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型石墨烯混纺纱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81563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9 0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抗菌型石墨烯混纺纱线,包括芯层,所述芯层由两根基线相互螺旋缠绕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设置基线、石墨烯纤维和若干复合纱线,使得本纱线在遭遇外力拉扯时,能够通过石墨烯纤维材质本身较强的强度和韧性,承载更大的外力,防止纱线轻易发生断裂,且石墨烯纤维具备散发远红外的功能,远红外能够达到快速消炎抑菌的目的,避免纱线内部滋生细菌,也减少外界细菌入侵本纱线的情况出现,使得本纱线具备较好的抗菌性能,保证了本纱线的安全卫生,避免了人们在使用由本纱线制成的面料时出现细菌感染的情况。

A kind of antibacterial graphene blended yar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型石墨烯混纺纱线
本技术涉及一种抗菌型石墨烯混纺纱线,属于纺织品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纱线层出不穷,材质结构各不相同,广泛应用于织布、制绳、制线等生活领域,人们对于纱线的要求也开始变得越来越高,但是目前的纱线不具备较好的抗菌效果,容易出现细菌滋生的情况,也容易遭受外界细菌入侵,同时纱线不具备较好的强度和韧性,极易被拉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抗菌型石墨烯混纺纱线。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抗菌型石墨烯混纺纱线,包括芯层,所述芯层由两根基线相互螺旋缠绕而成,所述芯层的外侧缠绕有第一抗菌织线,所述第一抗菌织线的外侧缠绕有第二抗菌织线,所述第二抗菌织线的外侧缠绕有第三抗菌织线,所述第三抗菌织线的外侧设有若干与芯层平行设置的复合纱线,若干所述复合纱线的外侧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的外侧设有接触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基线为氨纶纤维,所述第一抗菌织线为银纤维,所述第二抗菌织线为甲壳素纤维,所述第三抗菌织线为竹炭纤维,所述保护层为粘胶纤维,所述粘胶纤维螺旋缠绕在复合纱线的外侧,所述接触层为莱赛尔纤维,所述莱赛尔纤维螺旋缠绕在保护层的外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两根所述基线的外侧均缠绕有石墨烯纤维,所述石墨烯纤维的半径与基线的半径比为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抗菌织线在芯层外侧的捻向为S向,所述第二抗菌织线在第一抗菌织线外侧的捻向为Z向,所述第三抗菌织线在第二抗菌织线外侧的捻向为S向。r>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复合纱线由第一加强织线和第二加强织线相互螺旋缠绕而成,所述第一加强织线为竹纤维,所述第二加强织线为陶瓷纤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保护层与接触层之间设有阻燃涂层,所述阻燃涂层采用聚氯乙烯阻燃涂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设置基线、石墨烯纤维和若干复合纱线,使得本纱线在遭遇外力拉扯时,能够通过石墨烯纤维材质本身较强的强度和韧性,承载更大的外力,防止纱线轻易发生断裂,且石墨烯纤维具备散发远红外的功能,远红外能够达到快速消炎抑菌的目的,避免纱线内部滋生细菌,也减少外界细菌入侵本纱线的情况出现,使得本纱线具备较好的抗菌性能,保证了本纱线的安全卫生,避免了人们在使用由本纱线制成的面料时出现细菌感染的情况,也能够通过若干复合纱线分解拉力,使每根复合纱线需要承受的拉力不易超过其疲劳强度,避免纱线由于拉力过大而断裂。2.本技术设置第一抗菌织线、第二抗菌织线和第三抗菌织线,使得本纱线拥有能够抵抗外界细菌入侵和抑制自身滋生细菌的性能,能够使得本纱线保持较为干净的状态,并且能够对本纱线起到除臭的效果,避免本纱线发臭,从而保证了人们使用本纱线时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抗菌型石墨烯混纺纱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抗菌型石墨烯混纺纱线中芯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抗菌型石墨烯混纺纱线中第一抗菌织线、第二抗菌织线和第三抗菌织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芯层;2、基线;3、石墨烯纤维;4、第一