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调节水稻株型促进光合生产提高产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8436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节水稻株型促进光合生产提高产量的方法,包括:在水稻拔节期施用拔节期生长调节剂;在水稻抽穗期施用抽穗期生长调节剂;所述拔节期生长调节剂包括调环酸钙和磷酸二氢钾;所述抽穗期生长调节剂包括芸苔素内酯、聚天冬氨酸和磷酸二氢钾。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调节水稻株型促进光合生产提高产量的方法可以调节株型,基部节间变短,叶片更为直立;使得上部叶片弯曲度明显降低;叶绿素含量和叶片荧光效率明显提高;产量构成因素中穗粒数和粒重显著提高。

A method of regulating rice plant type to promote photosynthetic production and increase y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节水稻株型促进光合生产提高产量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
,具体涉及一种调节水稻株型促进光合生产提高产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水稻是我国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但近年来水稻单产俳佪不前,主要原因是光能利用效率未提到显著提高。因此形成高光效利用株型是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通过生长调节剂调节水稻株型,提高光能利用则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需要研制能有效形成高光效株型,促进光合生产,显著提高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从而提高产量的调节剂及其使用方法,为水稻生产进一步提高产量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本项调节剂主要针对水稻单产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是株型不合理、光能利用率低这一重要瓶颈,通过研究形成了有效调节水稻株型,提高光合生产效率的调节剂及其使用方法,最终表现穗数和穗粒数显著提高,产量增加。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调节水稻株型促进光合生产提高产量的方法,包括:在水稻拔节期施用拔节期生长调节剂;在水稻抽穗期施用抽穗期生长调节剂;所述拔节期生长调节剂包括调环酸钙和磷酸二氢钾;所述抽穗期生长调节剂包括芸苔素内酯、聚天冬氨酸和磷酸二氢钾。进一步的,所述拔节期生长调节剂包括:以重量份计,调环酸钙17-23份,磷酸二氢钾77-83份。进一步的,所述抽穗期生长调节剂包括:以重量份计,芸苔素内酯2.6×10-4份、聚天冬氨酸63.5-64.5份、磷酸二氢钾35.5-36.5份。进一步的,所述拔节期生长调节剂的制备方法为:常温下称取调环酸钙17-23份、磷酸二氢钾77-83份,将其混合均匀后,加入100份重量的水使其充分溶解形成溶液,即得拔节期生长调节剂;使用时用水稀释20000倍后喷雾于开始拔节的稻株叶片。进一步的,所述抽穗期生长调节剂的制备方法为:常温下称取芸苔素内酯2.6×10-4份、聚天冬氨酸63.5-64.5份、磷酸二氢钾35.5-36.5份混合均匀,加入100份重量的水使其充分溶解形成溶液,即得抽穗期生长调节剂;使用时用水稀释20000倍后喷雾于抽穗期的稻株叶片上。进一步的,所述拔节期生长调节剂在水稻开始拔节时于晴天下午3点后一次性喷雾于稻株叶片上。进一步的,在水稻抽穗时于晴天下午3点后一次性喷雾于稻株叶片上。进一步的,喷后2小时内如下雨,需要重新喷施。进一步的,拔节期生长调节剂每亩水稻的施用量为20kg。进一步的,抽穗期生长调节剂每亩水稻的施用量为20kg。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调节水稻株型促进光合生产提高产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有益效果:(1)调节株型,基部节间变短,叶片更为直立;上部叶片弯曲度明显降低;(2)叶绿素含量和叶片荧光效率明显提高;(3)产量及构成显著提高;与清水对照相比,应用本方法产量提高15%,产量构成因素中穗粒数和粒重显著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所述的调节剂及使用方法对稻株基部节间长度和粗度的影响(抽穗后10d);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调节剂及使用方法、调环酸钙处理和对照的株型图(处理2为本申请专利的调节剂及使用方法);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调节剂及使用方法、调环酸钙处理和对照的基部节间图(处理2为本申请专利的调节剂及使用方法);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调节剂及使用方法与环调酸钙处理的株型图(处理2为本申请专利的调节剂及使用方法);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调节剂及使用方法与烯效唑处理的株型图(处理2为本申请专利的调节剂及使用方法)。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调节水稻株型促进光合生产提高产量的方法,包括:在水稻拔节期施用拔节期生长调节剂;在水稻抽穗期施用抽穗期生长调节剂。