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升机桨距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9101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5: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升机桨距调节机构,该机构包括:舵机(1),减速器箱体(2),万向节(3);所述舵机(1)包括柱状底座(110);所述减速器箱体(2)底部固定平行设置有至少两块连接板(210),所述连接板(210)上设有连接通孔(220),其中,所述各连接板(210)的连接通孔(220)的中心线共线;所述万向节(3)套设在所述舵机(1)的柱状底座(110)上,所述万向节(3)设置在所述减速器箱体(2)的至少两块连接板(210)之间,所述万向节(3)与所述连接板(210)的连接通孔(220)通过连接杆连接。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直升机桨距调节机构,可以减小舵机与减速器的连接处发生变形的概率,提高舵机对桨叶桨距调节的精度。

A helicopter pitch adjust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升机桨距调节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直升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直升机桨距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在直升机飞行过程中,需要通过控制桨叶的桨距来改变直升机的起飞、爬行、前飞、后飞、转向、降落等飞行状态。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舵机-斜盘结构来对直升机桨叶的桨距进行控制。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所采用的桨叶桨距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舵机1a的丝杆顶部与斜盘4a通过杆端轴承连接,舵机1a的底部与减速器箱体2a连接。具体的,如图2所示,舵机1a底部固定设置有两个平行的连接座110a,连接座110a上设置有连接孔120a。环形柱状减震垫130a套设在减速器箱体2a的连接孔内,连接套140a依次穿过舵机1a连接座110a的连接孔120a和减震垫130a的内圈,将舵机1a与减速器箱体2a连接;其中,减震垫130a的内外圈之间为橡胶。如图1和图2所示,舵机1a丝杆的伸缩带动斜盘4a运动,从而对安装在斜盘上的桨叶的桨距进行调节。在舵机1a带动斜盘4a运动的过程中,舵机1a可绕减震垫130a中心轴转动,还可利用减震垫130a内外圈之间橡胶的变形实现舵机1a的左右微摆,从而使舵机1a可根据斜盘4a的运动调整位姿,保证舵机1a对桨叶的桨距的调节。然而,由于现有技术采用的减震垫内外圈之间的橡胶的可靠性较差,受温度影响比较大,高温时,橡胶容易融化失效,且易磨损。而内外圈之间橡胶的变形会导致舵机与减速器箱体的连接处发生变形,从而影响舵机对桨叶桨距调节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升机桨距调节机构,以减小舵机与减速器的连接处发生变形的概率,从而提高舵机对桨叶桨距调节精度。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升机桨距调节机构,该机构包括:舵机,减速器箱体,万向节;所述舵机包括柱状底座;所述减速器箱体底部固定平行设置有至少两块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连接通孔,其中,所述各连接板的连接通孔的中心线共线;所述万向节套设在所述舵机的柱状底座上,所述万向节设置在所述减速器箱体的至少两块连接板之间,所述万向节与所述连接板的连接通孔通过连接杆连接。可选的,所述万向节包括环形转向座,至少两个第一转向座连接杆;所述环形转向座套设在所述舵机的柱状底座上,所述环形转向座设置在所述减速器箱体的至少两块连接板之间;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转向座连接杆分别穿过所述连接通孔后,与所述环形转向座固定连接,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转向座连接杆的直径小于所述连接通孔的直径。可选的,所述万向节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转向座连接杆;所述环形转向座设置有至少一对径向通孔,所述至少一对径向通孔中每对径向通孔的两个通孔的中心线共线;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转向座连接杆分别穿过所述环形转向座的两个中心线共线的通孔后,与所述舵机的柱状底座固定连接,各所述第二转向座连接杆的直径小于所述环形转向座的通孔的直径;所述环形转向座与所述柱状底座间存在间隙;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转向座连接杆所穿过的环形转向座的通孔的中心线与所述减速器箱体的连接通孔的中心线垂直,且所述环形转向座通孔的中心线和所述减速器箱体的连接通孔的中心线均与所述舵机丝杆的伸缩方向垂直。可选的,所述万向节还包括第一减震套,所述第一减震套固定套设在所述减速器箱体的连接通孔内,各所述转向座连接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减震套的内径。可选的,所述第一转向座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转向座连接杆均为螺栓;所述第一转向座连接杆与所述环形转向座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转向座连接杆与所述舵机的柱状底座螺纹连接。可选的,所述万向节还包括第二减震套,所述第二减震套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二转向座连接杆所穿过的环形转向座的通孔内,所述第二转向座连接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减震套的内径。可选的,所述舵机的柱状底座为圆柱底座。