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窨井防溢装置
本技术属于给排水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窨井防溢装置。
技术介绍
城市街道的下水道关系到城市中的每一个人,现有的下水道盖结构较为简单,一般仅仅是在下水竖井的上方设置一个井盖,下雨时,由于水流的作用,杂物堆积在水平栅栏的上方,雨季时,常常遇到由于泄水口口小造成排水不及时,造成排水不畅通,从而导致路面大量积水使得交通瘫痪;况且,现有单层下水井盖的设置形式,在面对暴雨排水的时候,由于下水道内部水压过大导致井盖顶起被冲走,下水井盖的丢失尤其在排水时丢失往往是致命的,从而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水迅速、不易丢失,性能稳定,安全指数较高的窨井防溢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窨井防溢装置,包括竖井和总管;所述竖井为双层筒状中空结构,其包括上盖、支撑件、底盖以及三者间形成的容物腔,其中上盖和底盖上设置有第一通孔;该窨井防溢装置还包括:套筒,竖井套设于该套筒内;第一支撑板,该第一支撑板紧贴竖井底盖设置并与套筒固定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窨井防溢装置,包括竖井(1)和总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1)为双层筒状中空结构,其包括上盖(11)、支撑件(12)、底盖(13)以及三者间形成的容物腔(14),其中上盖(11)和底盖(13)上设置有第一通孔(a1);/n该窨井防溢装置还包括:/n套筒(2),竖井(1)套设于该套筒(2)内;/n第一支撑板(4),该第一支撑板(4)紧贴竖井(1)底盖(13)设置并与套筒(2)固定,且该第一支撑板(4)与竖井(1)、套筒(2)间形成一号容水腔(s1);/n第二支撑板(7),该第二支撑板(7)设置于第一支撑板(4)下部并与套筒(2)固定,且该第二支撑板(7)与第一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窨井防溢装置,包括竖井(1)和总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1)为双层筒状中空结构,其包括上盖(11)、支撑件(12)、底盖(13)以及三者间形成的容物腔(14),其中上盖(11)和底盖(13)上设置有第一通孔(a1);
该窨井防溢装置还包括:
套筒(2),竖井(1)套设于该套筒(2)内;
第一支撑板(4),该第一支撑板(4)紧贴竖井(1)底盖(13)设置并与套筒(2)固定,且该第一支撑板(4)与竖井(1)、套筒(2)间形成一号容水腔(s1);
第二支撑板(7),该第二支撑板(7)设置于第一支撑板(4)下部并与套筒(2)固定,且该第二支撑板(7)与第一支撑板(4)和套筒(2)间形成二号容水腔(s2);所述第一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板(7)均设有至少一个一号通孔(a)和至少一个二号通孔(b),且一号通孔(a)正对一号容水腔(s1)处,第一支撑板(4)上设有第二通孔(a2),第二支撑板(7)上设有第三通孔(a3);
下水管(5),其包括第一直管段(50)、第一弯管段(51)、第二弯管段(52)和第二直管段(53),其中第一直管段(50)一端与总管(6)连通,另一端穿过一侧的一号通孔(a)与一号容水腔(s1)连通,第二直管段(53)穿过所述二号通孔(b)并将自由端置于二号容水腔(s2)内,第一弯管段(51)上设有一号单向压力阀(9),开启方向为第一直管段(50)至第一弯管段(51),第二弯管段(52)上设有二号单向压力阀(10),开启方向为第二弯管段(52)至第一直管段(50),且第二弯管段(52)置于二号容水腔(s2)内;
活塞杆(8),该活塞杆(8)一端紧贴第二直管段(53)内壁放置,另一端可穿过二号通孔(b)与竖井(1)底盖(13)抵接。
2.根据权...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