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取件的不规则形体精密加工用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1262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取件的不规则形体精密加工用抛光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杆、顶板、第一电机、第一丝杆、第二电机和抛光盘,所述底座的上方通过支撑杆与顶板相连接,且顶板的顶端固定有第一电机,并且第一电机的顶端贯穿顶板与第一丝杆相连接,所述第一丝杆的中间外部设置有移动板,并且移动板的两侧顶端通过自动伸缩杆与移动齿条相连接,所述移动齿条贯穿支撑杆表面的预留槽与设置在支撑杆内部的旋转齿轮啮合连接。该便于取件的不规则形体精密加工用抛光装置整个装置在进行抛光的过程中,可以很方便的直接对整个放置在底座上的形体进行多个位置上的固定工作,整个固定工作方便且灵活,减少劳动力的输出,更加适合工厂的使用。

A polishing device for precision machining of irregular sha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取件的不规则形体精密加工用抛光装置
本技术涉及不规则形体精密加工相关
,具体为一种便于取件的不规则形体精密加工用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对不规则形体精密加工完成后,经常需要对不规则形体的精密的表面进行抛光加工工作,使得不规则精密的表面光滑的效果,因此,便需要使用到抛光装置对其表面进行加工工作,现有市场上的抛光装置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1、现有市场上的抛光装置在对不规则精密进行加工的过程中,不能方便的对不规则形体进行固定工作,导致整个装置在进行抛光之前需要耗费时间对形体进行固定工作,间接的使得整个装置的工作效率降低;2、传统的抛光装置在加工完成后,不能很好的对加工完成后的形体进行拿取,使得整个装置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连续性不好,因此,我们便提出一种方便解决上述问题的抛光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取件的不规则形体精密加工用抛光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抛光装置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很方便的对形体进行拿去工作,以及不能很好的对形体进行固定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取件的不规则形体精密加工用抛光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杆、顶板、第一电机、第一丝杆、第二电机和抛光盘,所述底座的上方通过支撑杆与顶板相连接,且顶板的顶端固定有第一电机,并且第一电机的顶端贯穿顶板与第一丝杆相连接,所述第一丝杆的中间外部设置有移动板,且第一丝杆的底部通过第二电机与抛光盘相连接,并且移动板的两侧顶端通过自动伸缩杆与移动齿条相连接,所述移动齿条贯穿支撑杆表面的预留槽与设置在支撑杆内部的旋转齿轮啮合连接,且旋转齿轮的一侧通过连接轴与支撑杆的内壁相连接,并且旋转齿轮与旋转齿轮之间通过传送带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内部等间距的设置有3个旋转齿轮,且最底部的旋转齿轮的顶端与旋转套筒之间为同轴连接,并且旋转套筒的内部与第二丝杆之间为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矩形框结构设置,且支撑杆的内部分别设置有4组旋转齿轮,并且相互对应的旋转齿轮之间的连接线相互垂直。优选的,所述移动板呈“U”形结构,且移动板“U”形结构顶端一侧的移动齿条上为齿轮状结构、一侧的移动齿条为光滑平面。优选的,所述移动齿条的尺寸大小小于预留槽的尺寸大小,且移动齿条的长度大于相邻2个旋转齿轮之间的长度。优选的,所述第二丝杆的底部固定有限位杆,且限位杆的底部卡合在镶嵌底座表面的限位槽的内部,并且限位槽的内部为光滑平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取件的不规则形体精密加工用抛光装置;1、整个装置在进行抛光的过程中,整个移动板可以很好的进行旋转工作,配合移动板的下降工作,便可以很方便的直接对整个放置在底座上的形体进行多个位置上的固定工作,整个固定工作方便且灵活,减少劳动力的输出,更加适合工厂的使用;2、整个装置在使用完成后,通过整个移动板的上升工作,便使得装置上的固定头不会对形体之间产生挤压固定的作用力,方便及时的对抛光完成后的形体进行拿取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支撑杆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支撑杆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底座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支撑杆;3、顶板;4、第一电机;5、第一丝杆;6、移动板;7、移动齿条;8、第二电机;9、抛光盘;10、旋转齿轮;11、连接轴;12、传送带;13、旋转套筒;14、限位杆;15、固定头;16、第二丝杆;17、限位槽;18、自动伸缩杆;19、预留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取件的不