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酰胺类化合物的应用及杀藻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8461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药及环境领域,公开了苯乙酰胺类化合物的应用及杀藻剂,具体公开了式(I)所示的苯乙酰胺类化合物在抑制藻类生长和/或杀灭藻类中的应用,以及公开了用于抑制藻类生长和/或杀灭藻类的杀藻剂,该杀藻剂的活性成分包括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应用中所述的苯乙酰胺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应用中所述的式(I)所示的苯乙酰胺类化合物用于抑制藻类生长和/或杀灭藻类时,具有高选择性、高抑制活性、毒性小的优点。

The application of phenylacetamide and its algaec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苯乙酰胺类化合物的应用及杀藻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及环境领域,具体涉及苯乙酰胺类化合物在抑制藻类生长和/或杀灭藻类中的应用和一种含有该苯乙酰胺类化合物的杀藻剂。
技术介绍
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我国及世界各地湖泊富营养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导致蓝藻水华频繁爆发。蓝藻水华直接影响周边地区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给渔业生产和旅游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公众健康带来极大隐患。使用化学杀藻剂具有经济、高效、方便以及起效快等优点,一直是藻害综合治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藻类水华大规模爆发期间,更是短期快速治理和控制藻害等紧急情况最主要的防治手段。现有的化学杀藻剂主要有以硫酸铜及其络合物为代表的重金属化合物类杀藻剂;以过氧化物、高锰酸钾为代表的强氧化剂类杀藻剂;以敌草隆、枯草净等为代表的除草剂类杀藻剂等。但是这些杀藻剂却存在选择性差,用量大,对水生动物、水生植物、有益藻类等毒性较大的问题,极大地限制了使用化学方法防治藻害的效能的充分发挥。因此,获得选择性好、毒性小、杀藻活性好的抑制剂,是现代化学杀藻剂创制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提供的杀藻剂在抑制藻类的生长和/或杀藻时存在的活性低、选择性差以及毒性大的缺陷,提供一种在抑制藻类生长和/或杀灭藻类时具有高选择性、高抑制活性、毒性小的优点的苯乙酰胺类化合物的应用及含有该苯乙酰胺类化合物的杀藻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式(I)所示的苯乙酰胺类化合物在抑制藻类生长和/或杀灭藻类中的应用,其中,在式(I)中,R1、R2、R3、R4、R5和R6各自独立地选自H、C1-12的烷基、C1-12的烷氧基、卤素、氨基、硝基、羟基、C1-12的烷基羟基、C1-12的羧基、巯基、磺酸基、由1-6个卤素取代的C1-12的烷基,R7为以下式(I1)或式(I2)所示的基团:其中,在式(I1)和式(I2)中,R11、R21和R22各自独立地选自H、C1-12的烷基、C1-12的烷氧基、卤素、氨基、硝基、羟基、C1-12的烷基羟基、C1-12的羧基、巯基、磺酸基、由1-6个卤素取代的C1-12的烷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抑制藻类生长和/或杀灭藻类的杀藻剂,该杀藻剂的活性成分包括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应用中所述的苯乙酰胺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以所述杀藻剂的总重量计,所述苯乙酰胺类化合物的含量为0.01-100重量%。将本专利技术的应用中所述的式(I)所示的苯乙酰胺类化合物用于抑制藻类生长和/或杀灭藻类时,具有高选择性、高抑制活性、毒性小的优点。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式(I)所示的苯乙酰胺类化合物作为杀藻剂的有效成份运用于藻类水华的综合治理中时,能够显示出高选择性、高效且显著的抑藻和/或杀藻效果。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如前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式(I)所示的苯乙酰胺类化合物在抑制藻类生长和/或杀灭藻类中的应用,其中,在式(I)中,R1、R2、R3、R4、R5和R6各自独立地选自H、C1-12的烷基、C1-12的烷氧基、卤素、氨基、硝基、羟基、C1-12的烷基羟基、C1-12的羧基、巯基、磺酸基、由1-6个卤素取代的C1-12的烷基,R7为以下式(I1)或式(I2)所示的基团:其中,在式(I1)和式(I2)中,R11、R21和R22各自独立地选自H、C1-12的烷基、C1-12的烷氧基、卤素、氨基、硝基、羟基、氨基、C1-12的烷基羟基、C1-12的羧基、巯基、磺酸基、由1-6个卤素取代的C1-12的烷基。“C1-12的烷基”表示碳原子总数为1-12的烷基,包括直链烷基、支链烷基和环烷基,例如可以为碳原子总数为1、2、3、4、5、6、7、8、9、10、11或12的直链烷基、支链烷基或环烷基。“C1-12的烷氧基”表示碳原子总数为1-12的烷氧基,包括直链烷氧基、支链烷氧基,例如可以为碳原子总数为1、2、3、4、5、6、7、8、9、10、11或12的直链烷氧基或支链烷氧基。“C1-12的烷基羟基”表示碳原子总数为1-12的烷基,包括直链或支链烷基,并且该C1-12的烷基中的至少一个H由羟基取代。“由1-6个卤素取代的C1-12的烷基”表示碳原子总数为1-12的烷基,包括直链或支链烷基,并且该C1-12的烷基中的1-6个H由选自卤素的卤原子取代,例如该C1-12的烷基中的1、2、3、4、5或6个H由选自氟、氯、溴、碘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卤原子取代。“C1-12的羧基”表示碳原子总数为1-12的羧基,包括直链羧基、支链羧基,例如可以为碳原子总数为1、2、3、4、5、6、7、8、9、10、11或12的直链羧基或支链羧基。根据第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式(I)中,R1、R2、R3、R4、R5和R6各自独立地选自H、C1-8的烷基、C1-8的烷氧基、卤素、氨基、硝基、羟基、C1-8的烷基羟基、C1-8的羧基、巯基、磺酸基、由1-4个卤素取代的C1-8的烷基,R7为以下式(I1)或式(I2)所示的基团:其中,在式(I1)和式(I2)中,R11、R21和R22各自独立地选自H、C1-8的烷基、C1-8的烷氧基、卤素、氨基、硝基、羟基、氨基、C1-8的烷基羟基、C1-8的羧基、巯基、磺酸基、由1-4个卤素取代的C1-8的烷基。根据第二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式(I)中,R1、R2、R3、R4、R5和R6各自独立地选自H、C1-6的烷基、C1-6的烷氧基、氟、氯、溴、碘、氨基、硝基、羟基、C1-6的烷基羟基、C1-6的羧基、巯基、磺酸基、由1-3个选自氟、氯、溴或碘的卤素取代的C1-6的烷基,R7为以下式(I1)或式(I2)所示的基团:其中,在式(I1)和式(I2)中,R11、R21和R22各自独立地选自H、C1-6的烷基、C1-6的烷氧基、氟、氯、溴、碘、氨基、硝基、羟基、氨基、C1-6的烷基羟基、C1-6的羧基、巯基、磺酸基、由1-3个选自氟、氯、溴或碘的卤素取代的C1-6的烷基。根据第三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式(I)中,R1、R2、R3、R4、R5和R6各自独立地选自H、氟、氯、溴、碘、硝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环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环戊基、正己基、环己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环丙氧基、正丁氧基、异丁氧基、叔丁氧基、正戊氧基、环戊氧基、正己氧基、环己氧基、羟基和三氟甲基;R7为以下式(I1)或式(I2)所示的基团:...

