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压装置及接线盒锡铜条挤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1110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8:18
一种挤压装置,包括:挤压结构(1)、传送结构(2),限位传感器(3)和距离传感器(4);传送结构(2)位于挤压结构(1)下方;传送结构(2)包括传动线(21),传动线(21)上设置有传送板(22),传送板(22)上固定有被挤压设备,限位传感器(3)安装在传送结构(2)上,检测传送板(22)的位置;传送板(22)滑动至挤压结构(1)下方,挤压结构(1)对被挤压设备进行挤压;距离传感器(4)安装在挤压结构(1)上,检测被挤压设备与距离传感器(4)之间的距离。该装置电器配件运用较少,将成本最小化,且高精度传感器检测装置保证每一个产品都是合格品,防止不良品的流出。

An extrusion device and a tin copper bar extrusion device of junction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挤压装置及接线盒锡铜条挤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挤压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挤压装置及接线盒锡铜条挤压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挤压装置只是将产品放置于挤压装置后进行挤压,不能同时对挤压后的成品进行检测:是否已挤压完成?因此无法确定挤压装置的挤压效果是否已达到加工需求。若挤压后的产品不合格将会影响下一阶段的作业,而现有的挤压装置,挤压后的成品需人工检测是否已挤压成功,加大了工作量。如果接线盒锡铜条外露,接线盒在灌胶完成后,接线盒锡铜条可能会超出胶量的范围,有凸出泄露的现象,将存在组件漏电的风险。现有的技术无法完成该项检测技术,导致品质人员需要一个个检测,加大工作量,同时产品流到用户手中会有漏电的风险。而接线盒出现锡铜条外露的现象,是因为缺少对接线盒锡铜条的露出情况进行检测,也未使用相应装置对露出的接线盒锡铜条进行矫正。在矫正之后也未检测接线盒锡铜条是否不再外露?无法预防锡铜条露出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挤压装置及接线盒锡铜条挤压装置,在接线盒灌胶之前对接线盒进行检测,看是否有接线盒锡铜条外露的情况,若有进行矫正,矫正完成后再检测是否矫正成功,若仍有露出的现象,进行再次矫正,消除接线盒锡铜条外露的现象。(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挤压装置,包括:挤压结构、传送结构,限位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传送结构位于挤压结构下方;传送结构包括传动线,传动线上设置有传送板,传送板上固定有被挤压设备,限位传感器安装在传送结构上,检测传送板的位置;传送板滑动至挤压结构下方,挤压结构对被挤压设备进行挤压;距离传感器安装在挤压结构上,检测被挤压设备与距离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可选的,挤压结构包括:挤压支架、挤压气缸和固定板;挤压支架纵向设置有两条竖杆,横向设置有一条横杆,横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条竖杆固定连接;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横杆的中部;挤压气缸安装在固定板上。可选的,挤压气缸包括:气缸、连接块和挤压嘴;气缸固定安装在固定板的中部;气缸的底部设置有气缸轴,连接块的一端与气缸轴连接,连接块的另一端与挤压嘴可拆卸连接。可选的,传送结构还包括:传送支架;传送支架包括两条相互平行设置的传动线,传送板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条传动线上,且在两条传动线上来回滑动。可选的,限位传感器安装在传送支架上,以检测传送板的位置。可选的,固定板的两侧均安装有距离传感器,以检测设备。可选的,挤压装置还包括:控制箱;控制箱的一端与限位传感器连接,获取传送板的位置;控制箱的另一端与挤压结构连接,控制挤压结构。可选的,控制箱的一端同时与距离传感器连接,获取设备的信息,控制箱的另一端与挤压结构连接,控制挤压结构。可选的,挤压装置还包括监测设备,监测设备固定安装在挤压支架的横杆上,检测挤压装置的工作状态。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接线盒锡铜条挤压装置,包括以上任一项所阐述的挤压装置;挤压嘴与接线盒锡铜条的位置、形状相匹配。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种挤压装置,包括:挤压结构、传送结构,限位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传送结构位于挤压结构下方;传送结构包括传动线,传动线上设置有传送板,传送板上固定有被挤压设备,限位传感器安装在传送结构上,检测传送板的位置;传送板滑动至挤压结构下方,挤压结构对被挤压设备进行挤压;距离传感器安装在挤压结构上,检测被挤压设备与距离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在接线盒灌胶之前对接线盒进行检测,看是否有接线盒锡铜条外露的情况,若有进行矫正,矫正完成后再检测是否矫正成功,若仍有露出的现象,进行再次矫正,消除接线盒锡铜条外露的现象。