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溜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9142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溜筒,包括:本体,其外设有防撞保护杆;第一过渡料斗,适于与连接在装船机上的顶部过渡料斗可拆卸连接;第二过渡料斗,与第一过渡料斗连通的设置在第一过渡料斗的下方,第二过渡料斗连接在本体的上方;第一铰接部,固定设在第一过渡料斗外,适于与装船机的臂架铰接;第二铰接部,连接在第一过渡料斗与第二过渡料斗之间,以使第二过渡料斗能相对第一过渡料斗摆动,且第二过渡料斗相对第一过渡料斗的摆动方向与装船机的行走方向平行或共面。当防撞保护杆撞到障碍物时,第二过渡料斗带动本体向与装船机的行走方向相反的方向摆动,从而将溜筒与障碍物的刚性碰撞转化为柔性碰撞,能够避免本体被撞坏。

A sliding cyl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溜筒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送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溜筒。
技术介绍
为提高散装物料的装船效率,装船机作为散装物料的连续运输机械,有着广泛的需求和适用范围。装船机运行时,由于风载、潮汐、装船机自身的回转,溜筒与船的相对位置将时刻发生变化。为了使装船机溜筒能够有效的起到引流、防扬尘的作用,需要使溜筒能够进入到舱口内,同时为了使物料能够在舱底均匀堆放,需要时常变更落料点位置,这些使得溜筒与船容易相撞。现有技术中溜筒通过顶部铰点吊挂在装船机内壁架头部下,溜筒通过该铰点能够相对装船机内壁架摆动,在溜筒周围增加了防撞杆,当溜筒撞上船舱盖板时,用于检测防撞杆动作的检测开关检测到信息,控制系统会控制装船机停止动作或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但是当检测开关失效时,溜筒仍会继续撞向船舱盖板,导致溜筒损坏,造成停机和停产,影响业主生产。并且溜筒节与节之间仅采用螺栓连接,当其中几个螺母失效时,会引起其他螺母相继失效,进而造成溜筒坠落,若溜筒下方有船时,会对船舱或夹板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溜筒容易与船舱盖板相撞并造成溜筒损坏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避免被船舱盖板撞坏的溜筒。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溜筒,包括:本体,其外设有防撞保护杆;第一过渡料斗,适于与连接在装船机上的顶部过渡料斗可拆卸连接;第二过渡料斗,与所述第一过渡料斗连通的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渡料斗的下方,所述第二过渡料斗连接在所述本体的上方;第一铰接部,固定设在所述第一过渡料斗外,适于与装船机的臂架铰接;第二铰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过渡料斗与所述第二过渡料斗之间,以使所述第二过渡料斗能相对所述第一过渡料斗摆动,且所述第二过渡料斗相对所述第一过渡料斗的摆动方向与所述装船机的行走方向平行或共面。所述第二铰接部的铰接轴线所在的竖直面与所述第一铰接部的铰接轴线所在的竖直面垂直相交。所述第一铰接部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过渡料斗外的第一支撑部、以及由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端部向上延伸的第一吊架,所述第一吊架上设有第一铰接孔,所述装船机的臂架适于通过第一铰接轴与所述第一吊架铰接。所述第一铰接轴上设有铜套,所述铜套与所述第一铰接轴之间设有油路。所述第二铰接部包括设在所述第二过渡料斗外的第二支撑部、以及由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端面向上延伸的第二吊架,所述第二吊架上设有第二铰接孔,所述第一过渡料斗外设有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二铰接轴穿设在所述第二铰接孔中。还包括角度检测装置、控制器,所述角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二过渡料斗相对所述第一过渡料斗的摆动角度,并在所述第二过渡料斗相对所述第一过渡料斗的摆动角度达到预设值时,发出第一位置信息,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位置信息时控制装船机停机或反向行走。所述本体由上至下至少包括第一溜筒节、第二溜筒节,所述第一溜筒节与所述第二溜筒节通过法兰连接以及第三铰接部连接。所述第三铰接部包括:第一支撑板,由所述第二溜筒节的外部水平向外延伸;第一耳板,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一耳板间隔设有两个,且所述第一耳板的上端形成有第三铰接孔;第二支撑板,由所述第一溜筒节的外部水平向外延伸;第二耳板,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且所述第二耳板的端部设有第四铰接孔;连接螺栓,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三铰接孔与所述第四铰接孔之间。所述第二铰接轴上设有铜套,所述铜套与所述第二铰接轴之间设有油路。所述顶部过渡料斗的下端嵌入所述第一过渡料斗内,所述第一过渡料斗上环绕所述顶部过渡料斗设有环形弹性压板。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溜筒,该溜筒通过第一铰接部吊挂在装船机的臂架,能够使该溜筒保持在竖直位置,当防撞保护杆撞到障碍物时,第二过渡料斗带动本体向与装船机的行走方向相反的方向摆动,从而将溜筒与障碍物的刚性碰撞转化为柔性碰撞,能够避免本体被撞坏,并且溜筒外设有防撞保护杆,能够保护本体不被障碍物直接撞到。