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哈尔滨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人工智能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0372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充电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人工智能充电装置。包括变式充电桩、后置组架、结动摆杆、对接杆、托护架、扣盖、灭火装置和紧急臂通过待充电设备的自动到位可实现自动充电,并唤醒保护功能防止发生火灾;若发生意外产生火灾且电子设备失效不可激活灭火设备时可通过纯机械结构进行灭火操作,进行灭火操作时通过阻燃板将操作者与火源分开;当气溶胶灭火器需要更换时,可推动对接杆将其推出,便于进行更换新的气溶胶灭火器。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harg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智能充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人工智能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能被广泛的开发与利用,不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城镇,电气火灾都在猛增,占火灾总数的20%以上,已上升为世界第一位。对于智能充电设备的普及,特别是室外充电设备,由于灭火设备无法跟随设置,发生火灾时无法第一时间进行灭火,而普遍使用的干粉灭火器易复燃,定位灭火不易控制火灾,且灭火后产生的遗留物会损坏电子设备造成财产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智能充电装置,可以快速对接充电,充电时可避免火灾发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人工智能充电装置,包括变式充电桩、后置组架、结动摆杆、对接杆、托护架、扣盖、灭火装置和紧急臂,所述变式充电桩的后端固接后置组架,结动摆杆设置有两个,两个结动摆杆分别转动连接在后置组架中部的左右两端,对接杆设置有两个,两个对接杆分别滑动连接在后置组架下部的左右两端,两个对接杆分别与两个结动摆杆的下侧连接,托护架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后置组架中部的左右两端的内侧,扣盖设置在托护架后端的中部,灭火装置设置在变式充电桩内,灭火装置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结动摆杆的上侧连接,紧急臂连接在变式充电桩上端的中部。所述变式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顶止部、充电接头、隐置槽、轮槽、杆用槽、便捷架、方框和阻燃板,所述充电桩本体下侧的左右两端分别固接一个顶止部,充电接头设置在充电桩本体后端的中部,隐置槽设置在充电桩本体后端上侧的中部,杆用槽设置有两个,两个杆用槽分别与隐置槽的左右两侧连通,便捷架设置有两个,两个便捷架均与充电桩本体的后端固接,两个便捷架的内部分别与两个杆用槽连通,方框固接在充电桩本体上端的中部,阻燃板固接在充电桩本体的前端。所述后置组架包括组架本体、轴孔、杆口和轨槽,所述组架本体中部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一个轴孔,组架本体下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杆口,组架本体中部内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一个轨槽;组架本体的下端固接在充电桩本体的后端。所述结动摆杆包括下摆杆、上摆杆、轴和齿轮,所述下摆杆的上端固接上摆杆,轴固接在下摆杆上侧的内端,齿轮固接在轴的内侧;两个轴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轴孔内。所述对接杆包括对接杆本体、插轴Ⅰ和接头,所述对接杆本体的左侧固接插轴Ⅰ,接头固接在对接杆本体的后端;两个对接杆本体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杆口内,两个插轴Ⅰ分别插在两个下摆杆内。所述托护架包括中架、侧架和导条,所述中架的左右两端分别固接一个侧架,两个侧架的外端分别固接一个导条;两个导条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轨槽内,充电接头滑动连接在中架内,两个侧架与两个齿轮啮合传动。所述扣盖包括扣盖本体、销轴和固定部,所述扣盖本体下端的左右两端分别固接一个销轴,两个销轴的外端分别转动连接一个固定部的一端;两个固定部的另一端分别与中架下端的左右两端固接,两个销轴分别通过一个转簧使扣盖本体扣挡在中架的后端面上。所述灭火装置包括中心框、长口、气溶胶灭火器、前延杆、前延轮和限制部,所述中心框上端的中部设置长口,气溶胶灭火器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中心框内,中心框前端的左右两端分别固接一个前延杆,中心框前端的下端设置一个前延轮,中心框前端的上端设有限制部;中心框滑动连接在隐置槽内,前延轮滚动在轮槽内,限制部与充电桩本体的隐置槽内上端面滑动接触。所述紧急臂包括L型杆、钩、按压块、卡块、滑杆和压缩弹簧,所述L型杆下端的后侧固接钩,按压块固接在L型杆后端的下侧,卡块固接在L型杆的上端,卡块的前端固接滑杆,滑杆上套有压缩弹簧;L型杆的滑动连接在方框内和阻燃板上,压缩弹簧的前端与阻燃板的后端面接触,气溶胶灭火器、钩和按压块位置由前至后对应设置。该人工智能充电装置还包括电机和第二齿轮,所述电机固接在阻燃板的前端,第二齿轮固接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二齿轮与L型杆的下端啮合传动。本专利技术一种人工智能充电装置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待充电设备的自动到位可实现自动充电,并唤醒保护功能防止发生火灾;若发生意外产生火灾且电子设备失效不可激活灭火设备时可通过纯机械结构进行灭火操作,进行灭火操作时通过阻燃板将操作者与火源分开;当气溶胶灭火器需要更换时,可推动对接杆将其推出,便于进行更换新的气溶胶灭火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人工智能充电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变式充电桩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后置组架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结动摆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对接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托护架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扣盖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灭火装置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紧急臂结构示意图。