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甲鱼生态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8436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稻田甲鱼生态养殖方法,属于甲鱼的生态养殖技术领域;池塘饲养两年左右将甲鱼转移至稻田中,前提是,先对稻田通过生石灰进行消毒,稻田的四周建立防逃墙。在稻田的饲养过程中定期投喂药饵,每月使用0.2‑0.4%的大黄、板蓝根进行投喂3‑5天。微生态饲料的投喂:稻田周期后期生长中需要干涸2‑3次,此时将稻田中的水放掉,让稻田和甲鱼搁浅数个小时,重新注入水,在注入水时,在稻田的注水口处设置多层过滤件,过滤掉水质中的杂质以及有害物质;本申请的饲养方式不论是繁殖成活率还是饲养成活率度比较高,便于推广,且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A method of ecological cultivation of turtle in paddy f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田甲鱼生态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稻田甲鱼生态养殖方法,属于甲鱼的生态养殖

技术介绍
甲鱼是名贵的水产品,它不但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且是比较好的中药材,自古以来生态甲鱼场景就被人们视为滋补的营养保健食品,鳖被人们视为延年益寿和大补而受到青睐。随之而来的以鳖为主要原料的系列保健食品、饮料不断研制开发问世,使鳖的身价大增。鳖的营养价值受世人公认,是水产品中之珍品,高档酒宴之佳肴,经常食用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它易于消化吸收。有补血功能,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及滋阴壮阳的作用。被人们视为名贵的滋补品,是馈赠亲朋好友的贵重礼品,特别是鳖体四周那肥嫩柔软的裙围更是美味可口。鳖的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含量极为丰富,特别是鳖体内的维生素、矿物质含量极高,且很全面。现有技术中,很多甲鱼是通过人工饲养的,但是在单一的池塘中养殖的甲鱼,与大自然的环境融入的较少,不符合现在推行的生态养殖方式,所谓生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稻田养孩子甲鱼是一种生态型水产养殖模式,稻田环境非常适宜甲鱼生长,水稻生长温度也是甲鱼的适宜生长温度,稻田内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可供甲鱼摄食,高温时,水稻可以为甲鱼遮荫,甲鱼的生活习性使其能起到疏通田泥的作用,既有利于肥料分解,又能促进水稻的根系发育,甲鱼粪便又是水稻的良好肥料,甲鱼通过捕食田间害虫可以避免使用化学药品,生产的水稻达到无公害或绿色标准。目前,一些生态养殖户从繁殖就将甲鱼放置在水稻田中,这样的成本高,且成活率低,影响了甲鱼的后期生长。r>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的稻田甲鱼生态养殖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以下步骤:1、在稻田附近或周边建设繁殖池塘和幼崽养殖池塘;2、在池塘的四周及中间的数个浮台附近种植水葫芦,水葫芦根系发达,能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而起到调水的作用,还有利于甲鱼隐藏、晒背、乘凉等;3、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二氧化氯制剂0.5-1ppm、漂白粉2-2.5ppm、强氯精1-2ppm、生石灰10-30ppm全池泼洒消毒,施药2-3天后全池泼洒5ppm左右的光合菌制剂,能起到调水作用,每月2-3次即可;4、春季在池塘中投放龙虾,秋季捞出;投放前,通过池塘中的立柱架设隔离网格层,所述隔离网格层为双层结构,并设置在池塘的中央;龙虾投在隔离网格层外侧,即是池塘的四周,利用龙虾吃食腐蚀性物料的特性,可以清理水中的细菌;5、微生态饲料的投喂:添加商品氨基酸、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可通过营养、饲养办法来降低氮、磷和微量元素的排泄量,采用消化率高、营养平衡、排泄物少的饲料配方技术;配方一:采用蚯蚓20%、蝇蛆20%、螺蚌肉40%、小杂鱼20%,将这些原料掺合饲喂;配方二:禽畜屠宰下脚料75%、骨粉1%、米饭24%、适量的抗生素、常规禽畜生长素进行掺合、混匀,用绞肉机绞成肉丝,投放在龟池岸边或是饵料台上,让甲鱼采食。配方三:玉米、小麦、大豆、小米、稻谷、瓜果、蔬菜、水生植物的混合体。