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0695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饮水机,包括:本体;接水盒,设置于本体,接水盒包括盒盖、与盒盖连接的侧盒部,以及与侧盒部连接的底盒部,盒盖开设有多个过水孔,侧盒部开设有第一排水口,底盒部开设有第二排水口;排水管,通过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连通接水盒。技术效果:残余水通过过水孔流进接水盒内,接水盒内的积水通过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流到排水管中,由排水管排出。接水盒不再需要反复拆卸倒水,使用更加方便,可以收集更多的残余水,例如出水口的残余水或者饮水杯的残余水。同时,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的设置,增加了出水面积,加大了排水量,防止出现排水不畅造成积水溢出接水盒的现象,避免茶叶渣等大片残渣堵塞接水盒的排水口。

Water dispens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饮水机
本技术涉及饮用水处理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饮水机。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对于日常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水是人们的必需品,为了饮水方便,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配备饮水机。传统的饮水机在出水口下方的接水区设置有接水盒,接水盒可以用来收集盛放出水口的残余水,也可以收集少量的饮水杯的残余水,当接水盒水满到一定程度时,手动地将接水盒拆卸下来并将接水盒内的积水倒出,再将接水盒安装到饮水机的接水区。在实现传统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接水盒收纳积水的容量有限,需要反复拆卸接水盒。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接水盒收纳积水的容量有限,需要反复拆卸接水盒的问题,提供一种饮水机。一种饮水机,包括:本体;接水盒,设置于所述本体,所述接水盒包括盒盖、与所述盒盖连接的侧盒部,以及与所述侧盒部连接的底盒部,所述盒盖开设有多个过水孔,所述侧盒部开设有第一排水口,所述底盒部开设有第二排水口;排水管,通过所述第一排水口和所述第二排水口连通所述接水盒。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饮水机,残余水通过过水孔流进接水盒内,接水盒内的积水通过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流到排水管中,由排水管排出。如此设置,接水盒不再需要反复拆卸倒水,使用更加方便,可以收集更多的残余水,例如出水口的残余水或者饮水杯的残余水。同时,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的设置,增加了出水面积,加大了排水量,防止出现排水不畅造成积水溢出接水盒的现象,避免茶叶渣等大片残渣堵塞接水盒的排水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本体、所述接水盒一体形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本体、所述接水盒可拆卸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的中心线所在的竖向平面平分所述接水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盒盖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侧盒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盒部与所述本体一体形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自远离所述排水管与所述底盒部的连接处至靠近所述排水管与所述底盒部的连接处,所述底盒部的厚度呈减小的趋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水口设置于所述侧盒部贴近所述本体的一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水口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底盒部的内壁所在的平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水口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侧盒部的内壁所在的平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饮水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饮水机的剖视示意图。其中:100、饮水机110、本体120、接水盒121、盒盖122、侧盒部123、底盒部124、过水孔125、第一排水口126、第二排水口130、排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传统的饮水机在出水口下方的接水区设置有接水盒,接水盒可以用来收集盛放出水口的残余水,也可以收集少量的饮水杯的残余水,当接水盒水满到一定程度时,手动地将接水盒拆卸下来并将接水盒内的积水倒出,再将接水盒安装到饮水机的接水区。接水盒收纳积水的容量有限,需要反复拆卸接水盒。为此,请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饮水机100,包括:本体110;接水盒120,设置于本体110,接水盒120包括盒盖121、与盒盖121连接的侧盒部122,以及与侧盒部122连接的底盒部123,盒盖121开设有多个过水孔124,侧盒部122开设有第一排水口125,底盒部123开设有第二排水口126;排水管130,通过第一排水口125和第二排水口126连通接水盒120。具体地,本体110设有出水口,接水盒120位于出水口的下方。通常,饮水杯等接水用具可以放置在盒盖121上,故盒盖121的面积相对较大。侧盒部122呈环状,具有一定的高度,围成矩形或者其他形状,拐角处可以做倒圆角处理,防止尖锐的拐角对人体产生意外划伤。同样,侧盒部122与底盒部123连接的位置也做倒圆角处理。在盒盖121上开设有多个过水孔124,多个过水孔124可以是相同形状、相同大小的,也可以是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第一排水口125设置于侧盒部122,第二排水口126设置于底盒部123,积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流经第一排水口125和第二排水口126,增加了出水面积,加大了排水量,防止出现排水不畅造成积水溢出接水盒120的现象,避免茶叶渣等大片残渣堵塞接水盒120的排水口。残余水通过过水孔124流进接水盒120内,接水盒120内的积水通过第一排水口125和第二排水口126流到排水管130中,由排水管130排出,接水盒120不再需要反复拆卸倒水,使用更加方便,可以收集更多的残余水,例如出水口的残余水或者饮水杯的残余水。同样,第一排水口125和第二排水口126可以设置多个相同形状、相同大小的,也可以设置多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此外,排水管130可以接入专门盛水的水桶内(独立于饮水机100),也可以接入花盆中,也可以接入下水道中,从而将排水管130的积水排出。或者,在饮水机100上设置一个容量较大的可拆卸的盛水部,排水管130的积水可以排入盛水部,如此,可以减少拆卸次数。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饮水机100,残余水通过过水孔124流进接水盒120内,接水盒120内的积水通过第一排水口125和第二排水口126流到排水管130中,由排水管130排出。如此设置,接水盒120不再需要反复拆卸倒水,使用更加方便,可以收集更多的残余水,例如出水口的残余水或者饮水杯的残余水。同时,第一排水口125和第二排水口126的设置,增加了出水面积,加大了排水量,防止出现排水不畅造成积水溢出接水盒120的现象,避免茶叶渣等大片残渣堵塞接水盒120的排水口。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水管130与本体110、接水盒120一体形成,以使排水管130通过第一排水口125和第二排水口126分别连通侧盒部122和底盒部123。本实施例中,排水管130部分地一体形成于本体110,即在本体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饮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本体;/n接水盒,设置于所述本体,所述接水盒包括盒盖、与所述盒盖连接的侧盒部,以及与所述侧盒部连接的底盒部,所述盒盖开设有多个过水孔,所述侧盒部开设有第一排水口,所述底盒部开设有第二排水口;/n排水管,通过所述第一排水口和所述第二排水口连通所述接水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饮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
接水盒,设置于所述本体,所述接水盒包括盒盖、与所述盒盖连接的侧盒部,以及与所述侧盒部连接的底盒部,所述盒盖开设有多个过水孔,所述侧盒部开设有第一排水口,所述底盒部开设有第二排水口;
排水管,通过所述第一排水口和所述第二排水口连通所述接水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本体、所述接水盒一体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本体、所述接水盒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的中心线所在的竖向平面平分所述接水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忱陈良刚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立昇净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