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用防排水自粘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8324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9 0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隧道用防排水自粘布,包括布料本体,所述布料本体自上而下包括纤维起圈层和纤维布层,所述纤维布层内部下方设有浸胶层,所述浸胶层呈相互交织的网状结构,且网状结构的节点处形成结胶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通过设置浸胶层解决射钉钉头易脱落的问题,简单有效,且成本低廉。

A kind of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self adhesive cloth for tu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用防排水自粘布
本技术涉及隧道防排水材料领域,具体为一种隧道用防排水自粘布。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隧道内的防水板、排水板和防排水板的固定方式逐渐开始采用粘接式固定方法,即利用事先胶合有防水板或排水板或防排水板的粘接带和固定安装于隧道初期支护上的自粘布粘接来实现,但是现有技术的自粘布具有以下缺点:在利用固定件,例如射钉,穿过自粘布并钉于隧道初期支护上时,由于自粘布内部纤维松散,射钉钉头容易脱落,造成自粘布于隧道内壁上掉落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有待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用防排水自粘布,通过设置浸胶层以解决上述技术中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效果明显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隧道用防排水自粘布,包括布料本体,所述布料本体自上而下包括纤维起圈层和纤维布层,所述纤维布层内部下方设有浸胶层,所述浸胶层呈相互交织的网状结构,且网状结构的节点处形成结胶点。作为优选,所述浸胶层的厚度为纤维布层的三分之一。作为优选,所述纤维起圈层的厚度大于相等纤维布层的厚度。作为优选,所述布料本体的厚度为5mm-8mm。作为优选,所述布料本体为高强丙纶纤维布。综上所述,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一是整块自粘布采用高强丙纶纤维布,整体性能可以达到通风透气的性能,达到了和普通无纺布一样的通风透气功能,同时还具有过滤排水的功能,即水能够通过自粘布,而沙子不能够被通过;二是自粘布设置有纤维起圈层,其纤维起圈层的厚度占了整块自粘布厚度的至少一半,这样子的厚度以及起圈面可以与带钩状的物体形成有效粘合,其粘合强度高,也可以直接在起圈面上涂上胶,比起平面来说,起圈面可以增大胶水的覆盖面积,提高粘合力;三是自粘布设置有浸胶层,其保持自粘布外表面均没有粘性,但是在自粘布生产中下层浸胶,使最底层的纤维丝浸胶之后相互交错粘结,形成密集的网状,且该网状结构中网孔仍具备通风透气的作用,网状交接处被特制胶固定,当射钉的杆身从纤维起圈层钉入穿透自粘布时,直到射钉的尾部置于纤维布层内,浸胶层的下方,此时浸胶层相当于一张由纤维丝交错粘接的强力网,且网孔小于射钉尾部孔径,导致射钉的尾部穿不过该网孔,就可以达到射钉不会掉落出自粘布的目的,增加了射钉安装于隧道的固定力。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I-I剖面图;图3为实施例的施工剖面图;图4为图3的A处放大图。附图标记:1、布料本体;11、纤维起圈层;12、纤维布层;121、浸胶层;2、结胶点;3、射钉;31、杆身;32、尾部;4、隧道内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和2所示,一种隧道用防排水自粘布,包括布料本体1,布料本体1自上而下包括纤维起圈层11和纤维布层12,纤维布层12内部下方设有浸胶层121,浸胶层121呈相互交织的网状结构,且网状结构的节点处形成结胶点2,但是整块自粘布外表面均没有粘性。整块自粘布的材料均为高强丙纶纤维布制成,其厚度为5mm-8mm,厚度小、价格低,制作成品低的同时丙纶纤维还具有强度高、耐酸耐碱、抗微生物性好等耐候性的特点,十分适应隧道内的环境,尤其隧道内有水时,丙纶纤维制成的自粘布吸湿性很差,具有过滤水的功能,把隧道内壁4上跟水一起留下的沙子阻隔,使水流下,起到过滤水的作用,同时也具有透风透气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如图3和4所示,本自粘布在施工时,可以增加射钉3位于自粘布内的牢固性,射钉3包括杆身31和尾部32,其尾部32被自粘布内的浸胶层121挂住。具体地,自粘布需要和粘接带合用,才能实现把防排水板或者排水板或者防水板固定于隧道内壁4上,施工前,在隧道内壁4的初期支护表面设置有缓冲层,然后把自粘布的浸胶层121侧与缓冲层相贴,然后敲打射钉3的尾部32,使射钉3的杆身31尖端依次穿过纤维起圈层11、纤维布层12和浸胶层121钉入缓冲层和隧道内壁4,同时在强力地敲打下射钉3尾部32就会没入纤维布层12中,因为纤维起圈层11本身就很松散,在这样的敲打下,射钉3尾部32容易就能进入纤维布层12内,此时浸胶层121相当于一张具有强力的网状面,而射钉3尾部32位于网状面的下方,由于纤维丝交接处形成结胶点2粘接牢固,使交错的纤维丝不可分开,射钉3尾部32不能够穿过纤维丝形成的网孔内,就会使自粘布被射钉3尾部32给挂住,而且射钉3尾部32也不会从自粘布脱落,导致自粘布从隧道内壁4上掉落。而现有技术中的自粘布没有浸胶层121,其自粘布内部与纤维布层12结构相似,属于纤维丝松散状态,射钉3用力打入后很容易穿透自粘布,再加上自粘布下方连接了排水板、防水板或者防排水板,在这些组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再结合自粘布本身内部纤维结构松散纤维丝之间可分开的因素,射钉3的尾部32很容易就会从自粘布中脱落,自粘布的牢固性就十分低,所以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所专利技术的自粘带有效克服了此问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用防排水自粘布,包括布料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本体(1)自上而下包括纤维起圈层(11)和纤维布层(12),所述纤维布层(12)内部下方设有浸胶层(121),所述浸胶层(121)呈相互交织的网状结构,且网状结构的节点处形成结胶点(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用防排水自粘布,包括布料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本体(1)自上而下包括纤维起圈层(11)和纤维布层(12),所述纤维布层(12)内部下方设有浸胶层(121),所述浸胶层(121)呈相互交织的网状结构,且网状结构的节点处形成结胶点(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用防排水自粘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浸胶层(121)的厚度为纤维布层(12)的三分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荣田欧志强马伟斌郭小雄马超锋仇鹏张雯范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