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流组件、冷却装置及其动力电池包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7612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冷却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扰流组件、冷却装置及其动力电池,其中的扰流组件(100),包括插接固定框(105)和扰流片组,插接固定框(105)设有依次设置的多个开口(101),扰流片组包括有一端连接固定在开口(101)并将开口的截面分隔的扰流片;相邻的两个扰流片组之间设有用于与外部冷却装置连接定位的豁口(10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扰流组件、冷却装置及其动力电池包,通过设置扰流片将开口截面分隔并使开口截面的面积减小,结构简单高效限流整流。

Spoiler assembly, cooling device and its power battery p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扰流组件、冷却装置及其动力电池包
本技术涉及冷却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扰流组件、冷却装置及其动力电池包。
技术介绍
由于动力电池在高能量密度大功率放电的情况下一般会产生很大的热量,为了保证动力电池能够及时散热并确保正常工作,需要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冷却装置对其进行冷却。现有通常的冷却装置通常采用的是口琴管式的冷板结构,由于冷却装置包括了两端分别与进水管和出水管相连通的多块冷板,与进水口的远近距离不同,使其内部的冷却水流量不同,各个冷板之间的冷却效果有差异,因此,在现有的冷却装置中,需要通过水管接插件或焊接某一段进水管管径的方式来限制不同区域冷却水的流量,从而使各个冷板的冷却效果达到均匀平衡。而现有的方式工艺和结构都相对比较复杂,而且还会占用较大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同区域冷却水的流量无法合理控制的问题,提供扰流组件、冷却装置及其动力电池包,通过设置扰流片将开口截面分隔并使开口截面的面积减小,结构简单高效限流整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扰流组件,包括插接固定框和扰流片组,所述插接固定框设有依次设置的多个开口,所述扰流片组包括有一端连接固定在所述开口并将所述开口的截面分隔的扰流片;相邻的两个所述扰流片组之间设有用于与外部冷却装置连接定位的豁口。优选地,所述扰流片的连接固定端设置在所述开口的中部。优选地,所述扰流片组包括片体至少部分地扭曲的变形片。优选地,所述扰流片组还包括平直片,所述平直片和所述变形片沿所述开口的排列方向交替地一一对应连接固定在多个所述开口处。优选地,所述平直片和变形片的末端的两侧都设有方便所述扰流组件与外部冷却装置连接的倒角。优选地,所述扰流片组包括中间薄片和立筋,所述中间薄片和立筋沿所述开口的排列方向交替地一一对应连接固定在多个所述开口处。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冷却装置,包括进水管、出水集流体和连通在所述进水管和出水集流体之间的多个冷板,所述冷板内具有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与所述进水管之间通过设置在所述冷板一端的多个进水连通口相互连通,至少一个所述进水连通口内设有如上所述的扰流组件,相邻两个所述进水连通口之间的侧壁,与所述豁口过盈配合定位连接。优选地,所述冷却装置包括位于中部的进水管和位于所述进水管两侧的所述出水集流体,且所述进水管的两侧分别通过多个冷板与所述出水集流体相互连通;或者,所述冷却装置包括位于中部的所述出水集流体和位于所述出水集流体两侧的所述进水管,且所述出水集流体的两侧分别通过多个冷板与所述进水管相互连通。优选地,在多个所述进水连通口内均设有所述扰流组件;沿所述进水管和出水集流体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冷板,处于延伸方向不同位置上的冷板的所述进水连通口内设置的扰流组件中,所述扰流片的厚度和/或形状不同。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所述电池包中设有如上所述的冷却装置。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通过设置扰流片将开口截面分隔并使开口截面的面积减小,结构简单高效限流整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扰流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冷却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部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冷板一端的口琴管式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冷却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扰流组件101开口102中间薄片103立筋104豁口105插接固定框200进水管201进水口300出水集流体301出水口400冷板进401水连通口402侧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通常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远、近”通常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远近。