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景观苗木移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0524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园林景观苗木移植装置,其结构包括手推架把、连接底架、万向轮、移动轮、底框架、接触板、塞钮、移植箱、盖板、顶部口和分隔框架,该园林景观苗木移植装置设置了移植箱,在使用时,固定腔侧边设置夹持海绵块,一方面对景观苗木的茎叶进行保护,提高存活率,另一方面,在其表面浇注水分可提升固定腔内的湿度,底端设有临时营养补给的土壤座,土壤座底端设置底部海绵吸收水分持续补水,加注口可通过加水管直达土壤座内,便捷加水、提升营养供给率、实用性强。

A transplanting device for landscape seedl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园林景观苗木移植装置
本技术涉及景观苗木移植
,具体涉及一种园林景观苗木移植装置。
技术介绍
苗木是具有根系和苗干的树苗,凡在苗圃中培育的树苗不论年龄大小,在未出圃之前,都称苗木,苗木种类:实生苗、营养繁殖苗、移植苗、留床苗,在目前国内城市绿化时,常常需要去培养棚内将已经生长一定时间的苗木移植至相应的绿化地点,这就需要园林景观苗木移植装置方便园林工将苗木分别移植至附近的绿化点进行工作,同时要保证景观苗木存活,但是在景观苗木装载后,在加注水时,通常采用从顶端浇注的方式,这种方式水很大部分被保留至苗木顶部上,流至根部真正提供营养的水不多,现有技术加水较为麻烦且水分供给效率不高,难以便捷加水的同时提升水分给根部的营养供给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园林景观苗木移植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加水较为麻烦且水分供给效率不高,难以便捷加水的同时提升水分给根部的营养供给率的问题,达到了便捷加水、提升营养供给率、实用性强的优点。(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园林景观苗木移植装置,包括手推架把、连接底架、万向轮、移动轮、底框架、接触板、塞钮、移植箱、盖板、顶部口和分隔框架,所述手推架把底端通过连接底架与底框架进行组装连接,所述连接底架顶端通过电弧焊接于底框架底面,所述万向轮顶端通过螺丝固定安装于底框架右侧两个角点处,所述移动轮顶端通过螺丝固定安装于底框架左侧两个角点处,所述底框架上表面与接触板下表面通过粘剂相粘结,所述接触板上表面通过电弧焊接于移植箱下表面,所述塞钮外表面与移植箱内表面螺纹连接,所述盖板外表面嵌入安装于顶部口上,且顶部口设于移植箱顶端,所述分隔框架侧边表面通过粘剂固定安装于移植箱内,所述移植箱包括壳体、入苗口、储苗腔、夹持海绵块、位移腔、内固定边框、加水管、土壤座、底部海绵、苗根腔和固定腔,所述壳体顶端设有用于使苗木进入的入苗口,所述壳体内固定安装有具有分隔不同苗木功能的分隔框架,所述入苗口处嵌入安装有用于密闭作用的盖板,所述储苗腔为分隔框架分隔出的腔体,所述夹持海绵块侧面嵌入安装于供夹持海绵块内缩的位移腔内,所述夹持海绵块的数量大于2个,所述位移腔贯穿于起限位苗木作用的内固定边框侧边上,所述加水管设于用于填充土壤放置苗木的土壤座上方,所述加水管左侧贯穿于具有保护作用的壳体,且左侧端口上设有塞钮,所述底部海绵位于用于填充土壤放置苗木的土壤座底部,所述苗根腔在土壤座上呈凹字形,所述固定腔的腔体空间即为夹持海绵块固定景观苗木的空间。进一步的,所述万向轮、移动轮均设有2个,且万向轮的安装位置靠近手推架把方位。进一步的,所述塞钮的安装位置为移植箱竖直方向上的中侧位置,且均设于分隔框架所隔离出的储苗腔中心位置。进一步的,所述接触板结构为长方体结构,且其长、宽尺寸均大于移植箱的长、宽尺寸。