(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一种挤压装置及接线盒锡铜条挤压装置,接线盒灌胶之前对接线盒进行检测,是否有接线盒锡铜条外露情况,若有进行矫正,矫正完成后再检测是否矫正成功,若仍有露出的现象,进行再次矫正,消除了接线盒锡铜条外露的现象,保证组件不存在漏电的风险;该装置电器配件运用较少,将成本最小化,且高精度传感器检测装置保证每一个产品都是合格品,防止不良品的流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挤压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挤压气缸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挤压装置的仰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挤压装置的侧视图。附图标记:1-挤压结构;2-传送结构;3-限位传感器;4-距离传感器;5-控制箱;6-监测设备;11-挤压支架;12-挤压气缸;13-固定板;21-传动线;22-传送板;23-传送支架;121-气缸;122-连接块;123-挤压嘴;124-气缸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挤压装置的主视图。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挤压装置,包括:挤压结构1、传送结构2,限位传感器3和距离传感器4;传送结构2位于挤压结构1下方;传送结构2包括传动线21,传动线21上设置有传送板22,传送板22上固定有被挤压设备,限位传感器3安装在传送结构2上,检测传送板22的位置;传送板22滑动至挤压结构1下方,挤压结构1对被挤压设备进行挤压;距离传感器4安装在挤压结构1上,检测被挤压设备与距离传感器4之间的距离。具体地,若产品为合格产品,说明产品上没有外露的结构,则不需要挤压;若产品为不合格产品,说明产品中有外露的结构,此时需要对外露的结构进行挤压矫正。因此需要预先设定一个符合合格产品的预设值,即产品与距离传感器4之间的距离。当产品通过传送板22传送到挤压结构1时,限位传感器3检测到产品传动到指定位置,传送板22停止运行;此时距离传感器4开始检测产品与距离传感器4之间的距离有没有超出预设值,如果有,说明产品有外露结构,则启动挤压结构1工作;如果无,说明产品没有外露结构,属于合格产品,则传送板22正常启动,流向下一工序。对于不合格产品,挤压结束后,可以使用距离传感器4再进行检测,避免挤压后还有外露的情况。在一实施例中,挤压结构1包括:挤压支架11、挤压气缸12和固定板13;挤压支架11纵向设置有两条竖杆,横向设置有一条横杆,横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条竖杆固定连接;固定板13固定安装在横杆的中部;挤压气缸12安装在固定板13上。具体地,挤压支架的一条横杆的两端分别搭接在两条竖杆上,与两条竖杆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挤压气缸12。将挤压气缸12固定安装在固定板13上后,再将固定板13安装在横杆的中间位置,构成完整的挤压结构1。图2是本技术的挤压气缸的结构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挤压气缸12包括:气缸1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挤压结构(1)、传送结构(2),限位传感器(3)和距离传感器(4);/n所述挤压结构(1)包括挤压嘴(123);/n所述传送结构(2)位于所述挤压结构(1)下方;/n所述传送结构(2)包括传动线(21),传动线(21)上设置有传送板(22),传送板(22)上固定有被挤压设备,所述限位传感器(3)安装在所述传送结构(2)上,检测所述传送板(22)的位置;/n所述传送板(22)滑动至所述挤压结构(1)下方,所述挤压结构(1)通过所述挤压嘴(123)对被挤压设备进行挤压;/n所述距离传感器(4)安装在所述挤压结构(1)上,检测所述被挤压设备与所述距离传感器(4)之间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挤压结构(1)、传送结构(2),限位传感器(3)和距离传感器(4);
所述挤压结构(1)包括挤压嘴(123);
所述传送结构(2)位于所述挤压结构(1)下方;
所述传送结构(2)包括传动线(21),传动线(21)上设置有传送板(22),传送板(22)上固定有被挤压设备,所述限位传感器(3)安装在所述传送结构(2)上,检测所述传送板(22)的位置;
所述传送板(22)滑动至所述挤压结构(1)下方,所述挤压结构(1)通过所述挤压嘴(123)对被挤压设备进行挤压;
所述距离传感器(4)安装在所述挤压结构(1)上,检测所述被挤压设备与所述距离传感器(4)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结构(1)包括:挤压支架(11)、挤压气缸(12)和固定板(13);
所述挤压支架(11)纵向设置有两条竖杆,横向设置有一条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竖杆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板(13)固定安装在所述横杆的中部;
所述挤压气缸(12)安装在所述固定板(1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气缸(12)还包括:气缸(121)和连接块(122);
所述气缸(121)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板(13)的中部;
所述气缸(121)的底部设置有气缸轴(124),所述连接块(122)的一端与所述气缸轴(124)连接,所述连接块(122)的另一端与所述挤压嘴(123)可拆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植洪欧阳平黄利坤蓝万龙陈杵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汉能薄膜太阳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