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铝塑复合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1421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强度铝塑复合带。该高强度铝塑复合带,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铝箔层、玻璃纤维布层、第一PP层、碳纤维布层和第二PP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PP层和铝箔层为铝塑复合带的基础层,采用碳纤维布层与玻璃纤维布层配合使用对铝塑复合带进行改善,制得的铝塑复合带的抗张强度高,铝塑复合带的抗张强度为225~283MPa。

A high strength aluminum plastic composite be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铝塑复合带
本技术属于复合带
,涉及一种铝塑复合带,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铝塑复合带。
技术介绍
铝塑复合带因其良好的屏蔽性、热封性以及柔韧性,已在工业光缆、特种光电缆及电缆通信生产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常用的塑料薄膜为PET薄膜,但PET本身介电常数偏大,对线缆的传输性能有负面影响,而PP的介电常数偏小,故PP薄膜可作为铝塑复合带用基材的选项之一。但是,国内常规PP薄膜的强度偏低,与铝箔复合后,复合带强度差。在增强材料方面,纤维能够大幅度提高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碳纤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与玻璃纤维相比,具有更高的强度、模量和耐腐蚀性等性能,但价格约是玻璃纤维的10倍甚至更高。CN203232729U公开了一种双面热熔铝塑复合带,该技术的双面热熔铝塑复合带,包括PET层以及复合在PET层两面的铝箔层,所述的其中一个铝箔层上复合有热熔胶层。该技术提供的复合带具有易于剥离和结构简单特点,但是PET本身介电常数偏大,对线缆的传输性能有负面影响,且复合带的强度有待进一步提高。CN106847443A公开了一种铝塑复合带,包括PP膜及铝箔层,所述铝箔层通过聚氨酯复合胶水与PP膜复合成一体,所述聚氨酯复合胶水按质量百分数包括以下组分:20~45%阻燃消烟剂,余量为聚氨酯胶水。该专利技术的铝塑复合带采用PP膜与铝箔层复合,相较于采用聚酯薄膜与铝箔层复合的铝塑复合带,其燃烧时发烟量更低,且通过在聚氨酯胶水中添加阻燃消烟剂,大大提高了其阻燃消烟性能,但是该专利技术的铝塑复合带的强度有待进一步提高。r>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铝塑复合带,其抗张强度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铝塑复合带,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铝箔层、玻璃纤维布层、第一PP层、碳纤维布层和第二PP层。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所指的高强度是指抗张强度在200MPa以上。本技术中,采用PP层和铝箔层为铝塑复合带的基础层,采用碳纤维布层与玻璃纤维布层配合使用对铝塑复合带进行改善,制得的铝塑复合带的抗张强度高,通过纤维布层增强铝塑复合带的抗张强度,且采用玻璃纤维布层取代部分碳纤维布层,碳纤维布层与玻璃纤维布层配合使用来增强复合带时,与单纯使用碳纤维布层增强复合带相比,复合带具有良好的抗张强度,同时降低了成本。其中,所述玻璃纤维布层的厚度为87~129μm,重量为92~147g/m2;例如玻璃纤维布层的厚度为87μm、90μm、93μm、95μm、99μm、100μm、105μm、110μm、111μm、112μm、115μm、117μm、120μm、123μm、125μm、129μm,重量为92g/m2、95g/m2、97g/m2、100g/m2、102g/m2、105g/m2、107g/m2、110g/m2、112g/m2、115g/m2、117g/m2、120g/m2、122g/m2、125g/m2、127g/m2、130g/m2、132g/m2、135g/m2、137g/m2、140g/m2、142g/m2、145g/m2、147g/m2。优选地,玻璃纤维布层的表面经过1%KH550硅烷偶联剂浸渍处理。