【技术保护点】
1.式(I)所示的苯乙酰胺类化合物在抑制藻类生长和/或杀灭藻类中的应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式(I)所示的苯乙酰胺类化合物在抑制藻类生长和/或杀灭藻类中的应用,



其中,在式(I)中,
R1、R2、R3、R4、R5和R6各自独立地选自H、C1-12的烷基、C1-12的烷氧基、卤素、氨基、硝基、羟基、C1-12的烷基羟基、C1-12的羧基、巯基、磺酸基、由1-6个卤素取代的C1-12的烷基,
R7为以下式(I1)或式(I2)所示的基团:



其中,在式(I1)和式(I2)中,R11、R21和R22各自独立地选自H、C1-12的烷基、C1-12的烷氧基、卤素、氨基、硝基、羟基、C1-12的烷基羟基、C1-12的羧基、巯基、磺酸基、由1-6个卤素取代的C1-12的烷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在式(I)中,
R1、R2、R3、R4、R5和R6各自独立地选自H、C1-8的烷基、C1-8的烷氧基、卤素、氨基、硝基、羟基、C1-8的烷基羟基、C1-8的羧基、巯基、磺酸基、由1-4个卤素取代的C1-8的烷基,
R7为以下式(I1)或式(I2)所示的基团:



其中,在式(I1)和式(I2)中,R11、R21和R22各自独立地选自H、C1-8的烷基、C1-8的烷氧基、卤素、氨基、硝基、羟基、氨基、C1-8的烷基羟基、C1-8的羧基、巯基、磺酸基、由1-4个卤素取代的C1-8的烷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在式(I)中,
R1、R2、R3、R4、R5和R6各自独立地选自H、C1-6的烷基、C1-6的烷氧基、氟、氯、溴、碘、氨基、硝基、羟基、C1-6的烷基羟基、C1-6的羧基、巯基、磺酸基、由1-3个选自氟、氯、溴或碘的卤素取代的C1-6的烷基,
R7为以下式(I1)或式(I2)所示的基团:



其中,在式(I1)和式(I2)中,R11、R21和R22各自独立地选自H、C1-6的烷基、C1-6的烷氧基、氟、氯、溴、碘、氨基、硝基、羟基、氨基、C1-6的烷基羟基、C1-6的羧基、巯基、磺酸基、由1-3个选自氟、氯、溴或碘的卤素取代的C1-6的烷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在式(I)中,
R1、R2、R3、R4、R5和R6各自独立地选自H、氟、氯、溴、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玲玲廖琴韩强王霞刘红林冯江涛万坚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