规则形体精密加工用抛光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杆2、顶板3、第一电机4、第一丝杆5、移动板6、移动齿条7、第二电机8、抛光盘9、旋转齿轮10、连接轴11、传送带12、旋转套筒13、限位杆14、固定头15、第二丝杆16、限位槽17、自动伸缩杆18和预留槽19,底座1的上方通过支撑杆2与顶板3相连接,且顶板3的顶端固定有第一电机4,并且第一电机4的顶端贯穿顶板3与第一丝杆5相连接,第一丝杆5的中间外部设置有移动板6,且第一丝杆5的底部通过第二电机8与抛光盘9相连接,并且移动板6的两侧顶端通过自动伸缩杆18与移动齿条7相连接,移动齿条7贯穿支撑杆2表面的预留槽19与设置在支撑杆2内部的旋转齿轮10啮合连接,且旋转齿轮10的一侧通过连接轴11与支撑杆2的内壁相连接,并且旋转齿轮10与旋转齿轮10之间通过传送带12相连接。支撑杆2的内部等间距的设置有3个旋转齿轮10,且最底部的旋转齿轮10的顶端与旋转套筒13之间为同轴连接,并且旋转套筒13的内部与第二丝杆16之间为螺纹连接。支撑杆2矩形框结构设置,且支撑杆2的内部分别设置有4组旋转齿轮10,并且相互对应的旋转齿轮10之间的连接线相互垂直,方便使得移动板6可以进行90°的旋转工作,达到根据形体的外部不同,对形体的外部进行固定的效果。移动板6呈“U”形结构,且移动板6“U”形结构顶端一侧的移动齿条7上为齿轮状结构、一侧的移动齿条7为光滑平面,方便保证移动板6移动的稳定性。移动齿条7的尺寸大小小于预留槽19的尺寸大小,且移动齿条7的长度大于相邻2个旋转齿轮10之间的长度,方便使得旋转齿轮10可以一直保持旋转的状态,进而达到使得下方的旋转齿轮10不断的进行旋转的效果。第二丝杆16的底部固定有限位杆14,且限位杆14的底部卡合在镶嵌底座1表面的限位槽17的内部,并且限位槽17的内部为光滑平面,方便使得第二丝杆16在旋转套筒13进行旋转的过程中进行伸缩工作,达到可以对形体进行固定的效果。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于取件的不规则形体精密加工用抛光装置时,首先,工作人员只需要将需要抛光的形体放置在整个装置底座1上的中间位置,然后,根据图1-4所示,然后,便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形体的外形,对移动板6进行旋转工作,使得移动板6旋转到合适的角度时候,然后,控制自动伸缩杆18启动,使得自动伸缩杆18带动其顶端的移动齿条7进行移动,使得移动齿条7贯穿支撑杆2表面的预留槽19处于支撑杆2的内部与支撑杆2内部的旋转齿轮10之间相互啮合,然后,工作人员便可以很好的启动第一电机4,使得第一电机4带动第一丝杆5进行旋转工作,在第一丝杆5进行旋转的过程中,便使得与其进行螺纹连接的旋转套带动移动板6进行升降工作,(还可以通过形体的外形在旋转套的外部螺栓安装上新的移动板6,达到根据形体的外形进行固定的效果)在移动板6进行升降的过程中,其外部的轮齿状结构会与旋转齿轮10之间进行啮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取件的不规则形体精密加工用抛光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杆(2)、顶板(3)、第一电机(4)、第一丝杆(5)、第二电机(8)和抛光盘(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通过支撑杆(2)与顶板(3)相连接,且顶板(3)的顶端固定有第一电机(4),并且第一电机(4)的顶端贯穿顶板(3)与第一丝杆(5)相连接,所述第一丝杆(5)的中间外部设置有移动板(6),且第一丝杆(5)的底部通过第二电机(8)与抛光盘(9)相连接,并且移动板(6)的两侧顶端通过自动伸缩杆(18)与移动齿条(7)相连接,所述移动齿条(7)贯穿支撑杆(2)表面的预留槽(19)与设置在支撑杆(2)内部的旋转齿轮(10)啮合连接,且旋转齿轮(10)的一侧通过连接轴(11)与支撑杆(2)的内壁相连接,并且旋转齿轮(10)与旋转齿轮(10)之间通过传送带(12)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取件的不规则形体精密加工用抛光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杆(2)、顶板(3)、第一电机(4)、第一丝杆(5)、第二电机(8)和抛光盘(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通过支撑杆(2)与顶板(3)相连接,且顶板(3)的顶端固定有第一电机(4),并且第一电机(4)的顶端贯穿顶板(3)与第一丝杆(5)相连接,所述第一丝杆(5)的中间外部设置有移动板(6),且第一丝杆(5)的底部通过第二电机(8)与抛光盘(9)相连接,并且移动板(6)的两侧顶端通过自动伸缩杆(18)与移动齿条(7)相连接,所述移动齿条(7)贯穿支撑杆(2)表面的预留槽(19)与设置在支撑杆(2)内部的旋转齿轮(10)啮合连接,且旋转齿轮(10)的一侧通过连接轴(11)与支撑杆(2)的内壁相连接,并且旋转齿轮(10)与旋转齿轮(10)之间通过传送带(1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取件的不规则形体精密加工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的内部等间距的设置有3个旋转齿轮(10),且最底部的旋转齿轮(10)的顶端与旋转套筒(13)之间为同轴连接,并且旋转套筒(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丽彪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金材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