杆具有顶推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上依次螺旋装配有相互背紧的两个操作螺母,两个操作螺母上分别设有供扳手驱动的驱动部,其中一个操作螺母为供扳手驱动以带动丝杆正向转动顶出的顶出操作螺母,另一个操作螺母为供扳手驱动以带动丝杆反向转动缩回的缩回操作螺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丝杆千斤顶,包括用于顶压在相应基础上的底架,底架上螺旋装配有丝杆,丝杆具有顶推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上依次螺旋装配有相互背紧的两个操作螺母,两个操作螺母上分别设有供扳手驱动的驱动部,其中一个操作螺母为供扳手驱动以带动丝杆正向转动顶出的顶出操作螺母,另一个操作螺母为供扳手驱动以带动丝杆反向转动缩回的缩回操作螺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杆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操作螺母的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丝杆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操作螺母的驱动部为供相应扳手夹持的外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喜振盛奎龙罗世欣李宏杰周雅云史宝国吕善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南阳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