辅助配方:食盐、高效速生素添加剂,维生素类的畜用多维素、鱼肝油、麦芽等,杭菌素中的土霉素、磺胺类等,健胃药中的干酵母、食母生、种曲。6、池塘饲养两年左右将甲鱼转移至稻田中,前提是,先对稻田通过生石灰进行消毒,稻田的四周建立防逃墙,在四周的堤坝内嵌入一层塑料膜;在稻田两个相连的边处挖制暂养沟,宽度2米左右,深度1米左右,并在暂养沟中建立2-3处沙滩,用于甲鱼晒背;在暂养沟的内侧设立数个食台;在稻田的中间挖出纵横交错的田间沟,沟间距为1米左右,宽度为1-1.2米,深度为0.6米左右。7、在稻田的饲养过程中定期投喂药饵,每月使用0.2-0.4%的大黄、板蓝根进行投喂3-5天。8、微生态饲料的投喂:配方A:采用蚯蚓20%、螺蚌肉40%、小杂鱼20%,将这些原料掺合饲喂;配方B:禽畜屠宰下脚料75%、骨粉1%、适量的抗生素、常规禽畜生长素进行掺合、混匀,投放在龟池岸边或是饵料台上,让甲鱼采食;配方C:玉米、小麦、大豆、小米、稻谷、瓜果、蔬菜的混合体。附加配方:食盐、高效速生素添加剂,维生素类的畜用多维素、鱼肝油、麦芽等,杭菌素中的土霉素、磺胺类等,健胃药中的干酵母、食母生、种曲。每个一周更换配方投喂顺序。9、稻田周期后期生长中需要干涸2-3次,此时将稻田中的水放掉,让稻田和甲鱼搁浅数个小时,重新注入水,在注入水时,在稻田的注水口处设置多层过滤件,过滤掉水质中的杂质以及有害物质。10、待到收获的季节,可分批将甲鱼捕获上岸。作为优选,所述步骤6中每亩使用100公斤左右的生石灰,并暴晒10天左右。作为优选,所述步骤6中的沙滩可建立在暂养池的中间,沙滩的底部通过硬质拱板定位,确保暂养池中的水是流通的。作为优选,所述步骤8中微生物的投喂方式为:方式一:早晨6点左右投喂配方C,中午投喂配方A,下午投喂配方C,晚间8点左右投喂配方B;方式二:早晨6点左右投喂配方C,中午投喂配方B,下午投喂配方A加附加配方,晚间8点左右投喂配方C;方式三:早晨6点左右投喂配方B,中午投喂配方A,下午投喂配方C加附加配方,晚间8点左右投喂配方A;方式四:早晨6点左右投喂配方C+B,中午投喂配方A,下午投喂配方C,晚间8点左右投喂配方A加附加配方;作为优选,所述步骤9中所述干涸的季节选择在春、夏、秋各一次,且选择晴好的天气操作。作为优选,所述步骤9中的过滤件中可在其中某一层次的过滤网之间添加消毒包。作为优选,所述步骤9中注水口处与一条田间沟相通,且距离田间沟1米处设有一个间隔网板,用于阻挡甲鱼爬出。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0操作时,可在稻田的岸边(暂养池的岸边)设置钓台,可供钓取,提高了甲鱼养殖与收获的乐趣性。本专利技术结合了传统的池塘养殖与生态的稻田养殖,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稻田繁殖成本高、成活率低的弊端,且改善了传统技术的池塘养殖方式,并推进了全新的稻田养殖方式,池塘中采用混合养殖,利用龙虾吃食腐蚀性食物的本性可以稍作改进池塘的水质,另外,池塘建设在稻田的附近,可将池塘中养植物的排泄物引导至稻田先行肥沃稻田的土质,即提高了池塘的水质,又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后续稻田经过消毒处理后,将甲鱼转移至稻田,并在稻田中开挖暂养沟与田间沟,当然配置相应的食台、沙滩和防逃墙;稻田的喂养也具科学性,可以提高甲鱼肉质的鲜美度与营养价值,且可避免病虫害的威胁;后续根据甲鱼自身的需求与水稻生长的需求每季节干涸一次并换水,也有利于观察甲鱼的生长情况;在捕捞季节可安排垂钓增加甲鱼捕捞的乐趣性,也可提高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稻田甲鱼生态养殖方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灵活性好,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与生态的养殖方式相结合的形式,且在改善传统养殖的基础上也从不同层面推进了稻田养殖的合理性与优化度,本专利技术从池塘的构建与稻田中结构的构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稻田甲鱼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以下步骤:/n(1)、在稻田附近或周边建设繁殖池塘和幼崽养殖池塘;/n(2)、在池塘的四周及中间的数个浮台附近种植水葫芦,水葫芦根系发达,能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而起到调水的作用,还有利于甲鱼隐藏、晒背、乘凉等;/n(3)、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二氧化氯制剂0.5-1ppm、漂白粉2-2.5ppm、强氯精1-2ppm、生石灰10-30ppm全池泼洒消毒,施药2-3天后全池泼洒5ppm左右的光合菌制剂,能起到调水作用,每月2-3次即可;/n(4)、春季在池塘中投放龙虾,秋季捞出;投放前,通过池塘中的立柱架设隔离网格层,所述隔离网格层为双层结构,并设置在池塘的中央;龙虾投在隔离网格层外侧,即是池塘的四周,利用龙虾吃食腐蚀性物料的特性,可以清理水中的细菌;