可选的,所述机构还包括斜盘,所述舵机的丝杆顶端通过杆端轴承与所述斜盘连接。可选的,所述机构还包括防扭臂,所述防扭臂一端与所述斜盘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减速器箱体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直升机桨距调节机构,包括:舵机,减速器箱体,万向节;其中,舵机包括柱状底座;减速器箱体底部固定平行设置有至少两块连接板,该连接板上设有连接通孔,所述各连接板的连接通孔的中心线共线;万向节套设在舵机的柱状底座上,万向节设置在所述减速器箱体的至少两块连接板之间,所述万向节与所述连接板的连接通孔通过连接杆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用万向节来连接减速器箱体和舵机,在保证舵机可根据斜盘的运动调整位姿的同时,还可以减小舵机与减速器的连接处发生变形的概率,从而提高舵机对桨叶桨距调节的精度。并且,将万向节套设在舵机底座上后与减速器箱体连接,还可以省去舵机底部的连接座,使舵机体积减小重量减轻,节省占用空间,整个调节机构结构更紧凑,可靠性更高。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所采用的桨叶桨距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所采用的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直升机桨距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直升机桨距调节机构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直升机桨距调节机构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直升机桨距调节机构与桨叶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减小舵机与减速器的连接处发生变形的概率,从而提高舵机对桨叶桨距调节的精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升机桨距调节机构,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直升机桨距调节机构进行介绍。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直升机桨距调节机构可以应用于军用直升机、民用直升机、模型直升机等各类直升机中。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直升机桨距调节机构,可以包括:舵机1,减速器箱体2,万向节3;上述舵机1包括柱状底座110;上述减速器箱体2底部固定平行设置有至少两块连接板210,上述连接板210上设有连接通孔220,其中,上述各连接板210的连接通孔220的中心线共线;上述万向节3套设在上述舵机1的柱状底座110上,上述万向节3设置在上述减速器箱体2的至少两块连接板210之间,上述万向节3与上述连接板210的连接通孔220通过连接杆连接。上述万向节3,指的是可以实现不同方向的轴动力输出的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升机桨距调节机构,包括:舵机(1),减速器箱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万向节(3);/n所述舵机(1)包括柱状底座(110);/n所述减速器箱体(2)底部固定平行设置有至少两块连接板(210),所述连接板(210)上设有连接通孔(220),其中,所述各连接板(210)的连接通孔(220)的中心线共线;/n所述万向节(3)套设在所述舵机(1)的柱状底座(110)上,所述万向节(3)设置在所述减速器箱体(2)的至少两块连接板(210)之间,所述万向节(3)与所述连接板(210)的连接通孔(220)通过连接杆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升机桨距调节机构,包括:舵机(1),减速器箱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万向节(3);
所述舵机(1)包括柱状底座(110);
所述减速器箱体(2)底部固定平行设置有至少两块连接板(210),所述连接板(210)上设有连接通孔(220),其中,所述各连接板(210)的连接通孔(220)的中心线共线;
所述万向节(3)套设在所述舵机(1)的柱状底座(110)上,所述万向节(3)设置在所述减速器箱体(2)的至少两块连接板(210)之间,所述万向节(3)与所述连接板(210)的连接通孔(220)通过连接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节(3)包括环形转向座(310),至少两个第一转向座连接杆(320);
所述环形转向座(310)套设在所述舵机(1)的柱状底座(110)上,所述环形转向座(310)设置在所述减速器箱体(2)的至少两块连接板(210)之间;
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转向座连接杆(320)分别穿过所述连接通孔(220)后,与所述环形转向座(310)固定连接,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转向座连接杆(320)的直径小于所述连接通孔(220)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节(3)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转向座连接杆(330);所述环形转向座(310)设置有至少一对径向通孔,所述至少一对径向通孔中每对径向通孔的两个通孔的中心线共线;
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转向座连接杆(330)分别穿过所述环形转向座(310)的两个中心线共线的通孔后,与所述舵机(1)的柱状底座(110)固定连接,各所述第二转向座连接杆(330)的直径小于所述环形转向座(310)的通孔的直径;
所述环形转向座(310)与所述柱状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杨舜霍亚东李幸田刚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