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8923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1 0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无论千斤顶到支承对象物的距离如何都能够通过通常的伸缩动作使抵接部不旋转地与支承对象物在短时间内抵接的千斤顶。作为解决方案,该千斤顶(100)包括:基座(10),其具有滑动轴(12)和滑动轴支承部(14);壳体(20),其组装于滑动轴支承部(14),在内壁设有壳体内螺纹(22);螺纹筒(30),其利用形成于外壁的螺纹筒外螺纹(32)与壳体内螺纹(22)螺纹结合,具有螺纹筒内螺纹(36)以及操作部(34),螺纹筒内螺纹(36)形成于中心轴线与外壁的中心轴线一致的内壁且与螺纹筒外螺纹(32)为反向螺纹;以及抵接部(40),其与螺纹筒内螺纹(36)螺纹结合,滑动轴(12)以非旋转状态贯穿于该抵接部(40),该抵接部(40)能够沿着滑动轴(12)移动。

Lifting j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千斤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千斤顶,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支承工件、台等支承对象物的带螺纹机构的千斤顶。
技术介绍
在对工件实施机械加工等时,需要以适当的状态支承工件。在支承工件时,将多个可伸缩的千斤顶配置在工件的下方,通过调整千斤顶的伸缩量,来对工件进行调整以使其成为水平。作为这样的千斤顶,公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那样的结构的千斤顶。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千斤顶包括:筒状主体,其设有内螺纹部;第1升降螺纹杆,其设有与该内螺纹部螺纹结合的外螺纹部并且一体地设有操作头部,并且设有在该操作头部的上表面开口的内螺纹部;以及第2升降螺纹杆,其设有与该第1升降螺纹杆的内螺纹部螺纹结合的外螺纹部,并且一体地设有支承头部,与第1升降螺纹杆的同筒状主体的内螺纹部螺纹结合的外螺纹部的螺距相比,第2升降螺纹杆的同设于该第1升降螺纹杆的上述内螺纹部螺纹结合的外螺纹部的螺距较小。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6908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根据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千斤顶的结构,其优点在于,容易进行支承对象物的工件的矫正调整。但是,在千斤顶到工件的支承面的距离比第1升降螺纹杆的可突出长度长的情况下,如果不预先配置成第2升降螺纹杆自第1升降螺纹杆突出的状态,则支承头部一边旋转一边与工件的支承面抵接,因此存在操作变得繁杂这样的问题、到支承头部与工件支承面抵接为止的时间变长这样的问题,这是显而易见的。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如以下那样。即,提供一种无论千斤顶到支承对象物的支承面的距离的长短如何都能够通过通常的伸缩动作使抵接部不旋转地与支承对象物的支承面在短时间内抵接的千斤顶的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进行了认真研究,结果想到了以下的结构。即,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千斤顶,其特征在于,该千斤顶包括:基座,其具有滑动轴和以所述滑动轴立起的状态支承所述滑动轴的滑动轴支承部;壳体,其呈筒状,组装于所述滑动轴支承部并且在内壁设有内螺纹;螺纹筒,其呈筒状,利用设于外壁的外螺纹与所述壳体螺纹结合,并且在中心轴线与所述外壁的中心轴线一致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外壁的外螺纹为反向螺纹的内螺纹,并且,在上端部分设有操作部;以及抵接部,其与所述螺纹筒的所述内螺纹螺纹结合,所述滑动轴以非旋转状态贯穿于该抵接部,该抵接部能够沿着所述滑动轴移动。由此,壳体组装于竖立设置有滑动轴的基座,通过使螺纹筒相对于壳体旋转,能够使贯穿有滑动轴的抵接部相对于壳体不旋转地上升。并且,采用如下结构,即螺纹筒自壳体上升(伸长)的动作和抵接部自螺纹筒上升(伸长)的动作同时进行的结构,从而能够使直到抵接部与支承对象物的支承面抵接为止的时间缩短。并且,优选的是,在所述抵接部和所述螺纹筒的所述外螺纹中的至少一者的下侧端部安装有防脱止挡件。由此,螺纹筒或抵接部不会自壳体脱落。并且,优选的是,在所述抵接部的上端部分设有抵接用扩径部。由此,能够降低抵接部与支承对象物的支承面抵接时的抵接压力,能够防止支承对象物损伤,并且,即使是富有弹性的支承对象物,也能够以该支承对象物的弹性变形量较少的状态进行支承。并且,优选的是,在所述壳体设有用于将所述螺纹筒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旋转限制在任意位置的止挡件。由此,能够防止螺纹筒意外旋转,能够将支承对象物的支承状态始终维持在适当的状态,能够防止支承对象物损伤等。并且,优选的是,在所述滑动轴支承部配置有磁体。由此,能够将千斤顶吸附于磁性体,能够提高千斤顶的设置场所的自由度。并且,优选的是,所述滑动轴形成为多棱柱。由此,能够简化针对滑动轴和抵接部的滑动轴贯穿孔的、用于使滑动轴与滑动轴贯穿孔嵌合的机械加工。并且,优选的是,在所述滑动轴的外周面的周向上的多个部位形成有与所述抵接部线接触的线接触部。由此,能够降低滑动轴与抵接部之间的摩擦阻力,使滑动轴顺利地滑动移动。