/n(5)、微生态饲料的投喂:添加商品氨基酸、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可通过营养、饲养办法来降低氮、磷和微量元素的排泄量,采用消化率高、营养平衡、排泄物少的饲料配方技术;/n(配方一):采用蚯蚓20%、蝇蛆20%、螺蚌肉40%、小杂鱼20%,将这些原料掺合饲喂;/n(配方二):禽畜屠宰下脚料75%、骨粉1%、米饭24%、适量的抗生素、常规禽畜生长素进行掺合、混匀,用绞肉机绞成肉丝,投放在龟池岸边或是饵料台上,让甲鱼采食;/n(配方三):玉米、小麦、大豆、小米、稻谷、瓜果、蔬菜、水生植物的混合体;/n辅助配方:食盐、高效速生素添加剂,维生素类的畜用多维素、鱼肝油、麦芽等,杭菌素中的土霉素、磺胺类等,健胃药中的干酵母、食母生、种曲;/n(6)、池塘饲养两年左右将甲鱼转移至稻田中,前提是,先对稻田通过生石灰进行消毒,稻田的四周建立防逃墙,在四周的堤坝内嵌入一层塑料膜;在稻田两个相连的边处挖制暂养沟,宽度2米左右,深度1米左右,并在暂养沟中建立2-3处沙滩,用于甲鱼晒背;在暂养沟的内侧设立数个食台;在稻田的中间挖出纵横交错的田间沟,沟间距为1米左右,宽度为1-1.2米,深度为0.6米左右;/n(7)、在稻田的饲养过程中定期投喂药饵,每月使用0.2-0.4%的大黄、板蓝根进行投喂3-5天;/n(8)、微生态饲料的投喂:/n(配方A):采用蚯蚓20%、螺蚌肉40%、小杂鱼20%,将这些原料掺合饲喂;/n(配方B):禽畜屠宰下脚料75%、骨粉1%、适量的抗生素、常规禽畜生长素进行掺合、混匀,投放在龟池岸边或是饵料台上,让甲鱼采食;/n(配方C):玉米、小麦、大豆、小米、稻谷、瓜果、蔬菜的混合体。/n附加配方:食盐、高效速生素添加剂,维生素类的畜用多维素、鱼肝油、麦芽等,杭菌素中的土霉素、磺胺类等,健胃药中的干酵母、食母生、种曲;/n每个一周更换配方投喂顺序;/n(9)、稻田周期后期生长中需要干涸2-3次,此时将稻田中的水放掉,让稻田和甲鱼搁浅数个小时,重新注入水,在注入水时,在稻田的注水口处设置多层过滤件,过滤掉水质中的杂质以及有害物质;/n(10)、待到收获的季节,可分批将甲鱼捕获上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田甲鱼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以下步骤:
(1)、在稻田附近或周边建设繁殖池塘和幼崽养殖池塘;
(2)、在池塘的四周及中间的数个浮台附近种植水葫芦,水葫芦根系发达,能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而起到调水的作用,还有利于甲鱼隐藏、晒背、乘凉等;
(3)、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二氧化氯制剂0.5-1ppm、漂白粉2-2.5ppm、强氯精1-2ppm、生石灰10-30ppm全池泼洒消毒,施药2-3天后全池泼洒5ppm左右的光合菌制剂,能起到调水作用,每月2-3次即可;
(4)、春季在池塘中投放龙虾,秋季捞出;投放前,通过池塘中的立柱架设隔离网格层,所述隔离网格层为双层结构,并设置在池塘的中央;龙虾投在隔离网格层外侧,即是池塘的四周,利用龙虾吃食腐蚀性物料的特性,可以清理水中的细菌;
(5)、微生态饲料的投喂:添加商品氨基酸、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可通过营养、饲养办法来降低氮、磷和微量元素的排泄量,采用消化率高、营养平衡、排泄物少的饲料配方技术;
(配方一):采用蚯蚓20%、蝇蛆20%、螺蚌肉40%、小杂鱼20%,将这些原料掺合饲喂;
(配方二):禽畜屠宰下脚料75%、骨粉1%、米饭24%、适量的抗生素、常规禽畜生长素进行掺合、混匀,用绞肉机绞成肉丝,投放在龟池岸边或是饵料台上,让甲鱼采食;
(配方三):玉米、小麦、大豆、小米、稻谷、瓜果、蔬菜、水生植物的混合体;
辅助配方:食盐、高效速生素添加剂,维生素类的畜用多维素、鱼肝油、麦芽等,杭菌素中的土霉素、磺胺类等,健胃药中的干酵母、食母生、种曲;
(6)、池塘饲养两年左右将甲鱼转移至稻田中,前提是,先对稻田通过生石灰进行消毒,稻田的四周建立防逃墙,在四周的堤坝内嵌入一层塑料膜;在稻田两个相连的边处挖制暂养沟,宽度2米左右,深度1米左右,并在暂养沟中建立2-3处沙滩,用于甲鱼晒背;在暂养沟的内侧设立数个食台;在稻田的中间挖出纵横交错的田间沟,沟间距为1米左右,宽度为1-1.2米,深度为0.6米左右;
(7)、在稻田的饲养过程中定期投喂药饵,每月使用0.2-0.4%的大黄、板蓝根进行投喂3-5天;
(8)、微生态饲料的投喂:
(配方A):采用蚯蚓20%、螺蚌肉40%、小杂鱼20%,将这些原料掺合饲喂;
(配方B):禽畜屠宰下脚料75%、骨粉1%、适量的抗生素、常规禽畜生长素进行掺合、混匀,投放在龟池岸边或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茂盛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湘峰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