其中,所述碳纤维布层的厚度为110~205μm,重量为92~184g/m2,例如碳纤维布层的厚度为110μm、120μm、130μm、140μm、150μm、160μm、170μm、180μm、190μm、200μm、205μm,重量为92g/m2、102g/m2、105g/m2、110g/m2、112g/m2、122g/m2、125g/m2、130g/m2、132g/m2、135g/m2、140g/m2、142g/m2、145g/m2、150g/m2、152g/m2、155g/m2、160g/m2、162g/m2、165g/m2、170g/m2、172g/m2、175g/m2、180g/m2、182g/m2、184g/m2。优选地,碳纤维布层的表面经过1%KH550硅烷偶联剂浸渍处理。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碳纤维布层与所述玻璃纤维布层的重量比为1:(1~1.6),例如所述碳纤维布层与所述玻璃纤维布层的重量比为1:1、1:1.1、1:1.2、1:1.3、1:1.4、1:1.5、1:1.6。其中,所述铝箔层的厚度为10~15μm,例如铝箔层的厚度为10μm、11μm、12μm、13μm、14μm、15μm。其中,所述第一PP层和所述第二PP层的厚度相同。其中,所述第一PP层和所述第二PP层的厚度均为13~15μm,例如所述第一PP层和所述第二PP层的厚度均为13μm、13.5μm、14μm、14.5μm、15μm。优选地,所述第一PP层和所述第二PP层均经过电晕处理,PP薄膜均是以4m/s的速度在SDCD16-3-20型电晕设备上进行电流强度为3A的电晕处理。其中,所述铝箔层与玻璃纤维布层之间、所述玻璃纤维布层与所述第一PP层之间、所述第一PP层与所述碳纤维布层之间、所述碳纤维布层与所述第二PP层之间均通过聚氨酯胶水层相连接。其中,所述聚氨酯胶水层的厚度为4~5μm,例如聚氨酯胶水层的厚度为4μm、4.1μm、4.2μm、4.3μm、4.4μm、4.5μm、4.6μm、4.7μm、4.8μm、4.9μm、5μ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采用PP层和铝箔层为铝塑复合带的基础层,通过纤维布层增强铝塑复合带的抗张强度,且采用玻璃纤维布层取代部分碳纤维布层,碳纤维布层与玻璃纤维布层配合使用时,降低了单独使用碳纤维的成本,且制得的铝塑复合带的强度高,抗张强度为225~283MPa,伸长率为16~20%,弹性系数为7147~8991N/mm2。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高强度铝塑复合带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铝箔层;2-玻璃纤维布层;3-第一PP层;4-碳纤维布层;5-第二PP层;6-聚氨酯胶水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高强度铝塑复合带,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铝箔层1、玻璃纤维布层2、第一PP层3、碳纤维布层4和第二PP层5,优选地,所述铝箔层1与玻璃纤维布层2之间、所述玻璃纤维布层2与所述第一PP层3之间、所述第一PP层3与所述碳纤维布层4之间、所述碳纤维布层4与所述第二PP层5之间均通过聚氨酯胶水层6相连接。实施例1本技术的一种高强度铝塑复合带,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铝箔层1、玻璃纤维布层2、第一PP层3、碳纤维布层4和第二PP层5,上述各层之间通过聚氨酯胶水层6粘连;其中,铝箔层1的厚度为12μm,玻璃纤维布层2的厚度为87μm、重量为92g/m2,第一PP层3和第二PP层5的厚度均为15μm,碳纤维布层4的厚度为110μm、重量为92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铝塑复合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铝箔层(1)、玻璃纤维布层(2)、第一PP层(3)、碳纤维布层(4)和第二PP层(5);/n所述玻璃纤维布层(2)的厚度为87~129μm,重量为92~147g/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铝塑复合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铝箔层(1)、玻璃纤维布层(2)、第一PP层(3)、碳纤维布层(4)和第二PP层(5);
所述玻璃纤维布层(2)的厚度为87~129μm,重量为92~147g/m2;
所述碳纤维布层(4)的厚度为110~205μm,重量为92~184g/m2;
所述铝箔层(1)与玻璃纤维布层(2)之间、所述玻璃纤维布层(2)与所述第一PP层(3)之间、所述第一PP层(3)与所述碳纤维布层(4)之间、所述碳纤维布层(4)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家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麦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