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方法、及隔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方法、及隔膜。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其形成为下述结构:在浸渍于电解液中的正极与负极之间配置有隔膜,通过隔膜来防止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直接电接触。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通过隔膜向负极移动,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通过隔膜向正极移动。作为这样的隔膜,近年来使用由耐热性高且安全性高的多孔性聚酰亚胺膜形成的隔膜是已知的。制造上述的多孔性聚酰亚胺膜时,提出了下述方案:首先,形成包含微粒的聚酰胺酸、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或聚酰胺的膜,从该膜中除去微粒,然后使用化学浸蚀液将膜的一部分溶解(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020101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上述的聚酰亚胺膜的制造过程中,有时包括下述工序:使用化学浸蚀液将除去了微粒的膜的一部分溶解,将在膜厚方向上贯通的多个连续孔扩大。此时,若膜排 ...
【技术保护点】
1.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其为制造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的制造系统,所述制造系统具备下述单元:/n膜形成单元,所述膜形成单元通过将包含聚酰胺酸、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或聚酰胺、以及微粒的膜浸渍于能够将所述微粒溶解或分解的第一浸蚀液中,或者通过加热至能够将所述微粒分解的温度,从而将所述微粒除去,形成所述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所述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中形成有大量在膜厚方向上贯通的连续孔;/n预湿单元,所述预湿单元向利用所述膜形成单元形成的所述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供给不溶解所述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的预湿液;和/n化学浸蚀单元,所述化学浸蚀单元使用与所述第一浸蚀液不同的第二浸蚀液, ...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07 JP 2018-1483211.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其为制造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的制造系统,所述制造系统具备下述单元:
膜形成单元,所述膜形成单元通过将包含聚酰胺酸、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或聚酰胺、以及微粒的膜浸渍于能够将所述微粒溶解或分解的第一浸蚀液中,或者通过加热至能够将所述微粒分解的温度,从而将所述微粒除去,形成所述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所述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中形成有大量在膜厚方向上贯通的连续孔;
预湿单元,所述预湿单元向利用所述膜形成单元形成的所述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供给不溶解所述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的预湿液;和
化学浸蚀单元,所述化学浸蚀单元使用与所述第一浸蚀液不同的第二浸蚀液,将被供给有所述预湿液的所述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的一部分溶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其中,所述预湿液具有与所述第二浸蚀液的亲和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其中,所述预湿液具有与所述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的亲和性。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其中,所述预湿液包含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其中,所述预湿液包含1%至100%的所述醇。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其中,所述预湿液包含异丙醇或乙醇。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其中,所述预湿液包含表面活性剂。
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其中,所述预湿液包含二醇系物质。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浸蚀液为包含四甲基氢氧化铵的水系液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浸蚀液包含低于25%的四甲基氢氧化铵。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浸蚀液中混合有所述预湿单元所使用的所述预湿液。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其中,所述预湿单元具有用于贮存所述预湿液而将所述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浸渍的贮存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其中,所述预湿单元具有将所述贮存部的所述预湿液回收、并使所回收的所述预湿液返回至所述贮存部的循环部。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其中,所述膜形成单元形成能够卷绕为卷状体的带状的所述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
所述预湿单元具有输送部,所述输送部将从所述膜形成单元送出的所述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依次引入,使所述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不经卷绕地浸渍于所述贮存部的所述预湿液中。
1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村芳次,杉山真也,石川薰,
申请(专利权)人:东京应化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