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装电梯的井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80584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9 0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加装电梯的井道,包括若干叠加的模块(10),每个模块(10)包括多根立柱(11),相邻立柱(11)之间连接有横梁(12),且立柱(11)的端部突出于横梁(12),相邻模块(10)的立柱(11)连接处设有焊接定位套(20);所述的焊接定位套(20)包括套在立柱(11)外表面的套管(21),套管(21)的上端设有喇叭状的扩口(2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生产相对简单,具有高效的对准结构,降低了安全风险的特点。

Hoistway with elev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装电梯的井道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块化加装电梯井道,特别是小吨位的模块化加装电梯井道。
技术介绍
近年来,对于新建的民用住房来说,电梯几乎成了必不可少的设备。相对于楼梯而言,电梯在货物搬运,老人或残疾人出行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一些老旧的社区也开始加装电梯的工程。但是,由于老旧的社区由于建筑本身在设计时没有为电梯留出空间,因此加装的电梯一般都设置在建筑的外部。对于这种电梯来说,井道是基础也是骨架。加装电梯井道大多采用模块化的结构,也就是在工厂内生产出若干电梯井道模块,再输运到现场组装焊接。现有的井道模块大多采用横梁螺栓连接的方式。在这种连接方式下相邻模块的横梁需要相互接触,也就是说,在单个模块内,立柱端部和横梁是平齐的。因为立柱不突出,焊接的工装无法对立柱端部外表面进行限位,只能采用更间接效率也更低的中部外表面限位或内孔限位,这使得单个模块的制造相对麻烦。不仅如此,现有的井道模块缺乏高效的定位结构。在现场组装时,至少需要两人在脚手架上对起吊的模块进行对准插销。由于此时模块尚处于悬空状态,而需要的人手又多,一旦发生危险,产生的后果比较严重。因此,现有的加装电梯井道模块存在生产相对麻烦,缺少高效对准结构,和安全风险相对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加装电梯的井道。本技术具有生产相对简单,具有高效的对准结构,降低了安全风险的特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加装电梯的井道,包括若干叠加的模块,每个模块包括多根立柱,相邻立柱之间连接有横梁,且立柱的端部突出于横梁,相邻模块的立柱连接处设有焊接定位套;所述的焊接定位套包括套在立柱外表面的套管,套管的上端设有喇叭状的扩口。前述的加装电梯的井道中,所述的套管包括独立的上管和下管,上管设置在处于上方的立柱上,下管设置在处于下方的立柱上,上管和下管经连杆相连接。前述的加装电梯的井道中,所述连杆在与立柱焊接面相对应的部位弯曲,且凸向立柱的外侧。前述的加装电梯的井道中,所述横梁之间还设有一对层门柱。前述的加装电梯的井道中,所述的扩口内设有同时与扩口以及立柱配合的楔形块。前述的加装电梯的井道中,所述的楔形块为橡胶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井道模块是立柱突出于横梁的结构,在焊接模块时,可以通过工装,快速直接地对立柱端部的外表面进行限位,因而生产效率较高。在现场组装时,在已经安装好的模块立柱上端套焊接定位套,通过扩口和套管的结构,吊装模块的立柱可以方便快速地进行对准。更重要的是,操作人员只需要在立柱接触扩口的时候辅助调整模块的位置,后续模块下落的过程中,套管会自行限位,由此只需要一个人进行简单的操作,停留时间短,有效降低了安全风险。更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套管分为两部分,中间露出立柱的焊接面,方便焊接加工。更进一步地,套管的两部分通过弯曲的连杆连接,连杆的形状既能保证套管的结构强度,对焊枪产生的干扰又小。更进一步地,本技术还可以通过橡胶楔形块对立柱进行临时的固定,降低风吹等因素的影响。橡胶易变性,因而更贴合,对立柱的稳固性好。综上,本技术具有生产相对简单,具有高效的对准结构,降低了安全风险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井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焊接定位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焊接定位套的原理示意图。附图标记:10-模块,11-立柱,12-横梁,13-层门柱,20-焊接定位套,21-套管,22-扩口,23-上管,24-下管,25-连杆,26-楔形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加装电梯的井道,包括若干叠加的模块10,每个模块10包括四根立柱11,相邻立柱11之间连接有横梁12,且立柱11的端部突出于横梁12,相邻模块10的立柱11连接处设有焊接定位套20。焊接定位套20包括套在立柱11外表面的套管21,套管21包括独立的上管23和下管24,上管23设置在处于上方的立柱11上,下管24设置在处于下方的立柱11上,上管23和下管24经连杆25相连接。上管23的上端设有喇叭状的扩口22。所述连杆25在与立柱11焊接面相对应的部位弯曲,且凸向立柱11的外侧。扩口22内设有同时与扩口22以及立柱11配合的橡胶楔形块26。立柱11和横梁12形成长方体模块10,其中两根立柱11形成的面为层门对应的面,在这个面上的两根横梁12之间设有一对层门柱13。工作原理:本技术由于是立柱11突出于横梁12的结构,在焊接模块10时,可以通过工装,快速直接地对立柱11端部的外表面进行限位,因而生产效率较高。在现场组装时,在已经安装好的模块10立柱11上端套焊接定位套20,通过扩口22和套管21的结构,吊装模块10的立柱11可以方便快速地进行对准。操作人员只需要在立柱11接触扩口22的时候辅助调整模块10的位置,后续模块10下落的过程中,套管21会自行限位,由此只需要一个人进行简单的操作,停留时间短,有效降低了安全风险。本技术的套管21分为两部分,中间露出立柱11的焊接面,方便焊接加工。套管21的两部分通过弯曲的连杆25连接,连杆25的形状既能保证套管21的结构强度,对焊枪产生的干扰又小。本技术还可以通过橡胶楔形块26对立柱11进行临时的固定,降低风吹等因素的影响。橡胶易变性,因而更贴合,对立柱11的稳固性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加装电梯的井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叠加的模块(10),每个模块(10)包括多根立柱(11),相邻立柱(11)之间连接有横梁(12),且立柱(11)的端部突出于横梁(12),相邻模块(10)的立柱(11)连接处设有焊接定位套(20);所述的焊接定位套(20)包括套在立柱(11)外表面的套管(21),套管(21)的上端设有喇叭状的扩口(22)。/n

【技术特征摘要】
1.加装电梯的井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叠加的模块(10),每个模块(10)包括多根立柱(11),相邻立柱(11)之间连接有横梁(12),且立柱(11)的端部突出于横梁(12),相邻模块(10)的立柱(11)连接处设有焊接定位套(20);所述的焊接定位套(20)包括套在立柱(11)外表面的套管(21),套管(21)的上端设有喇叭状的扩口(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装电梯的井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21)包括独立的上管(23)和下管(24),上管(23)设置在处于上方的立柱(11)上,下管(24)设置在处于下方的立柱(11)上,上管(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博然李振峰姚小飞左海波黄啟俫
申请(专利权)人:韦伯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