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水池消波吸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9769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0:21
试验水池消波吸能装置,属于试验水池消波吸能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波浪能回收装置、蓄能水箱、造波装置,其将试验水池试验完毕后的波浪的能量进行回收,并将这部分能量储存用于下一次造波,波浪能回收装置将试验水池余波中的能量回收并储存于水箱中,在需要进行下一轮造波时,可直接使用水箱中储存的能量进行造波,液体驱动的造波装置将这一回收的能量进行回收,波浪能的回收、储存以及使用均通过试验水池外部液体循环实现,此外设置辅助液体泵系统用来进行损耗补偿和输入能量调整。该装置可将试验水池余波的能量回收并用于下一次造波,能够节约能源。

Wave absorption device of test p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试验水池消波吸能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试验水池消波吸能
,具体涉及一种试验水池消波吸能装置。
技术介绍
造波机是试验水池中的常见设备,其作用是对自然水体中常见的波浪现象进行模拟和重现,是对船舶、海洋平台等海洋结构物进行耐波性测试不可缺少的关键设备。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一次耐波性试验结束之后,往往试验水池的水面仍然有波浪存在,而一系列的耐波性试验往往不是建立在同一波浪参数下的,其需要对波浪参数进行改变来进行不同波浪参数下的另一组试验,为了避免水池余波对下一组改变了波浪参数的耐波性试验带来不利影响,往往需要等待试验水池水面平静之后再进行下一轮造波,为了减少等待时间,现有的试验水池往往采用在水池一端设置消波堤的方式来加快余波消散,但是一方面消波堤会占用试验水池空间,另一方面使用消波堤意味着余波能量白白损失,对整个试验水池的节能不利。因此开发一种将水池余波进行回收并将回收得到的能量用于造波的试验水池消波吸能装置对于试验水池设备的节能降耗是非常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试验水池消波吸能装置,将波浪能回收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试验水池消波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波浪能回收装置、蓄能水箱、造波装置;波浪能回收装置包括浮子(1)、杠杆(2)、杠杆转轴(3)、第一连杆(4)、活塞泵活塞(5)、活塞泵缸体(6)、活塞泵出水管(7)、活塞泵入水管(8)、活塞泵出水口(9)、活塞泵入水口(10),所述的浮子(1)安装在试验水池的自由液面位置,浮子(1)通过杠杆转轴(3)与杠杆(2)相连,杠杆(2)与第一连杆(4)相连,第一连杆(4)与活塞泵活塞(5)相连,活塞泵出水口(9)与活塞泵入水口(10)位于活塞泵缸体(6)下部,活塞泵出水口(9)与活塞泵出水管(7)一端相连,活塞泵入水口(10)与活塞泵入水管(8)一端相连,活塞...

【技术特征摘要】
1.试验水池消波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波浪能回收装置、蓄能水箱、造波装置;波浪能回收装置包括浮子(1)、杠杆(2)、杠杆转轴(3)、第一连杆(4)、活塞泵活塞(5)、活塞泵缸体(6)、活塞泵出水管(7)、活塞泵入水管(8)、活塞泵出水口(9)、活塞泵入水口(10),所述的浮子(1)安装在试验水池的自由液面位置,浮子(1)通过杠杆转轴(3)与杠杆(2)相连,杠杆(2)与第一连杆(4)相连,第一连杆(4)与活塞泵活塞(5)相连,活塞泵出水口(9)与活塞泵入水口(10)位于活塞泵缸体(6)下部,活塞泵出水口(9)与活塞泵出水管(7)一端相连,活塞泵入水口(10)与活塞泵入水管(8)一端相连,活塞泵入水管(8)另一端与下水箱(17)相连;蓄能水箱包括上水箱(11)、上水箱出水管(12)、上水箱通气管(13)、中水箱(14)、中水箱出水管(15)、中水箱出水控制阀(16)、下水箱(17)、辅助补水管(18)、辅助水泵(19),所述的上水箱(11)上部设置辅助补水管(18)和活塞泵出水管(7),上水箱(11)下部设置上水箱出水管(12)和上水箱通气管(13),上水箱出水管(12)和上水箱通气管(13)的下端位于中水箱(14)的自由液面处,中水箱出水管(15)位于中水箱(14)下部,中水箱出水管(15)上设置有中水箱出水控制阀(16),下水箱(17)位于造波装置下方,下水箱(17)下部设置辅助补水管(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健张维鹏王超李涛郭航王英铸毛翼轩陈昉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