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收缩复合丝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23596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异收缩复合丝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异收缩复合丝为POY和FDY通过24头卷绕一步纺制备而成,所述的异收缩复合包括芯丝和绒丝,所述的芯丝为FDY聚酯制备而成的FDY,所述的绒丝为聚酯POY制备而成的POY,所述的异收缩复合丝的断裂强度为2.1~2.4cN/dtex,断裂伸长率为30~40%,含油率为0.8~1%,网络度为24~40个/m该异收缩复合丝的结晶度和取向度不同,使得制得的织物变得柔软、蓬松且吸水性增加。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24头卷绕将POY和FDY制备成异收缩的复合丝,通过调整工艺条件,使得纺丝效率大幅度增加,利润率有了较大增长。

A kind of composite wire with different shrinkag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异收缩复合丝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丝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异收缩复合丝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合成纤维仿天然纤维的研究是从仿真丝绸开始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纺织品设计技术进步的一系列标志性新成果就来源于涤纶仿真丝技术。总的来说,涤纶仿真丝经过了四代变迁:对真丝的初步研究(60年代)、对于真丝全面研究(70年代至80年代初)、新合纤织物(80年代)、超过真丝的新型仿真丝时代(90年代至今)。改善涤纶亲水性是研发涤纶“超仿棉”的基础和关键。一般表征亲水性的概念有两个:吸湿性和吸水性。这是两个有着明显区别的概念。所谓吸湿性是指织物吸收气态水的能力,它与物理结构关系不大,主要与纤维的化学结构有关,吸湿性好的纤维还不易产生静电,既有利于纺织加工,又穿着舒适。而吸水性是指织物吸收液态水的能力,纤维的吸水性与纤维的化学结构、物理结构、形态结构均有很大的关系。混纤丝是指用同材质或不同材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规格、不同性能的单丝,混合组成的长丝复合纱,有时也称多异丝。混纤丝可主要根据其单丝性能。上的差异分为下列几种类型:异聚合物混纤丝、异线密度混纤丝、异截面混纤丝、异收缩混纤丝、异卷曲混纤丝、异染色性混纤丝、异导电性混纤丝、多异混纤丝等。一般来讲,混纤丝的制造方法有以下几种:单组分纺丝直接混纤法、后加工前的集束混纤法、后加工后的集束混纤法、纺织加工中合股混纤法、复合纺丝法。在异收缩丝的生产方法中,两步法属于传统工艺,第一步是纺丝,分别纺出具有不同沸水收缩率的长丝;第二步是混纤复合,在加弹机、平牵机、合股机上,将不同沸水收缩率的长丝进行网络、假捻、空气变形、并捻、加弹等后混纤复合加工合股制得。在混纤后加工阶段也可按经过设计的收缩率进行组合配置,将不同线密度、不同截面形状、不同染色性能、不同功能与服用风格的各种长丝进行组合开发新型异收缩长丝纱线。这种方法的加工路线比较长,设备投资比较大,加工的异收缩混纤性能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织物变得柔软、蓬松且吸水性强,双层效果,手感柔软,纺丝效率大幅度增加,利润率有了较大增长的异收缩复合丝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异收缩复合丝,所述的异收缩复合丝为POY和FDY通过24头卷绕一步纺制备而成,所述异收缩复合包括芯丝和绒丝,所述芯丝为FDY聚酯制备而成的FDY,所述绒丝为聚酯POY制备而成的POY,所述异收缩复合丝的断裂强度为2.1~2.4cN/dtex,断裂伸长率为30~40%,含油率为0.8~1%,网络度为24~40个/m;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POY聚酯是以对苯二甲酸、乙二醇为主要原料进行聚合反应,然后再聚合的过程中添加间苯二甲酸双经乙酯-5-磺酸钠和1,2-丙二醇制备而成,所述原料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间苯二甲酸双经乙酯-5-磺酸钠和1,2-丙二醇的投料的摩尔之比为1:1:0.02~0.04:0.03~0.05。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聚合反应为连续五釜反应方法,所述连续五釜反应反应的步骤如下:S1第一次酯化反应:按照比例加入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和1,2-丙二醇经供给泵输送进入第一酯化釜,通过搅拌器进行传质传热,再由内部的液相热媒经盘管加热器进行加热,在270~300℃温度和0.12~0.55bar(g)的压力下进行第一次酯化反应,所述第一次酯化反应的时间3~4h;S2第二次酯化反应:由底部物料泵将步骤S1第一次酯化反应得到的物料送入第二酯化反应釜,物料经第二酯化反应釜的外室进入内室后,依靠第二酯化反应釜搅拌器进行搅拌和内部加热盘管进行加热,在270~300℃的温度和0.10~0.15bar(g)压力下继续第二次酯化反应,同时根据比例将间苯二甲酸双经乙酯-5-磺酸钠及催化剂乙二醇锑加入第二次酯化反应釜中,所述第二次酯化反应的时间4~6h;S3第一预缩聚反应:将步骤S2中的第二酯化反应釜的物料依靠位差和压差进入第一预缩聚反应器内室,由内部盘管加热,在280~300℃的温度和真空度为90~130mbar条件下进行第一预缩聚反应;S4第二预缩聚反应:将步骤S3中得到的物料经外室后,靠第一和第二预缩聚反应器之间的真空差,物料被送入第二预缩聚反应器中,通过带变频器控制的搅拌器强化搅拌,物料继续进行第二锁具反应达到0.29~0.34dL/g的粘度后由预熔体出料泵输送,经预熔体过滤器过滤后进入最终缩聚反应器;S5来自第二预缩聚反应器的物料经最终缩聚圆盘反应器底部进入,在290~300℃温度,高真空<1.5mbar和3.0r/min的搅拌条件下,完成最终缩聚反应,达到规定的粘度0.678~0.680dL/g,最后通过熔体输送泵和熔体过滤器,经熔体三通阀分别送往长丝和切粒机切粒成切片。