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可溶解型双氟磺酰亚胺锂/硅酸镁锂涂覆隔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1740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电池用可溶解型双氟磺酰亚胺锂/硅酸镁锂涂覆隔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隔膜包括基膜和涂覆在基膜上单面的涂层,所述基膜单面为隔膜对着负极一侧的表面,所述涂层包括双氟磺酰亚胺锂、硅酸镁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溶剂;制备方法具体为先制备硅酸镁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颗粒,再与双氟磺酰亚胺锂混合溶于溶剂中得到稳定分散液,最后将制备完成的稳定分散液喷涂到卷绕时对着负极一侧的隔膜基材表面,烘干。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锂电池用可溶解型双氟磺酰亚胺锂/硅酸镁锂涂覆隔膜具有减轻卷芯变形和增加电解液锂离子迁移数的特点,隔膜的制备方法原料易得,操作简便,易于实现工业化操作。

A soluble bifluorosulfimide lithium / magnesium silicate lithium coated membrane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可溶解型双氟磺酰亚胺锂/硅酸镁锂涂覆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电子电池隔膜
,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可溶解型双氟磺酰亚胺锂/硅酸镁锂涂覆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锂离子电池使用过程中,电极极片厚度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尤其是石墨负极。据现有数据,锂电池经过高温存储和循环,正极膨胀率仅为4%,负极膨胀率在20%以上。锂电池负极片厚度变大导致卷芯与极片变形的根本原因是石墨,负极石墨在嵌锂时形成LiCx(LiC24、LiC12和LiC6等),晶格间距变化,导致石墨颗粒体积发生变化,使负极内应力进一步释放,产生不可逆膨胀,这部分膨胀主要与颗粒尺寸、粘接剂及极片的结构有关。嵌锂后负极的膨胀是在卷芯卷绕完成之后发生的,此时隔膜、正极均已固定,负极膨胀会形成较大的卷芯内应力,造成卷芯与极片变形,使负极与隔膜间形成空洞,进而脱嵌锂不均匀,负极涂层与颗粒形成微裂纹,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发生破裂与重组,消耗电解液,使循环性能变差。如何避免卷芯变形,保证良好的隔膜、极片界面已经成为锂离子电池开发的当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电池用可溶解型双氟磺酰亚胺锂/硅酸镁锂涂覆隔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膜和涂覆在基膜单面的涂层,所述基膜单面为隔膜对着负极一侧的表面,所述涂层包括双氟磺酰亚胺锂、硅酸镁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溶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用可溶解型双氟磺酰亚胺锂/硅酸镁锂涂覆隔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膜和涂覆在基膜单面的涂层,所述基膜单面为隔膜对着负极一侧的表面,所述涂层包括双氟磺酰亚胺锂、硅酸镁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溶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用可溶解型双氟磺酰亚胺锂/硅酸镁锂涂覆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膜为聚乙烯基膜、聚丙烯基膜、无纺布隔膜基膜、纤维素基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用可溶解型双氟磺酰亚胺锂/硅酸镁锂涂覆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酸镁锂包含所有以硅、氧、镁、钠、锂为主要元素的蒙脱石产品及其表面处理或者离子置换产品,所述硅酸镁锂的用量为溶剂重量的0.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用可溶解型双氟磺酰亚胺锂/硅酸镁锂涂覆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氟磺酰亚胺锂为电池级双氟磺酰亚胺锂,所述双氟磺酰亚胺锂的用量为溶剂重量的0.1-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用可溶解型双氟磺酰亚胺锂/硅酸镁锂涂覆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鹏祝捷乔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基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