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化双叠腓骨肌瓣修复用重建钛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8599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管化双叠腓骨肌瓣修复用重建钛板,包括重建板和长钛板。重建板与下颌骨高度贴合,同时增大了重建板与下颌骨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放置钛板的稳定性和位置的唯一性,减小了放置不当导致骨块移位的可能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与截骨导板共用钉孔及快速成型技术,实现钉道转移,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改善了修复效果;通过将用于固定双叠腓骨的小型钛板替换为长钛板,大幅简化了手术操作,避免了复杂的弯制过程,并减少了材料的使用从而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有效维持了下颌骨残端的空间位置,保证了修复效果;另外避免了术前或术中弯制重建板,减少了手术时间。

Reconstruction titanium plate for vascularized double fibular fla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化双叠腓骨肌瓣修复用重建钛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为一种血管化双叠腓骨肌瓣修复用重建钛板。
技术介绍
下颌骨位于颌面部的突出部位,且是人体头面部唯一可以运动的骨骼,对人体面部外形和功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如果因为肿瘤切除、外伤、感染等原因导致的下颌骨缺损,会引起患者严重功能及外形障碍,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利用血管化的双叠腓骨肌瓣修复跨下颌骨中线骨缺损,钛板的弯制和固定具有较大的难度。最传统的方法是术中先进行腓骨的塑形,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下颌重建钛板的弯制,钛钉固定以完成下颌骨缺损重建;而目前临床上较多采用的方法是:术前预弯钛板,并预留的孔钉数量初步定位重建板于下颌残端上,然后根据重建板预弯的形状调整重建板与下颌骨残端的关系,以期与下颌骨紧密贴合后,钛钉固完以完成下颌骨缺损重建。目前临床上所采用的所有钛板均为商品化的钛板,其在使用时无论是术前还是术中弯制均需花费时间较长,若为术中弯制,更会严重影响手术效率;商品化的重建钛板弯制尚具有较大的难度,对医生操作水平有很高的要求,若弯制不佳,固定后容易导致骨块的移位,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管化双叠腓骨肌瓣修复用重建钛板,包括重建板(1)和长钛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建板(1)设置在长钛板(2)的上方,所述重建板(1)的中部设置为第一桥体(11),所述第一桥体(1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13),位于同侧的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13)设置为Y型连接,所述第一桥体(11)、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13)的表面均开设有钉洞(14),所述长钛板(2)的中部设置为第二桥体(21),所述第二桥体(21)的中部设置有第三连接部(22),所述第二桥体(21)和第三连接部(22)的表面均开设有孔洞(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化双叠腓骨肌瓣修复用重建钛板,包括重建板(1)和长钛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建板(1)设置在长钛板(2)的上方,所述重建板(1)的中部设置为第一桥体(11),所述第一桥体(1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13),位于同侧的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13)设置为Y型连接,所述第一桥体(11)、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13)的表面均开设有钉洞(14),所述长钛板(2)的中部设置为第二桥体(21),所述第二桥体(21)的中部设置有第三连接部(22),所述第二桥体(21)和第三连接部(22)的表面均开设有孔洞(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化双叠腓骨肌瓣修复用重建钛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建板(1)的厚度为2.0-2.5mm。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杰文徐晓峰沈舜尧王旭东张雷曹健姜腾飞张诗雷徐兵张剑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