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FDY聚酯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平行流动方向的收缩率为0.3~0.7%,垂直流动方向的收缩率为0.8~1.1%。一种异收缩复合丝的制备方法,所述异收缩复合丝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POY和FDY的纺织:将制备好的POY和FDY聚酯经过计量、喷丝、冷却、牵引和上油制备得到POY和FDY,所述的POY纺丝温度为270~287℃,所述的FDY纺丝温度为282~293℃;S2异收缩复合丝的纺织:步骤S1纺织好的POY和FDY通过24个喷丝板进行卷绕纺制异收缩复合丝,其中12个为POY的喷丝板,另外12个为FDY的喷丝板,所述喷丝板采用左右对称分板设计。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S1中POY的纺织风速为0.8~2.0m/s,FDY的纺织风速为0.8~2.0m/s。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S2中POY的卷绕速度为3000~4000m/min,FDY的卷绕速度为3000~4000m/min,FDY的拉伸加工温度为80~100℃,FDY的定型温度为50~15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异收缩复合丝为POY和FDY通过24头卷绕一步纺制备而成,异收缩复合包括芯丝和绒丝,芯丝为FDY聚酯制备而成的FDY,绒丝为聚酯POY制备而成的POY,异收缩复合丝的断裂强度为2.1~2.4cN/dtex,断裂伸长率为30~40%,含油率为0.8~1%,网络度为24~40个/m,异收缩复合丝的结晶度和取向度不同,使得制得的织物变得柔软、蓬松且吸水性增加。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异收缩复合丝的制备方法,采用24头卷绕将POY和FDY制备成异收缩的复合丝,通过调整工艺条件,使得纺丝效率大幅度增加,利润率有了较大增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的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异收缩复合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收缩复合丝为POY和FDY通过24头卷绕一步纺制备而成,所述异收缩复合包括芯丝和绒丝,所述芯丝为FDY聚酯制备而成的FDY,所述绒丝为聚酯POY制备而成的POY,所述异收缩复合丝的断裂强度为2.1~2.4cN/dtex,断裂伸长率为30~40%,含油率为0.8~1%,网络度为24~40个/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收缩复合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收缩复合丝为POY和FDY通过24头卷绕一步纺制备而成,所述异收缩复合包括芯丝和绒丝,所述芯丝为FDY聚酯制备而成的FDY,所述绒丝为聚酯POY制备而成的POY,所述异收缩复合丝的断裂强度为2.1~2.4cN/dtex,断裂伸长率为30~40%,含油率为0.8~1%,网络度为24~40个/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收缩复合丝,其特征在于:所述POY聚酯是以对苯二甲酸、乙二醇为主要原料进行聚合反应,然后再聚合的过程中添加间苯二甲酸双经乙酯-5-磺酸钠和1,2-丙二醇制备而成,所述原料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间苯二甲酸双经乙酯-5-磺酸钠和1,2-丙二醇的投料的摩尔之比为1:1:0.02~0.04:0.03~0.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异收缩复合丝,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反应为连续五釜反应方法,所述连续五釜反应反应的步骤如下:
S1第一次酯化反应:按照比例加入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和1,2-丙二醇经供给泵输送进入第一酯化釜,通过搅拌器进行传质传热,再由内部的液相热媒经盘管加热器进行加热,在270~300℃温度和0.12~0.55bar(g)的压力下进行第一次酯化反应,所述第一次酯化反应的时间3~4h;
S2第二次酯化反应:由底部物料泵将步骤S1第一次酯化反应得到的物料送入第二酯化反应釜,物料经第二酯化反应釜的外室进入内室后,依靠第二酯化反应釜搅拌器进行搅拌和内部加热盘管进行加热,在270~300℃的温度和0.10~0.15bar(g)压力下继续第二次酯化反应,同时根据比例将间苯二甲酸双经乙酯-5-磺酸钠及催化剂乙二醇锑加入第二次酯化反应釜中,所述第二次酯化反应的时间4~6h;
S3第一预缩聚反应:将步骤S2中的第二酯化反应釜的物料依靠位差和压差进入第一预缩聚反应器内室,由内部盘管加热,在280~300℃的温度和真空度为90~130mbar条件下进行第一预缩聚反应;
S4第二预缩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森光王永锋陈广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