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扰流组件100,包括插接固定框105和扰流片组,所述插接固定框105设有依次设置的多个开口101,所述扰流片组包括有一端连接固定在所述开口101并将所述开口101的截面分隔并使所述开口截面的面积减小的扰流片,相邻的两个所述扰流片组之间设有用于与外部冷却装置连接定位的豁口104。通常情况下,扰流片的连接固定端设置在所述开口101的中部。也就是说,每个扰流片都是一端连接固定在所述开口101上,另一端则为自由端沿连接固定端朝所述开口101的内部延伸,扰流片组可以包括片体至少部分地扭曲的变形片,如:片体的局部或整体上凸、下凹或翻转扭曲;还可以包括平直片,所述平直片和所述变形片沿所述开口101的排列方向交替地一一对应连接固定在多个所述开口101处。换句话说,实质上,扰流片组可以只包括变形片,也可以是由变形片和平直片组成的扰流片组,无论是变形片还是变形片和平直片的组合,每个扰流片都与一个开口101一一对应固定连接。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扰流片组包括中间薄片102和立筋103,所述中间薄片102和立筋103沿所述开口101的排列方向交替地一一对应连接固定在多个所述开口101处。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扰流片组包括间隔交替设置在多个所述开口101内的中间薄片102和立筋103,其中的中间薄片102就是前述的平直片,而立筋103则是前述的变形片,立筋103的片体发生变形,在靠近与开口101的位置局部上凸而成。每个所述中间薄片102都与相邻的两个立筋103的其中一个立筋103并排紧靠设置,与另一个立筋103之间留有豁口104;或者,每个所述立筋103都与相邻的两个中间薄片102的其中一个中间薄片102并排紧靠设置,与另一个薄片102之间留有豁口104。本技术通过在开口101设置中间薄片102和立筋103,实质上就是要通过占用开口的空间,进而使流道变小,实现限流。另外,如图1所示,豁口104设置在相邻的扰流片组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就是设置在由中间薄片102和立筋103两两构成的扰流片组之间,用于与外部冷却装置连接定位。由于扰流组件是插接在冷却装置的冷板一端的由多个进水连通口401构成的口琴管式结构中的,相邻的两个进水连通口401之间所形成的侧壁402与豁口104的位置相互对应。另外,在所述平直片和变形片沿其片体延伸方向端部的两侧,都设有方便所述扰流组件与外部冷却装置连接的倒角(图中未示出)。为了减小重量同时也便于加工,所述扰流片组中的扰流片通常采用的是塑料材质。如图2至图4所示,本技术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冷却装置,包括进水管200、出水集流体300和连通在所述进水管200和出水集流体300之间的多个冷板400,所述冷板400内具有冷却流道(图中未示出),所述冷却流道与所述进水管200之间通过设置在所述冷板一端的多个进水连通口401相互连通,冷板4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扰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插接固定框(105)和扰流片组,所述插接固定框(105)设有依次设置的多个开口(101),所述扰流片组包括有一端连接固定在所述开口(101)并将所述开口的截面分隔的扰流片;相邻的两个所述扰流片组之间设有用于与外部冷却装置连接定位的豁口(10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扰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插接固定框(105)和扰流片组,所述插接固定框(105)设有依次设置的多个开口(101),所述扰流片组包括有一端连接固定在所述开口(101)并将所述开口的截面分隔的扰流片;相邻的两个所述扰流片组之间设有用于与外部冷却装置连接定位的豁口(1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片的连接固定端设置在所述开口(101)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扰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片组包括片体至少部分地扭曲的变形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扰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片组还包括平直片,所述平直片和所述变形片沿所述开口(101)的排列方向交替地一一对应连接固定在多个所述开口(101)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扰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直片和变形片的末端的两侧都设有方便所述扰流组件与外部冷却装置连接的倒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片组包括中间薄片(102)和立筋(103),所述中间薄片(102)和立筋(103)沿所述开口(101)的排列方向交替地一一对应连接固定在多个所述开口(101)处。


7.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200)、出水集流体(300)和连通在所述进水管(200)和出水集流体(3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凡多郑慧苗李建昌王珏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