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静音液压电机泵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9600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9:04
一种超静音液压电机泵外壳,前盖(6)和后盖(13)分别通过螺钉(4、15)紧固与壳体(1),底座(10)与壳体(1)为一体结构,液压电机泵(12)通过壳体(1)上的筋板(1b、1c、1d、1e)内嵌于壳体(1);壳体(1)上开设有进油口(2)、真空化口(16)、电机引线(17)和真空表(18);前盖(6)上开设有第一凸台(7)和出油口(9),后盖(13)上开设有第二凸台(11),第一凸台(7)和第二凸台(11)分别于液压电机泵(12)前端和后端接触;所述壳体(1)与前盖(6)通过O型圈(5)密封,壳体(1)与后盖(13)通过O型圈(14)密封,进油口(2)处有O型密封圈(3)、出油口(9)处有第四密封圈(8)。

A kind of ultra quiet hydraulic motor pump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静音液压电机泵外壳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元件降噪技术,尤其涉及超静音液压电机泵外壳。
技术介绍
液压元件及系统属于高负荷重载机械能源装备,随着液压技术的高压、高速、大容量化,液压元件及其装置的噪声越来越严重。其中液压泵是主要的噪声源之一。液压元件及其装置产生的噪声存在严重的人机不友好,且特殊应用场合中是不允许的。液压电机泵是一种集成电动机、离心增压泵、液压泵等为一体的新型液压动力单元。相比较传统电机-液压泵组,液压电机泵集成度高、效率高、噪声低,但在某些对噪声要求更为严格的场合,就需要寻求进一步降噪的方案和技术。液压电机泵产生的噪声有流体噪声和机械噪声两类。流体噪声主要是由于液压泵内部气蚀、旋涡流动及压力冲击引起的,而机械噪声主要是其内部轴承制造误差及使用条件不良而产生摩擦而激发的噪声,以及械碰撞噪声如叶片泵中叶片与定子内曲线的撞击等。噪声测产生不仅对于液压电机泵性能不利,且对于工作人员健康存在严重威胁,因此,进一步减小液压电机泵的噪声具有重要意义。检索现有公开文献专利发现关于液压电机泵低噪声方面的研究有:(1)“液压电机叶片泵样机的噪声测量及分析[J].”(王峥嵘,冀宏,胡启辉,王建森.液压与气动,2010(09):63-65.)与同等功率的电机油泵组的噪声进行对比,电机泵的噪声降低了7dB。同时,试验发现,电机叶片泵样机由于壳体内部流道狭窄引起了负压,使得泵芯吸油口处出现大量气泡,引起了较大的气穴噪声,提出扩大流道的方法保证充分吸油从而避免气穴噪声。(2)“一种低噪声集成式伺服电机螺杆泵的试验研究[J].”(孙东宁,刘会祥,冯伟,何俊,张玉强.甘肃科学学报,2018,30(05):119-122+128),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伺服电机螺杆泵的噪声随着电机转速的增加,噪声等级呈上升趋势;随着负载压力的升高,噪声也呈现上升趋势。(3)“基于一种双出轴伺服电机的高压低噪声伺服电机泵研究[J].”(孙东宁,刘会祥,何俊,冯伟,胡小飞.液压与气动,2018(06):59-65.),通过驱动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旋转方向和转速,消除了因控制阀引起的机械噪声和流体噪声,另外,所采用的的螺杆泵本身具有低噪声的特点。以上有关液压电机泵低噪声的研究对于液压电机泵进一步超静音化提供了有益借鉴,但存在以下不足:1.对于液压电机泵的噪声源的控制大多基于内部流体噪声及机械噪声的分析,开展相应的降噪措施研究,其降噪难度大、效果不理想;2.从声学原理出发进行液压电机泵的超静音的技术较少,忽略了真空中声波无法传播的基本原理及阻隔声波传播的降噪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静音液压电机泵外壳,利用在壳体及前后盖所构成的密闭容腔的真空化、壳体内部劈尖的消声作用以及聚乙烯材质长链分子内摩擦生热,阻隔液压电机泵噪声的传播,减小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危害,提供超静音的液压电机泵,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超静音液压电机泵外壳,包括壳体1,前盖6,后盖13,底座10,所述前盖6和后盖13分别通过第一螺钉4、第二螺钉15紧固与壳体1,底座10与壳体1为一体结构,液压电机泵12通过壳体1上的第一筋板1b、第二筋板1c、第三筋板1d和第四筋板1e内嵌于壳体1;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进油口2、真空化口16、电机引线17和真空表18;所述前盖6上开设有第一凸台7和出油口9,后盖13上开设有第二凸台11,第一凸台7和第二凸台11分别于液压电机泵12前端和后端接触;所述壳体1与前盖6通过第一O型圈5密封,壳体1与后盖13通过第二O型圈14密封,进油口2处有第三O型密封圈3、出油口9处有第四密封圈8;壳体1与前盖6、后盖13及第一O密封圈5、第二O型圈14、第三O型密封圈3、第四O型密封圈8通过真空化口16构成密闭真空容腔。本专利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有益效果是:壳体与前盖、后盖之间形成密闭容腔,通过真空化口在该密闭容腔内形成一定程度的真空度,利用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的基本原理,来阻隔液压电机泵内部的绝大部分机械噪声和流体噪声的传播。