所述拔节期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方法为:在水稻拔节时于晴天下午3点后一次性喷雾于稻株叶片上。所述抽穗期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方法为:在水稻抽穗时于晴天下午3点后一次性喷雾于稻株叶片上。注意:喷后2小时内如下雨,需要重新喷施。所述拔节期生长调节剂包括调环酸钙和磷酸二氢钾,以重量份计,调环酸钙17-23份,磷酸二氢钾77-83份;所述拔节期生长调节剂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在常温下称取调环酸钙17-23份、磷酸二氢钾77-83份,然后将其混合均匀后,加入100份重量的水使其充分溶解形成溶液,即得拔节期生长调节剂。使用时用水稀释20000倍后喷雾于开始拔节的稻株叶片。每亩水稻拔节期生长调节剂施用量为20kg。所述抽穗期生长调节剂包括芸苔素内酯、聚天冬氨酸和磷酸二氢钾,以重量份计,芸苔素内酯2.6×10-4份、聚天冬氨酸63.5.5-64.5份、磷酸二氢钾35.5-36.5份;所述抽穗期生长调节剂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在常温下称取芸苔素内酯2.6×10-4份、聚天冬氨酸63.5-64.5份、磷酸二氢钾35.5-36.5份混合均匀,然后加入100份重量的水使其充分溶解形成溶液,即得抽穗期生长调节剂。使用时用水稀释20000倍后喷雾于抽穗期的稻株叶片上。每亩水稻抽穗期生长调节剂的施用量为20kg。实施例2在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选取长势一致的水稻大田,分为2组,每组3次重复,两组栽培条件一致,第一组采用实施例1中的方法喷施,第二组喷施清水,结果表明,使用本项方法使得稻株基部2-3节间缩短0.5-0.8cm,增粗0.7-0.9mm(图1),叶片更为直立,特别是上部叶片与主茎夹角小4-5度,且叶片弯曲度下降2-2.5。叶色变深,叶绿素a含量提高20-30%,荧光转化效率提高15%以上,光合强提高10%以上,产量比清水对照提高15%,比生产应用调节剂产量提高7.0-10.0%(表1)。表1本申请调节剂及使用方法对倒2叶着生特征及光合功能的影响(抽穗后10天)实施例32017和2018年的实验表明,水稻应用上述调节剂及使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有益效果:(1)调节株型,基部节间变短,叶片更为直立:使用该方法后,水稻基部1-2个节间缩短0.5-0.7cm,直径增加0.8-1mm,叶片与主茎夹角降低1-1.7度。上部3叶与主茎夹角减少3-5度。上部叶片弯曲度明显降低。(2)叶绿素含量和叶片荧光效率明显提高通过测定表明,叶绿素a含量提高20-30%,荧光转化效率提高15%以上,光合强提高10%以上。(3)产量及构成显著提高与清水对照相比,应用本方法产量提高15%,产量构成因素中穗粒数和粒重显著提高。2019年示范则表明,调节剂及使用方法与当前生产使用的调环酸钙、烯效唑相比,进一步验证了除株型得到改善,光合效能提高外,产量分别比调环酸钙、烯效唑7.8%和10.1%,主要表现为穗粒数增加6.5-7.8%,千粒重提高11.6-12.3%。实施例4在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选取长势一致的水稻大田,分为3组,每组3次重复,栽培条件一致,第一组喷施调环酸钙,第二组采用实施例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调节水稻株型促进光合生产提高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在水稻拔节期施用拔节期生长调节剂;在水稻抽穗期施用抽穗期生长调节剂;所述拔节期生长调节剂包括调环酸钙和磷酸二氢钾;所述抽穗期生长调节剂包括芸苔素内酯、聚天冬氨酸和磷酸二氢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节水稻株型促进光合生产提高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水稻拔节期施用拔节期生长调节剂;在水稻抽穗期施用抽穗期生长调节剂;所述拔节期生长调节剂包括调环酸钙和磷酸二氢钾;所述抽穗期生长调节剂包括芸苔素内酯、聚天冬氨酸和磷酸二氢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水稻株型促进光合生产提高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拔节期生长调节剂包括:以重量份计,调环酸钙17-23份,磷酸二氢钾77-83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水稻株型促进光合生产提高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穗期生长调节剂包括:以重量份计,芸苔素内酯2.6×10-4份、聚天冬氨酸63.5-64.5份、磷酸二氢钾35.5-36.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水稻株型促进光合生产提高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拔节期生长调节剂的制备方法为:常温下称取调环酸钙17-23份、磷酸二氢钾77-83份,将其混合均匀后,加入100份重量的水使其充分溶解形成溶液,即得拔节期生长调节剂;使用时用水稀释20000倍后喷雾于开始拔节的稻株叶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水稻株型促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华张祥陈源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