并且,能够始终以适当的状态组装抵接部和滑动轴。并且,优选的是,还具有能够相对于所述抵接部装卸的抵接用配件。由此,能够利用与支承对象物的形状相匹配的抵接用配件对支承对象物进行支承,因此能够不会弄伤支承对象物地对支承对象物进行支承。专利技术的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千斤顶的结构,无论千斤顶到支承对象物的支承面的距离的长短如何,只要进行仅使螺纹筒旋转的简单的伸缩动作,就能够使抵接部以非旋转状态突出并且与支承对象物的支承面在短时间内抵接。附图说明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千斤顶的主视图。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千斤顶的俯视图。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千斤顶的侧视图。图4是图2内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千斤顶的分解组装图。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千斤顶的螺纹筒和抵接部突出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是第2实施方式的千斤顶的分解组装图。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千斤顶的滑动轴收纳于抵接部的收纳状态的说明剖视图。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千斤顶的螺纹筒和抵接部突出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配件的变形例的主视图。图11是安装于第2实施方式的千斤顶的磁体座的俯视图。图12是安装于第2实施方式的千斤顶的磁体座的XII-XII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千斤顶的实施方式。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千斤顶100包括:基座10,其具有滑动轴12;壳体20,其呈筒状,组装于基座10;螺纹筒30,其为筒状,与壳体20螺纹结合;以及抵接部40,其与螺纹筒30螺纹结合。如图1、图2、图4~图6所示,基座10具有形成为六棱柱的滑动轴12和以滑动轴12立起的状态支承该滑动轴12的滑动轴支承部14。滑动轴12的下侧部分在整个预定范围内形成有细径部,在该细径部的外周面刻有外螺纹牙12A。滑动轴支承部14在其上面中央部分刻有与滑动轴12的外螺纹牙12A螺纹结合的内螺纹牙14A,并且在其外周面配置有用于组装壳体20的组装螺纹孔14B。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滑动轴支承部14由磁体形成。如图4~图6所示,壳体20呈上侧的预定高度范围形成为厚度比其他部分的厚度厚的厚壁部的筒状。在厚壁部的内壁(内周面)刻有壳体内螺纹22。本实施方式的壳体内螺纹22的中心轴线与滑动轴12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轴线上。并且,在壳体20的厚壁部形成有沿着径向贯通厚壁部的螺纹孔24,在该螺纹孔24能够旋装用于将螺纹筒30相对于壳体20的旋转限制在任意位置的止挡件26。止挡件26具有旋钮部分26A和抵接体26B,该抵接体26B与螺纹孔24螺纹结合并且能够与后述的螺纹筒30的螺纹筒外螺纹32的螺纹结合部分处的外周面抵接。在壳体20的下部侧以与配置于滑动轴支承部14的组装螺纹孔14B对准的配置形成有组装螺纹孔28。组装螺纹孔14B和组装螺纹孔28配置于在俯视壳体20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千斤顶,其特征在于,/n该千斤顶包括:/n基座,其具有滑动轴和以所述滑动轴立起的状态支承所述滑动轴的滑动轴支承部;/n壳体,其呈筒状,组装于所述滑动轴支承部并且在内壁设有内螺纹;/n螺纹筒,其呈筒状,利用设于外壁的外螺纹与所述壳体螺纹结合,并且在中心轴线与所述外壁的中心轴线一致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外壁的外螺纹为反向螺纹的内螺纹,并且,在上端部分设有操作部;以及/n抵接部,其与所述螺纹筒的所述内螺纹螺纹结合,所述滑动轴以非旋转状态贯穿于该抵接部,该抵接部能够沿着所述滑动轴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526 JP 2017-1048611.一种千斤顶,其特征在于,
该千斤顶包括:
基座,其具有滑动轴和以所述滑动轴立起的状态支承所述滑动轴的滑动轴支承部;
壳体,其呈筒状,组装于所述滑动轴支承部并且在内壁设有内螺纹;
螺纹筒,其呈筒状,利用设于外壁的外螺纹与所述壳体螺纹结合,并且在中心轴线与所述外壁的中心轴线一致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外壁的外螺纹为反向螺纹的内螺纹,并且,在上端部分设有操作部;以及
抵接部,其与所述螺纹筒的所述内螺纹螺纹结合,所述滑动轴以非旋转状态贯穿于该抵接部,该抵接部能够沿着所述滑动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螺纹筒的所述外螺纹、所述抵接部中的至少一者的下侧端部安装有防脱止挡件。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元正山本泰正
申请(专利权)人:坎纳泰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