抗菌织线;5、第二抗菌织线;6、第三抗菌织线;7、接触层;8、复合纱线;9、第一加强织线;10、第二加强织线;11、保护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一种抗菌型石墨烯混纺纱线,包括芯层1,芯层1由两根基线2相互螺旋缠绕而成,基线2为氨纶纤维,芯层1的外侧缠绕有第一抗菌织线4,第一抗菌织线4为银纤维,第一抗菌织线4的外侧缠绕有第二抗菌织线5,第二抗菌织线5为甲壳素纤维,第二抗菌织线5的外侧缠绕有第三抗菌织线6,第三抗菌织线6为竹炭纤维,第一抗菌织线4在芯层1外侧的捻向为S向,第二抗菌织线5在第一抗菌织线4外侧的捻向为Z向,第三抗菌织线6在第二抗菌织线5外侧的捻向为S向,第三抗菌织线6的外侧设有若干与芯层1平行设置的复合纱线8,若干复合纱线8的外侧设有保护层11,保护层11为粘胶纤维,粘胶纤维螺旋缠绕在复合纱线8的外侧,保护层11的外侧设有接触层7,接触层7为莱赛尔纤维,莱赛尔纤维螺旋缠绕在保护层11的外侧。设置采用氨纶纤维的基线2,由于其本身材质弹性较好,使得本纱线的芯层1能够具备较好的弹性,使得本纱线在遭受外力拉扯时,能够具备较好的弹性用以适应弹性拉伸,且两根基线2相互螺旋缠绕,使得芯层1的强度和韧性更佳,能够使本纱线承受更大的拉力,通过设置第一抗菌织线4、第二抗菌织线5和第三抗菌织线6,由于其材质本身具备抗菌抑菌的性能,使得本纱线能够抵御外界细菌入侵,也能够避免纱线本身内部滋生细菌,能够通过其本身具备的除臭性能,对纱线进行除臭,避免纱线出现臭味,通过设置若干复合纱线8,使得纱线遭受外力拉扯时,能够通过若干复合纱线8分解拉力,使每根复合纱线8需要承受的拉力不易超过其疲劳强度,避免纱线由于拉力过大而断裂,通过设置采用粘胶纤维的保护层11,粘胶纤维螺旋缠绕在若干复合纱线8的外侧,能够对若干复合纱线8起到固定作用,使得若干复合纱线8不会发生偏移,也能够对若干复合纱线8及内部的结构起到较好的保护效果,避免其受到损伤,通过设置接触层7,由于其材质本身具备较好的柔和顺滑手感,使得人们在触摸本纱线时,能够感受到较为舒适的手感。保护层11与接触层7之间设有阻燃涂层。阻燃涂层采用聚氯乙烯阻燃涂层,通过设置阻燃涂层,使得本纱线具备防火性能,能够抵御明火,避免纱线内部的结构遭遇明火灼烧而发生破损。两根基线2的外侧均缠绕有石墨烯纤维3,石墨烯纤维3的半径与基线2的半径比为1:5。通过设置石墨烯纤维3,使得基线2在受到拉扯时,能通过石墨烯纤维3将外力进行分解,使得基线2分摊到的拉力变小,且由于石墨烯纤维3本身具备较好的韧性和强度,令本纱线能够承载更大的拉力且不易被拉断,且石墨烯纤维3具备散发远红外的功能,远红外能够实现快速消炎抑菌的目的,避免了纱线内部滋生细菌,也减少外界细菌入侵本纱线的情况出现,保证了本纱线的安全卫生,避免了人们在使用由本纱线制成的面料时出现细菌感染的情况。复合纱线8由第一加强织线9和第二加强织线10相互螺旋缠绕而成。第一加强织线9为竹纤维,第二加强织线10为陶瓷纤维,由于第一加强织线9和第二加强织线10本身材质具备较好的强度,使得第一加强织线9和第二加强织线10被拉扯时,不易发生断裂,能够承载较大的外力。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型石墨烯混纺纱线,包括芯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1)由两根基线(2)相互螺旋缠绕而成,所述芯层(1)的外侧缠绕有第一抗菌织线(4),所述第一抗菌织线(4)的外侧缠绕有第二抗菌织线(5),所述第二抗菌织线(5)的外侧缠绕有第三抗菌织线(6),所述第三抗菌织线(6)的外侧设有若干与芯层(1)平行设置的复合纱线(8),若干所述复合纱线(8)的外侧设有保护层(11),所述保护层(11)的外侧设有接触层(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型石墨烯混纺纱线,包括芯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1)由两根基线(2)相互螺旋缠绕而成,所述芯层(1)的外侧缠绕有第一抗菌织线(4),所述第一抗菌织线(4)的外侧缠绕有第二抗菌织线(5),所述第二抗菌织线(5)的外侧缠绕有第三抗菌织线(6),所述第三抗菌织线(6)的外侧设有若干与芯层(1)平行设置的复合纱线(8),若干所述复合纱线(8)的外侧设有保护层(11),所述保护层(11)的外侧设有接触层(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型石墨烯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线(2)为氨纶纤维,所述第一抗菌织线(4)为银纤维,所述第二抗菌织线(5)为甲壳素纤维,所述第三抗菌织线(6)为竹炭纤维,所述保护层(11)为粘胶纤维,所述粘胶纤维螺旋缠绕在复合纱线(8)的外侧,所述接触层(7)为莱赛尔纤维,所述莱赛尔纤维螺旋缠绕在保护层(11)的外侧。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伶俐张艺弛赵恒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纽妃诗服装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