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天线反射器形面自适应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星载天线
,具体说是一种天线反射器形面自适应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遥感、深空探测领域对天线使用频率和增益、系统传输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精度、大口径星载天线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根据经典的Ruze方程,为了实现天线的高增益,需要天线反射器具有很高的几何精度。研究表明天线反射器表面的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RMS)应小于其工作波长的五十分之一。以海洋监测卫星为例,为了高精度全天候观测海洋表面风场、浪场、流场、台风、海面温度场、海面上空湿度场、大气水汽含量、云中液态水含量、海冰分布、降雨强度等海洋表面要素,我国新一代同步轨道海洋动力监测卫星的核心载荷为同步轨道微波成像探测仪,其最高应用频率为183GHz,这就要求其反射面的RMS应小于32μm。此外,我国新一代微波气象卫星对3m口径425GHz天线也提出了明确的应用需求,这将需要反射面的形面精度更高。然而,天线反射器的制造误差和在轨运行期间的热变形误差是天线最主要的误差来源。尽管在天线设计时充分的考虑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线反射器形面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设定期望位移z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线反射器形面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设定期望位移zd和需求精度PRMS,给反馈控制器G0、前馈控制器Θ0、初始搜索步长β0和初始形面精度赋予初始值;
步骤2,测量当前形面,计算误差e和形面精度
步骤3,判断当前形面精度是否小于设定需求精度PRMS,如果执行步骤2;否则执行步骤4;
步骤4,判断当前形面精度是否小于上一步形面精度,如果当前搜索步长βk=βk-1;否则当前搜索步长βk=βk-1/2;
步骤5,更新前馈控制器Θk;
步骤6,计算输入电压v;
步骤7,判断输入电压v是否满足约束条件,如果输入电压v满足约束条件,执行步骤8;如果输入电压不满足约束条件,将超过约束条件的输入电压v强制约束在约束条件边界上;
步骤8,加载作动电压并继续执行步骤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天线反射器形面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误差e的计算方法为:
e=zd-z\*MERGEFORMAT(1)
式中:zd为期望位移;z为被控对象的Z向位移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天线反射器形面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未知的被控对象P用一个N行M列的未知矩阵B描述,其中N为反射面节点个数,M为作动器的个数;因此,前馈控制器为由可调参数Θi,j组成的M行N列的未知矩阵;前馈控制器输出为
vff=Θzd\*MERGEFORMAT(2)
反馈控制器G也是一个M行N列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祥帅,吴志刚,谭述君,初未萌,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