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伟专利>正文

自动上水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0694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上水壶,包括壶体、加热座、抽水装置及上水装置;壶体设置在加热座上,壶体的底部设有第一出水口;抽水装置设置在加热座内,且具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之间连接有热抽水管,第二进水口连接有冷抽水管,第二出水口连接上水装置;上水装置设置在加热座上,上水装置包括中空结构的支座及中空结构的旋转臂,旋转臂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支座上部,旋转臂的另一端设有第三出水口,支座和所述旋转臂的内部贯穿有水管。上述自动上水壶简化了倒出热水的步骤,操作简单方便。

Automatic watering c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上水壶
本技术涉及水壶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上水壶。
技术介绍
在日常饮水或泡茶过程中,人们通常会用到自动上水壶这种小型电器。现有的自动上水壶智能化程度已经较高了,例如水烧开后可实现自动断电,空载的情况下不会进行加热等等,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传统的自动上水壶在烧好热水时,需手动从水壶中将热水倒出,这一操作步骤在需要多次加热水的场合给人造成极大的不便。例如,泡茶的时候,泡茶者需要频繁起身将热水倒入茶壶中,显得尤其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的自动上水壶。一种自动上水壶,包括壶体、加热座、抽水装置及上水装置;所述壶体设置在所述加热座上,所述壶体的底部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抽水装置设置在所述加热座内,且具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之间连接有热抽水管,所述第二进水口连接有冷抽水管,所述第二出水口连接所述上水装置;所述上水装置设置在所述加热座上,所述上水装置包括中空结构的支座及中空结构的旋转臂,所述旋转臂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支座上部,所述旋转臂的另一端设有第三出水口,所述支座和所述旋转臂的内部贯穿有水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抽水装置包括三通调节阀和水泵,所述三通调节阀连接所述水泵,且所述三通调节阀设置有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所述水泵设置有所述第二出水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通调节阀呈L型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泵包括微型无刷直流磁驱离心泵。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阀芯设置在所述热水管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壶体的顶部设有圆锥状的进水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座内设有加热器和恒温器,所述加热器和所述恒温器对称设置在所述上水装置的两侧,且所述壶体设置在所述加热器上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座内还设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连接所述旋转臂,用于控制所述旋转臂绕所述支座旋转。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壶体的底部还设有重力传感器,所述重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壶体内的水量信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壶体的底部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壶体内的水温信息。上述自动上水壶中,包括壶体、加热座、抽水装置及上水装置;其中在抽水装置设置热水和冷水的进水口,通过抽水装置和上水装置可将冷水自动注入壶体,待壶体内的冷水加热完成后自动将热水从壶体抽出,并通过上水装置可将热水倒出,从而简化了倒出热水的步骤,操作简单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第一个实施例中的自动上水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二个实施例中的自动上水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实施例中的三通调节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四个实施例中的自动上水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实施例中的自动上水壶抽取冷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实施例中的自动上水壶抽取热水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第五个实施例中的自动上水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第五个实施例中的自动上水壶抽取热水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一实施例中的自动上水壶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上水壶,包括壶体100、加热座200、抽水装置300及上水装置400。其中,壶体100设置在加热座200上,壶体100的底部设有第一出水口Q1;抽水装置300设置在加热座200内,且具有第一进水口P1、第二进水口P2和第二出水口Q2,第一进水口P1与第一出水口Q1之间连接有热抽水管,第二进水口P2连接有冷抽水管,第二出水口Q2连接上水装置400;上水装置400设置在加热座200上,上水装置400包括中空结构的支座410及中空结构的旋转臂420,旋转臂420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支座410上部,旋转臂420的另一端设有第三出水口Q3,支座410和旋转臂420的内部贯穿有水管。本实施例中,抽水装置300设置了热水和冷水的进水口(第一进水口P1和第二进水口P2),在抽取冷水过程中,第一进水口P1关闭,第二进水口P2打开,通过抽水装置300和上水装置400可将冷水自动注入壶体100;通过加热座200可将壶体100内的冷水加热,待壶体100内的冷水加热完成后,可控制第一进水口P1打开,第二进水口P2关闭,此时抽水装置300自动将热水从壶体100抽出,并通过上水装置400可将热水倒出。上述自动上水壶简化了倒热水的步骤,操作简单方便。应当理解地,上述自动上水壶中,第三出水口Q3与壶体100顶部的进水口垂直对准;在抽取热水过程中,旋转臂420旋转一定角度,以使第三出水口Q3转离开壶体100上方,以方便接收热水饮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抽水装置300包括三通调节阀310和水泵320。三通调节阀310连接水泵320,且三通调节阀310设置有第一进水口P1和第二进水口P2,水泵320设置有第二出水口Q2。具体地,如图3所示,三通调节阀310呈L型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三通调节阀310是一种旋转类切断调节阀门,具有关闭严密,结构紧凑,重量轻,维修方便等优点。三通调节阀310内置O型阀芯,通过电动控制O型阀芯旋转可实现第一进水口P1打开、第二进水口P2关闭或第一进水口P1关闭、第二进水口P2打开。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水泵320包括微型无刷直流磁驱离心泵。需要说明的是,微型无刷直流磁驱离心泵设计结构紧凑,轻便且静音效果好;微型无刷直流磁驱离心泵包含无泄漏的静态密封,具有宽范围操作电压,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食品级材料,耐高温等优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自动上水壶还包括单向阀500,该单向阀的阀芯设置在热抽水管内。具体地,该单向阀500的水流方向为壶体100至抽水装置300。通过在第一进水口P1和第一出水口Q1之间的热抽水管内设置单向阀500可防止热水倒流进壶体100,避免了热水倒流引起的多次加热水源情况。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4,壶体100的顶部设有圆锥状的进水嘴。通过在壶体100顶部设置进水嘴避免了频繁打开壶盖的操作,并且简化了壶体结构,降低了成本。应当理解地,该进水嘴与第三出水口Q3竖直对齐,以方便冷水从第三出水口Q3注入壶体10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自动上水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上水壶,其特征在于,包括壶体、加热座、抽水装置及上水装置;/n所述壶体设置在所述加热座上,所述壶体的底部设有第一出水口;/n所述抽水装置设置在所述加热座内,且具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之间连接有热抽水管,所述第二进水口连接有冷抽水管,所述第二出水口连接所述上水装置;/n所述上水装置设置在所述加热座上,所述上水装置包括中空结构的支座及中空结构的旋转臂,所述旋转臂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支座上部,所述旋转臂的另一端设有第三出水口,所述支座和所述旋转臂的内部贯穿有水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上水壶,其特征在于,包括壶体、加热座、抽水装置及上水装置;
所述壶体设置在所述加热座上,所述壶体的底部设有第一出水口;
所述抽水装置设置在所述加热座内,且具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之间连接有热抽水管,所述第二进水口连接有冷抽水管,所述第二出水口连接所述上水装置;
所述上水装置设置在所述加热座上,所述上水装置包括中空结构的支座及中空结构的旋转臂,所述旋转臂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支座上部,所述旋转臂的另一端设有第三出水口,所述支座和所述旋转臂的内部贯穿有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装置包括三通调节阀和水泵,所述三通调节阀连接所述水泵,且所述三通调节阀设置有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所述水泵设置有所述第二出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上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调节阀呈L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上水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张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