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腔上设有加水管,且每个固定腔均设有相水平对称分布的加水管,所述加水管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且出水端位于土壤座上方。进一步的,所述移植箱内设有8个储苗腔,且每个储苗腔的大小均相同。进一步的,所述万向轮为带刹万向轮。进一步的,所述手推架把为铝合金制成,质量轻、硬度大。进一步的,所述分隔框架为304不锈钢制成,具有防锈的优点。(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现有技术加水较为麻烦且水分供给效率不高,难以便捷加水的同时提升水分给根部的营养供给率的问题,通过设置了移植箱,在使用时,固定腔侧边设置夹持海绵块,一方面对景观苗木的茎叶进行保护,提高存活率,另一方面,在其表面浇注水分可提升固定腔内的湿度,底端设有临时营养补给的土壤座,土壤座底端设置底部海绵吸收水分持续补水,加注口可通过加水管直达土壤座内,便捷加水、提升营养供给率、实用性强。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盖板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移植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移植箱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手推架把-1、连接底架-2、万向轮-3、移动轮-4、底框架-5、接触板-6、塞钮-7、移植箱-8、盖板-9、顶部口-10、分隔框架-11、壳体-801、入苗口-802、储苗腔-803、夹持海绵块-804、位移腔-805、内固定边框-806、加水管-807、土壤座-808、底部海绵-809、苗根腔-810、固定腔-81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园林景观苗木移植装置:包括手推架把1、连接底架2、万向轮3、移动轮4、底框架5、接触板6、塞钮7、移植箱8、盖板9、顶部口10和分隔框架11,手推架把1底端通过连接底架2与底框架5进行组装连接,连接底架2顶端通过电弧焊接于底框架5底面,万向轮3顶端通过螺丝固定安装于底框架5右侧两个角点处,移动轮4顶端通过螺丝固定安装于底框架5左侧两个角点处,底框架5上表面与接触板6下表面通过粘剂相粘结,接触板6上表面通过电弧焊接于移植箱8下表面,塞钮7外表面与移植箱8内表面螺纹连接,盖板9外表面嵌入安装于顶部口10上,且顶部口10设于移植箱8顶端,分隔框架11侧边表面通过粘剂固定安装于移植箱8内,移植箱8包括壳体801、入苗口802、储苗腔803、夹持海绵块804、位移腔805、内固定边框806、加水管807、土壤座808、底部海绵809、苗根腔810和固定腔811,壳体801顶端设有用于使苗木进入的入苗口802,壳体801内固定安装有具有分隔不同苗木功能的分隔框架11,入苗口802处嵌入安装有用于密闭作用的盖板9,储苗腔803为分隔框架11分隔出的腔体,夹持海绵块804侧面嵌入安装于供夹持海绵块804内缩的位移腔805内,夹持海绵块804的数量大于2个,位移腔805贯穿于起限位苗木作用的内固定边框806侧边上,加水管807设于用于填充土壤放置苗木的土壤座808上方,加水管807左侧贯穿于具有保护作用的壳体801,且左侧端口上设有塞钮7,底部海绵809位于用于填充土壤放置苗木的土壤座808底部,苗根腔810在土壤座808上呈凹字形,固定腔811的腔体空间即为夹持海绵块804固定景观苗木的空间。其中,所述万向轮3、移动轮4均设有2个,且万向轮3的安装位置靠近手推架把1方位,便于控制灵活转向,方便使用者进行手动控制。