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溜筒,所述第一铰接轴上设有铜套,所述铜套与所述第一铰接轴之间设有油路,铜套和油路的设置能够减少第一铰接轴与第一铰接孔之间的相对摩擦,提高第一铰接部的使用寿命。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溜筒,还包括角度检测装置、控制器,所述角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二过渡料斗相对所述第一过渡料斗的摆动角度,并在所述第二过渡料斗相对所述第一过渡料斗的摆动角度达到预设值时,发出第一位置信息,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位置信息时控制装船机停机或反向行走,通过自动控制停机或反向行走来降低对溜筒的损伤,同时能减弱溜筒对装船机臂架的刚性冲击,保护设备。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溜筒,所述本体由上至下至少包括第一溜筒节、第二溜筒节,所述第一溜筒节与所述第二溜筒节通过法兰连接以及第三铰接部连接,本体包括多段溜筒节,便于装配和运输,第一溜筒节与第二溜筒节之间通过第三铰接部连接,能够避免当因法兰连接失效时,位于下部的第二溜筒节掉落而造成船舱或夹板损伤。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溜筒,所述第二铰接轴上设有铜套,所述铜套与所述第二铰接轴之间设有油路,铜套和油路的设置能够减少第二铰接轴与第二铰接孔之间的相对摩擦,提高第二铰接部的使用寿命。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溜筒,所述顶部过渡料斗的下端嵌入所述第一过渡料斗内,所述第一过渡料斗上环绕所述顶部过渡料斗设有环形弹性压板,能够避免溢尘现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溜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铰接部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所示的第二铰接部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所示的第三铰接部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1所示的溜筒吊挂在装船机的臂架上的主视图;图6为图1所示的溜筒吊挂在装船机的臂架上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顶部过渡料斗;2-第一过渡料斗;3-第一铰接部;31-第一铰接孔;4-第一吊架;5-第二铰接部;51-第二铰接轴;6-第二吊架;7-第二过渡料斗;8-防撞保护杆;9-第一溜筒节;10-第三铰接部;11-第二溜筒节;12-第一支撑部;13-第二支撑部;101-第一支撑板;102-第一耳板;103-第二支撑板;104-第二耳板;14-臂架;15-第一铰接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溜筒,其特征在于,包括:/n本体,其外设有防撞保护杆(8);/n第一过渡料斗(2),适于与连接在装船机上的顶部过渡料斗(1)可拆卸连接;/n第二过渡料斗(7),与所述第一过渡料斗(2)连通的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渡料斗(2)的下方,所述第二过渡料斗(7)连接在所述本体的上方;/n第一铰接部(3),固定设在所述第一过渡料斗(2)外,适于与装船机的臂架(14)铰接;/n第二铰接部(5),连接在所述第一过渡料斗(2)与所述第二过渡料斗(7)之间,以使所述第二过渡料斗(7)能相对所述第一过渡料斗(2)摆动,且所述第二过渡料斗(7)相对所述第一过渡料斗(2)的摆动方向与所述装船机的行走方向平行或共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溜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其外设有防撞保护杆(8);
第一过渡料斗(2),适于与连接在装船机上的顶部过渡料斗(1)可拆卸连接;
第二过渡料斗(7),与所述第一过渡料斗(2)连通的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渡料斗(2)的下方,所述第二过渡料斗(7)连接在所述本体的上方;
第一铰接部(3),固定设在所述第一过渡料斗(2)外,适于与装船机的臂架(14)铰接;
第二铰接部(5),连接在所述第一过渡料斗(2)与所述第二过渡料斗(7)之间,以使所述第二过渡料斗(7)能相对所述第一过渡料斗(2)摆动,且所述第二过渡料斗(7)相对所述第一过渡料斗(2)的摆动方向与所述装船机的行走方向平行或共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接部(5)的铰接轴线所在的竖直面与所述第一铰接部(3)的铰接轴线所在的竖直面垂直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部(3)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过渡料斗(2)外的第一支撑部(12)、以及由所述第一支撑部(12)的端部向上延伸的第一吊架(4),所述第一吊架(4)上设有第一铰接孔(31),所述装船机的臂架(14)适于通过第一铰接轴(15)与所述第一吊架(4)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轴(15)上设有铜套,所述铜套与所述第一铰接轴(15)之间设有油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接部(5)包括设在所述第二过渡料斗(7)外的第二支撑部(13)、以及由所述第二支撑部(13)的端面向上延伸的第二吊架(6),所述第二吊架(6)上设有第二铰接孔,所述第一过渡料斗(2)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振国叶阜李波张起伟周铁梁李玉民王华贵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