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吡咯-部花菁衍生物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合成领域,具体涉及吡咯-部花菁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次氯酸(HClO)通常以次氯酸根(ClO−)的形式存在于生理环境中,具有杀菌作用,在机体被微生物入侵时也起到免疫作用。但是,吞噬细胞中产生的过量的HClO也会对人体产生伤害。已经有证据表明次氯酸根一些组织的炎症有关,而且人们认为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次氯酸根跟肺部受损、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肾脏疾病有关。细胞内过量的次氯酸根主要由溶酶体代谢,其浓度与溶酶体氧化还原平衡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次氯酸也是常用的消毒剂。因此,生物样品中次氯酸根检测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工具的开发愈发显得重要。近年来,荧光分子探针技术由于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成本低等特点,已经成为检测重要金属离子,阴离子和小分子的重要手段。但现有绝大多数次氯酸根荧光探针需要有机助溶剂(>10%),无法在纯水相实现次氯酸根识别,限制了其进一步实际应用。而且当今对溶酶体靶向定位的次氯酸根荧光探针的报道并不多。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吡咯-部花菁衍生物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咯-部花菁衍生物荧光探针具有如下结构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吡咯-部花菁衍生物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咯-部花菁衍生物荧光探针具有如下结构式: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咯-部花菁衍生物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N-吗啉乙基-2,4-二甲基-5-甲酰基吡咯-3-甲酰胺和N-乙基苯并噻唑碘盐溶解于有机溶剂中;
S2:将S1所得溶液滴加哌啶作催化剂,然后在80℃下回流搅拌反应3-4h;
S3:将S2所得溶液冷却至室温,减压抽滤,所得固体残渣用乙醇清洗,再用乙醇重结晶,得到所述吡咯-部花菁衍生物荧光探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吡咯-部花菁衍生物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有机溶剂为无水乙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吡咯-部花菁衍生物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加入的N-吗啉乙基-2,4-二甲基-5-甲酰基吡咯-3-甲酰胺和N-乙基苯并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元,吴伟娜,赵晓雷,郭芳芳,李晓红,刘盼,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