壳体内部分布有劈尖,可对残余声波进行几何衰减,进一步减小声强。另外,壳体及前后盖、劈尖的材质均为聚乙烯,利用其长链分子形状的改变产生内摩擦生热,造成声压与振速的相位差,进一步吸收残余声能阻隔声波的传播。本专利将真空无法传声、几何衰减、热传导及驰豫作用综合使用,能够较好地阻隔液压电机泵产生的噪声的传播,提供一种超静音的液压电机泵外壳。附图说明图1是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专利技术结构的左视图,图3是壳体内部端面视图。附图标记及对应名称为:1-壳体,2-进油口,3-第三O型密封圈,4-第一螺钉,5-第一O型圈,6-前盖,7-第一凸台,8-第二O型圈,9-出油口,10-底座,11-第二凸台,12-液压电机泵,13-后盖,14-第二O型圈,15-第二螺钉,16-真空化口,17-电机引线,18-真空度表,19-底座螺钉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超静音液压电机泵外壳,包括壳体1,前盖6,后盖13,底座10,所述前盖6和后盖13分别通过第一螺钉4、第二螺钉15紧固与壳体1,底座10与壳体1为一体结构,液压电机泵12通过壳体1上的第一筋板1b、第二筋板1c、第三筋板1d和第四筋板1e内嵌于壳体1;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进油口2、真空化口16、电机引线17和真空表18;所述前盖6上开设有第一凸台7和出油口9,后盖13上开设有第二凸台11,第一凸台7和第二凸台11分别于液压电机泵12前端和后端接触;所述壳体1与前盖6通过第一O型圈5密封,壳体1与后盖13通过第二O型圈14密封,进油口2处有第三O型密封圈3、出油口9处有第四密封圈8;壳体1与前盖6、后盖13及第一O密封圈5、第二O型圈14、第三O型密封圈3、第四O型密封圈8通过真空化口16构成密闭真空容腔。真空度表18表征容腔内真空度。通过真空化口在该密闭容腔内形成一定程度的真空度,利用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的基本原理,来阻隔液压电机泵内部的绝大部分机械噪声和流体噪声的传播。如图1~图3所示,壳体1内壁开设有劈尖1a,劈尖1a相间布局与第一筋板1b、第二筋板1c、第三筋板1d和第四筋板1e之间,底座19与壳体1为一体化结构,通过螺钉孔19固定于基座。壳体内壁圆周方向的劈尖形成微型消音室,利用劈尖可对残余声波进行几何衰减,进一步减小声强。如图1~图3所示,壳体1、前盖6、后盖13、底座10以及第一筋板1b、第二筋板1c、第三筋板1d、第四筋板1e的材料均为聚乙烯。利用其长链分子形状的改变产生内摩擦生热,造成声压与振速的相位差,进一步吸收残余声能阻隔声波的传播。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为:首先,通过真空化口在壳体与前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静音液压电机泵外壳,包括壳体(1),前盖(6),后盖(13),底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6)和后盖(13)分别通过第一螺钉(4)、第二螺钉(15)紧固与壳体(1),底座(10)与壳体(1)为一体结构,液压电机泵(12)通过壳体(1)上的第一筋板(1b)、第二筋板(1c)、第三筋板(1d)和第四筋板(1e)内嵌于壳体(1);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进油口(2)、真空化口(16)、电机引线(17)和真空表(18);所述前盖(6)上开设有第一凸台(7)和出油口(9),后盖(13)上开设有第二凸台(11),第一凸台(7)和第二凸台(11)分别于液压电机泵(12)前端和后端接触;所述壳体(1)与前盖(6)通过第一O型圈(5)密封,壳体(1)与后盖(13)通过第二O型圈(14)密封,进油口(2)处有第三O型密封圈(3)、出油口(9)处有第四密封圈(8);壳体(1)与前盖(6)、后盖(13)及第一O密封圈(5)、第二O型圈(14)、第三O型密封圈(3)、第四O型密封圈(8)通过真空化口(16)构成密闭真空容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静音液压电机泵外壳,包括壳体(1),前盖(6),后盖(13),底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6)和后盖(13)分别通过第一螺钉(4)、第二螺钉(15)紧固与壳体(1),底座(10)与壳体(1)为一体结构,液压电机泵(12)通过壳体(1)上的第一筋板(1b)、第二筋板(1c)、第三筋板(1d)和第四筋板(1e)内嵌于壳体(1);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进油口(2)、真空化口(16)、电机引线(17)和真空表(18);所述前盖(6)上开设有第一凸台(7)和出油口(9),后盖(13)上开设有第二凸台(11),第一凸台(7)和第二凸台(11)分别于液压电机泵(12)前端和后端接触;所述壳体(1)与前盖(6)通过第一O型圈(5)密封,壳体(1)与后盖(13)通过第二O型圈(14)密封,进油口(2)处有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冀宏刘新强孙飞张贺陈乾鹏高文科李娜娜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