图中:变式充电桩1;充电桩本体101;顶止部102;充电接头103;隐置槽104;轮槽105;杆用槽106;便捷架107;方框108;阻燃板109;后置组架2;组架本体201;轴孔202;杆口203;轨槽204;结动摆杆3;下摆杆301;上摆杆302;轴303;齿轮304;对接杆4;对接杆本体401;插轴Ⅰ402;接头403;托护架5;中架501;侧架502;导条503;扣盖6;扣盖本体601;销轴602;固定部603;灭火装置7;中心框701;长口702;气溶胶灭火器703;前延杆704;前延轮705;限制部706;紧急臂8;L型杆801;钩802;按压块803;卡块804;滑杆805;压缩弹簧806;电机9;第二齿轮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10所示,一种人工智能充电装置,包括变式充电桩1、后置组架2、结动摆杆3、对接杆4、托护架5、扣盖6、灭火装置7和紧急臂8,所述变式充电桩1的后端固接后置组架2,结动摆杆3设置有两个,两个结动摆杆3分别转动连接在后置组架2中部的左右两端,对接杆4设置有两个,两个对接杆4分别滑动连接在后置组架2下部的左右两端,两个对接杆4分别与两个结动摆杆3的下侧连接,托护架5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后置组架2中部的左右两端的内侧,扣盖6设置在托护架5后端的中部,灭火装置7设置在变式充电桩1内,灭火装置7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结动摆杆3的上侧连接,紧急臂8连接在变式充电桩1上端的中部。通过待充电设备的自动到位可实现自动充电,并唤醒保护功能防止发生火灾;若发生意外产生火灾且电子设备失效不可激活灭火设备时可通过纯机械结构进行灭火操作,进行灭火操作时通过阻燃板109将操作者与火源分开;当气溶胶灭火器703需要更换时,可推动对接杆4将其推出,便于进行更换新的气溶胶灭火器703。具体实施方式二:如图1-10所示,所述变式充电桩1包括充电桩本体101、顶止部102、充电接头103、隐置槽104、轮槽105、杆用槽106、便捷架107、方框108和阻燃板109,所述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智能充电装置,包括变式充电桩(1)、后置组架(2)、结动摆杆(3)、对接杆(4)、托护架(5)、扣盖(6)、灭火装置(7)和紧急臂(8),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式充电桩(1)的后端固接后置组架(2),结动摆杆(3)设置有两个,两个结动摆杆(3)分别转动连接在后置组架(2)中部的左右两端,对接杆(4)设置有两个,两个对接杆(4)分别滑动连接在后置组架(2)下部的左右两端,两个对接杆(4)分别与两个结动摆杆(3)的下侧连接,托护架(5)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后置组架(2)中部的左右两端的内侧,扣盖(6)设置在托护架(5)后端的中部,灭火装置(7)设置在变式充电桩(1)内,灭火装置(7)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结动摆杆(3)的上侧连接,紧急臂(8)连接在变式充电桩(1)上端的中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智能充电装置,包括变式充电桩(1)、后置组架(2)、结动摆杆(3)、对接杆(4)、托护架(5)、扣盖(6)、灭火装置(7)和紧急臂(8),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式充电桩(1)的后端固接后置组架(2),结动摆杆(3)设置有两个,两个结动摆杆(3)分别转动连接在后置组架(2)中部的左右两端,对接杆(4)设置有两个,两个对接杆(4)分别滑动连接在后置组架(2)下部的左右两端,两个对接杆(4)分别与两个结动摆杆(3)的下侧连接,托护架(5)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后置组架(2)中部的左右两端的内侧,扣盖(6)设置在托护架(5)后端的中部,灭火装置(7)设置在变式充电桩(1)内,灭火装置(7)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结动摆杆(3)的上侧连接,紧急臂(8)连接在变式充电桩(1)上端的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式充电桩(1)包括充电桩本体(101)、顶止部(102)、充电接头(103)、隐置槽(104)、轮槽(105)、杆用槽(106)、便捷架(107)、方框(108)和阻燃板(109),所述充电桩本体(101)下侧的左右两端分别固接一个顶止部(102),充电接头(103)设置在充电桩本体(101)后端的中部,隐置槽(104)设置在充电桩本体(101)后端上侧的中部,杆用槽(106)设置有两个,两个杆用槽(106)分别与隐置槽(104)的左右两侧连通,便捷架(107)设置有两个,两个便捷架(107)均与充电桩本体(101)的后端固接,两个便捷架(107)的内部分别与两个杆用槽(106)连通,方框(108)固接在充电桩本体(101)上端的中部,阻燃板(109)固接在充电桩本体(101)的前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组架(2)包括组架本体(201)、轴孔(202)、杆口(203)和轨槽(204),所述组架本体(201)中部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一个轴孔(202),组架本体(201)下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杆口(203),组架本体(201)中部内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一个轨槽(204);组架本体(201)的下端固接在充电桩本体(101)的后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动摆杆(3)包括下摆杆(301)、上摆杆(302)、轴(303)和齿轮(304),所述下摆杆(301)的上端固接上摆杆(302),轴(303)固接在下摆杆(301)上侧的内端,齿轮(304)固接在轴(303)的内侧;两个轴(303)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轴孔(202)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杆(4)包括对接杆本体(401)、插轴Ⅰ(402)和接头(403),所述对接杆本体(401)的左侧固接插轴Ⅰ(402),接头(403)固接在对接杆本体(401)的后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岩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