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脱落的电子设备充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0372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防止脱落的电子设备充电结构,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右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腔左侧开设有充电口,所述卡槽内腔前后两侧均开设有贯穿于所述外壳体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腔套嵌有定位针,所述外壳体左侧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下方设有储物平台,所述放置槽的上方设有绕线板,且所述绕线板为工字型结构,所述绕线板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多个均匀对称的卡线槽,所述卡线槽的右侧开设有固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卡槽,通过拉手拉动定位针,使压缩弹簧在定位孔内压缩,将电子设备充电头放入卡槽,松开拉手,弹簧恢复形变,使定位针抵触在充电头两侧,从而达到充电头的固定效果。

A charging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to prevent falling of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脱落的电子设备充电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防止脱落的电子设备充电结构。
技术介绍
电子设备是指由集成电路、晶体管、电子管等电子元器件组成,应用电子技术(包括)软件发挥作用的设备,包括电子计算机以及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数控或程控系统等,电子技术是欧洲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最早由美国人莫尔斯1837年专利技术电报开始,1875年美国人亚历山大贝尔专利技术电话,1902年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专利技术电子管,电子产品在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第一代电子产品以电子管为核心,四十年代末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只半导体三极管,它以小巧、轻便、省电、寿命长等特点,很快地被各国应用起来,在很大范围内取代了电子管,五十年代末期,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块集成电路,它把许多晶体管等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硅芯片上,使电子产品向更小型化发展,集成电路从小规模集成电路迅速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而使电子产品向着高效能低消耗、高精度、高稳定、智能化的方向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脱落的电子设备充电结构,包括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右侧开设有卡槽(2),所述卡槽(2)内腔左侧开设有充电口(3),所述卡槽(2)内腔前后两侧均开设有贯穿于所述外壳体(1)的定位孔(4),所述定位孔(4)内腔套嵌有定位针(5),所述外壳体(1)左侧开设有放置槽(6),所述放置槽(6)的下方设有储物平台(7),所述放置槽(6)的上方设有绕线板(8),且所述绕线板(8)为工字型结构,所述绕线板(8)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多个均匀对称的卡线槽(9),所述卡线槽(9)的右侧开设有固定孔(10),所述绕线板(8)远离于卡槽(2)的一端内侧表面通过转轴连接有伸缩杆(11),所述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脱落的电子设备充电结构,包括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右侧开设有卡槽(2),所述卡槽(2)内腔左侧开设有充电口(3),所述卡槽(2)内腔前后两侧均开设有贯穿于所述外壳体(1)的定位孔(4),所述定位孔(4)内腔套嵌有定位针(5),所述外壳体(1)左侧开设有放置槽(6),所述放置槽(6)的下方设有储物平台(7),所述放置槽(6)的上方设有绕线板(8),且所述绕线板(8)为工字型结构,所述绕线板(8)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多个均匀对称的卡线槽(9),所述卡线槽(9)的右侧开设有固定孔(10),所述绕线板(8)远离于卡槽(2)的一端内侧表面通过转轴连接有伸缩杆(11),所述伸缩杆(11)的一端设有固定块(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脱落的电子设备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4)的内腔设有压缩弹簧(14),所述压缩弹簧(14)的一端连接于偶数定位孔(4)内壁,所述压缩弹簧(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推拉板(13),所述压缩弹簧(14)之间设有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宽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