其中,所述塞钮7的安装位置为移植箱8竖直方向上的中侧位置,且均设于分隔框架11所隔离出的储苗腔803中心位置,方便营养加注至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园林景观苗木移植装置,包括手推架把(1)、连接底架(2)、万向轮(3)、移动轮(4)、底框架(5)、接触板(6)、塞钮(7)、盖板(9)、顶部口(10)和分隔框架(11),所述手推架把(1)底端通过连接底架(2)与底框架(5)进行组装连接,所述连接底架(2)顶端通过电弧焊接于底框架(5)底面,所述万向轮(3)顶端通过螺丝固定安装于底框架(5)右侧两个角点处,所述移动轮(4)顶端通过螺丝固定安装于底框架(5)左侧两个角点处,所述底框架(5)上表面与接触板(6)下表面通过粘剂相粘结,所述接触板(6)上表面通过电弧焊接于移植箱(8)下表面,所述塞钮(7)外表面与移植箱(8)内表面螺纹连接,所述盖板(9)外表面嵌入安装于顶部口(10)上,且顶部口(10)设于移植箱(8)顶端,所述分隔框架(11)侧边表面通过粘剂固定安装于移植箱(8)内;/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植箱(8),所述移植箱(8)包括壳体(801)、入苗口(802)、储苗腔(803)、夹持海绵块(804)、位移腔(805)、内固定边框(806)、加水管(807)、土壤座(808)、底部海绵(809)、苗根腔(810)和固定腔(811),所述壳体(801)顶端设有用于使苗木进入的入苗口(802),所述壳体(801)内固定安装有具有分隔不同苗木功能的分隔框架(11),所述入苗口(802)处嵌入安装有用于密闭作用的盖板(9),所述储苗腔(803)为分隔框架(11)分隔出的腔体,所述夹持海绵块(804)侧面嵌入安装于供夹持海绵块(804)内缩的位移腔(805)内,所述夹持海绵块(804)的数量大于2个,所述位移腔(805)贯穿于起限位苗木作用的内固定边框(806)侧边上,所述加水管(807)设于用于填充土壤放置苗木的土壤座(808)上方,所述加水管(807)左侧贯穿于具有保护作用的壳体(801),且左侧端口上设有塞钮(7),所述底部海绵(809)位于用于填充土壤放置苗木的土壤座(808)底部,所述苗根腔(810)在土壤座(808)上呈凹字形,所述固定腔(811)的腔体空间即为夹持海绵块(804)固定景观苗木的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林景观苗木移植装置,包括手推架把(1)、连接底架(2)、万向轮(3)、移动轮(4)、底框架(5)、接触板(6)、塞钮(7)、盖板(9)、顶部口(10)和分隔框架(11),所述手推架把(1)底端通过连接底架(2)与底框架(5)进行组装连接,所述连接底架(2)顶端通过电弧焊接于底框架(5)底面,所述万向轮(3)顶端通过螺丝固定安装于底框架(5)右侧两个角点处,所述移动轮(4)顶端通过螺丝固定安装于底框架(5)左侧两个角点处,所述底框架(5)上表面与接触板(6)下表面通过粘剂相粘结,所述接触板(6)上表面通过电弧焊接于移植箱(8)下表面,所述塞钮(7)外表面与移植箱(8)内表面螺纹连接,所述盖板(9)外表面嵌入安装于顶部口(10)上,且顶部口(10)设于移植箱(8)顶端,所述分隔框架(11)侧边表面通过粘剂固定安装于移植箱(8)内;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植箱(8),所述移植箱(8)包括壳体(801)、入苗口(802)、储苗腔(803)、夹持海绵块(804)、位移腔(805)、内固定边框(806)、加水管(807)、土壤座(808)、底部海绵(809)、苗根腔(810)和固定腔(811),所述壳体(801)顶端设有用于使苗木进入的入苗口(802),所述壳体(801)内固定安装有具有分隔不同苗木功能的分隔框架(11),所述入苗口(802)处嵌入安装有用于密闭作用的盖板(9),所述储苗腔(803)为分隔框架(11)分隔出的腔体,所述夹持海绵块(804)侧面嵌入安装于供夹持海绵块(804)内缩的位移腔(805)内,所述夹持海绵块(804)的数量大于2个,所述位移腔(805)贯穿于起限位苗木作用的内固定边框(806)侧边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