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噻唑锌与噻霉酮的杀菌组合物的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8461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有噻唑锌与噻霉酮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降低或防止水稻被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形成的毒素侵染的用途。所述含噻唑锌与噻霉酮的杀菌组合物以该组合对降低或防止水稻被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形成的毒素侵染存在协同增效效果的比例施用。所述含噻唑锌与噻霉酮的杀菌组合物以种子处理、叶面施用、茎施用、浸透、滴注、浇注、喷射、喷雾、撒粉、散布或发烟等方式处理水稻种子及幼苗、水稻植株、水稻叶梢、意欲种植水稻的土壤。

Application of a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containing thiazole zinc and thiamyc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有噻唑锌与噻霉酮的杀菌组合物的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有噻唑锌与噻霉酮的杀菌组合物在降低或防止水稻被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oryzaepathovaroryzicola)侵染的用途。
技术介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危害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菌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oryzaepathovaroryzicola)。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是黄单胞菌属稻黄单胞菌的一个变种。国内外对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致病机理的研究都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了降低或防止水稻被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侵染,当前使用的措施主要为:(I)加强种子的检疫工作,在生产运输的过程中要防止带病菌的种子远距离传播;(II)如果条件允许,可3年进行水旱轮作;(III)选择抗病良种;(IV)农药的防治;(V)农药防治忌灌串水和深水;(VI)观察水稻种植区的水稻生长情况,特别是在有过发病史的区域,一旦发现马上喷药,防止病情的蔓延。然而,这些措施并不令人满意且效力并不可靠,尤其当盛行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细菌侵染时。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杀菌组合物用于降低或防止水稻被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形成的毒素侵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含有噻唑锌与噻霉酮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降低或防止水稻被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形成的毒素的侵染的用途。一种含有噻唑锌与噻霉酮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降低或防止水稻种子及幼苗、水稻植株、水稻叶梢、意欲种植水稻的土壤被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形成的毒素侵染的用途。惊人的是,已经发现联合使用噻唑锌与噻霉酮,用于降低或防止水稻被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形成的毒素的侵染中显示协同增效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有噻唑锌与噻霉酮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降低或防止水稻被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形成的毒素侵染的用途,其中含噻唑锌与噻霉酮的杀菌组合物以该组合对降低或防止水稻被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形成的毒素侵染存在协同增效效果的比例使用。一种含有噻唑锌与噻霉酮的杀菌组合物在降低或防止水稻被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形成的毒素侵染的用途,所述噻唑锌和噻霉酮的重量配比优选为1:3-50:1,更优选1:1-50:1,更优选5:1-45:1,更优5:1-40:1,更优选5:1-35:1,更优选5:1-30:1,更优选5:1-25:1,更优选5:1-20:1,更优选8:1-15:1。所述含有噻唑锌和噻霉酮的杀菌组合物,其剂型为可湿性粉剂、乳油、悬浮剂、悬乳剂、微囊剂、种衣剂、微乳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泡沫剂、膏剂、气雾剂、超低容量喷雾液、颗粒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降低或防止水稻被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形成的毒素侵染的方法,用一种含有噻唑锌和噻霉酮的杀菌组合物处理水稻种子及幼苗、水稻植株、水稻叶梢、意欲种植水稻的土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降低或防止水稻被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形成的毒素侵染的方法,用一种含有噻唑锌和噻霉酮的杀菌组合物以种子处理、叶面施用、茎施用、浸透、滴注、浇注、喷射、喷雾、撒粉、散布或发烟等方式处理水稻种子及幼苗、水稻植株、水稻叶梢、意欲种植水稻的土壤。专利技术详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是黄单胞菌属稻黄单胞菌的一个变种。病菌主要在病稻谷和病稻草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的来源。病菌主要通过灌溉水、雨水等传播,从气孔或伤口侵入。高温、高湿、多雨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台风、暴雨、氮肥偏施或使用偏迟有利于病害发生。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有噻唑锌与噻霉酮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降低或防止水稻被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形成的毒素侵染的用途。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有噻唑锌与噻霉酮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降低或防止水稻被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形成的毒素侵染的用途,其中噻唑锌与噻霉酮的杀菌组合物以该组合对降低或防止水稻被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形成的毒素的侵染存在协同增效效果的比例使用;所述噻唑锌和噻霉酮的重量配比为1:3-50:1,更优先1:1-50:1,更优选5:1-45:1,更优5:1-40:1,更优选5:1-35:1,更优选5:1-30:1,更优选5:1-25:1,更优选5:1-20:1,更优选8:1-15:1。所述噻唑锌和噻霉酮的重量配比还可以是:1:3,1:2,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噻唑锌和噻霉酮还可以与下列杀真菌剂联合施用:-酰基丙氨酸类,例如苯霜灵(benalaxyl)、甲霜灵(metalaxyl)、甲呋酰胺(ofurace)、噁霜灵(oxadixyl);-胺衍生物,例如4-十二烷基-2,6-二甲基吗啉(aldimorph)、多果定(dodine)、吗菌灵(dodemorph)、丁苯吗啉(fenpropimorph)、苯锈啶(fenpropidin)、双胍盐(guazatine)、双胍辛醋酸盐(iminoctadine)、螺噁茂胺(spiroxamine)、十三吗啉(tridemorph);-苯胺基嘧啶类,例如二甲嘧菌胺(pyrimethanil)、嘧菌胺(mepanipyrim)或环丙嘧啶(cyprodinil);-抗菌素,例如放线菌酮(cycloheximide)、灰黄霉素(griseofulvin)、春雷素(kasugamycin)、多马霉素(natamycin)、多氧霉素(polyoxin)或链霉素(streptomycin);-唑类,例如双苯三唑醇(bitertanol)、糠菌唑(bromoconazole)、环唑醇(cyproconazole)、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烯唑醇(dinitroconazole)、腈苯唑(fenbuconazole)、喹唑菌酮(fluquinconazole)、氟硅唑(flusilazole)、己唑醇(hexaconazole)、烯菌灵(imazalil)、腈菌唑(myclobutanil)、戊菌唑(penconazole)、丙环唑(propiconazole)、咪鲜胺(prochloraz)、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戊唑醇(tebuconazole)、三唑酮(triadimefon)、唑菌醇(triadimenol)、氟菌唑(triflumizole)、戊叉唑菌(triticonazole)、5-氯-7-(4-甲基哌啶-1-基)-6-(2,4,6-三氟苯基)-[1,2,4]三唑并[1,5-a]嘧啶;-二羧酰亚胺类,如异菌脲(iprodione)、甲菌利(myclozolin)、腐霉利(procymidone)、烯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有噻唑锌与噻霉酮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降低或防止水稻被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形成的毒素侵染的用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噻唑锌与噻霉酮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降低或防止水稻被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形成的毒素侵染的用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噻唑锌与噻霉酮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降低或防止水稻种子及幼苗、水稻植株、水稻叶梢、意欲种植水稻的土壤被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形成的毒素的侵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噻唑锌和噻霉酮的重量配比优选为1:3-50:1,更优选1:1-50:1,更优选5:1-45:1,更优5:1-40:1,更优选5:1-35:1,更优选5:1-30:1,更优选5:1-25:1,更优选5:1-20:1,更优选8:1-1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噻唑锌和噻霉酮的杀菌组合物,其剂型为可湿性粉剂、乳油、悬浮剂、悬乳剂、微囊剂、种衣剂、微乳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泡沫剂、膏剂、气雾剂、超低容量喷雾液、颗粒剂。


5.一种降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昌炎詹姆斯T布里斯托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