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保护盖一体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40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内存保护盖一体式结构,其主要构成包括一盖件与一底座。此内存保护盖一体式结构通过该底座而结合至一内存取料装置相互配合;并且,于该内存取料装置夹取一内存的过程的前,事先将该内存容置于并固定于该内存保护盖一体式结构,即通过将该内存容置于其中的方式来提供该内存可靠的保护。可想而知,即使内存在所述内存取料装置执行取料或放料的过程中突然晃动或跳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内存保护盖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保护内存不受擦撞破损。

Integrated structure of memory protection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存保护盖一体式结构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取放装置的相关
,尤指应用于与一组内存取料装置相互配合的内存保护盖一体式结构,使内存的插设、测试、与测试后拔除都达成自动化。
技术介绍
动态随机存取内存(Dynamicrandomaccessmemory,DRAM)为各式计算机/电子产品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件。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内存在出货前必须先进行良品检测程序,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将一内存自一容器托盘(Containertray)之中取出,并接着将其插入一测试用主板之上的一内存插槽(Memoryslot)之中;及完成测试后,将该内存自该内存插槽取出,并放入另一容器托盘之中。传统上,将内存插入内存插槽以及将内存自插槽拔出都以人工完成。可想而知,以人工完成内存的插/拔势必造成内存的良品检测的测试效率低下,同时有很高的机率会造成内存的破损。除此之外,于作业人员将内存插入内存插槽的过程中,作业人员的施力不均可能会造成内存的部份的金手指电极未与内存插槽内的接触电极达成良好接触,导致该内存于后续的测试流程中发生错误。有鉴于此,中国台湾专利技术专利号I365804揭示一种DRAM模块夹爪。图1是显示中国台湾专利技术专利号I365804揭示的DRAM模块夹爪的侧视图,且图2是显示中国台湾专利技术专利号I365804揭示的DRAM模块夹爪的立体分解图。如图1与图2所示,该DRAM模块夹爪1’用以与一机械手臂连接,并于构成上包括:一座体10’、一第一作动缸单元11’、一第二作动缸单元12’、一第三作动缸单元13’、一第一连结座14’、一第二连结座15’、一第一侧夹件16’、一第二侧夹件17’。熟悉自动化机构设置的工程师可以通过图1得知该第一作动缸11’、该第二作动缸12’与该第三作动缸13’都为气压缸或油压缸。操作该内存模块夹爪1’夹取内存2’时,先以连接于该座体10’的机械手臂移动整个DRAM模块夹爪1’至内存2’的上方处,接着控制该第二作动缸单元12’与该第三作动缸单元13’运转,将第一夹爪161’与第二夹爪171’移动至内存2’的两侧。继续地,控制该第一作动缸11’(双动气压缸)运转以驱动该第一夹爪161’与该第二夹爪171’夹住该内存2’的两侧。通常,内存插槽的两侧各设有用以固定该内存2’的一卡扣件。自内存插槽拔下内存2’的前,必须先通过施力于该二卡扣件的方式(也即,扳开二侧的卡扣件)令内存插槽内的内存2’微微上移。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台湾专利技术专利号I365804通过于该DRAM模块夹爪1’的构成中增设一组摄影单元18’,用以协助DRAM模块夹爪1’精准地完成内存2’的取料、放料或插拔。即使如此,该DRAM模块夹爪1’并未包含任何用以保护内存2’的单元或模块;因此,一旦内存2’在DRAM模块夹爪1’执行取料或放料的过程中突然晃动或跳动,则内存2’很有可能与第一夹爪161’与/或第二夹爪171’的擦撞而破损。由上述说明可知,现有的DRAM模块夹爪缺乏用以保护内存的单元或模块,因此实有必要对现有的内存模块夹爪进行重新设计或者结构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案技术设计人极力加以研究技术,而终于研发完成本技术的一种内存保护盖一体式结构。为了达成上述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本案技术设计人提供一种内存保护盖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盖件与一底座,其中:该盖件包括:一第一接收口,开设于该盖件的一第一侧边,且一内存能够通过该第一接收口而容置于该盖件之中;及至少一第一结合件,设于该盖件的一第二侧边,且该第二侧边与该第一侧边为该盖件的两个相对侧边;该底座包括:至少一夹取件接收孔,设于该底座的中央处,用以供一夹取件嵌入其中;及至少一第二结合件,设于该底座之上,并位于该夹取件接收孔的一侧;其中,该底座通过该第二结合件与该第一结合件的结合而组设至该盖件的该第二侧边。所述的内存保护盖一体式结构,其中,该底座还包括:至少一第三结合件,设于该底座之上,且每个第三结合件位于该夹取件接收孔与该第二结合件之间。所述的内存保护盖一体式结构,其中,该第一结合件包含至少一第一螺孔的一立式板件,且该第二结合件包含至少一第二螺孔的一结合块;其中,以一螺固件穿入该第一螺孔与该第二螺孔使得该第一结合件与该第二结合件相互结合。所述的内存保护盖一体式结构,其中,还包括:至少一底座固定件,通过该第三结合件与一锁付件的结合而组设至该盖件的该第二侧边,如此将该底座固定于该第二侧边之上。所述的内存保护盖一体式结构,其中,该第二侧边之上还开设有至少一第二接收口,用以接收结合至该第三结合件的该锁付件的一端。所述的内存保护盖一体式结构,其中,该底座固定件为一n形套件或一L形套件,同时套于该第三结合件与该第二侧边之上。所述的内存保护盖一体式结构,其中,该第三结合件包含至少一螺孔的一结合块,且该锁付件为螺栓或螺丝。本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提出一种内存保护盖一体式结构,其主要构成包括一盖件与一底座。此内存保护盖一体式结构通过该底座而结合至一内存取料装置相互配合;并且,于该内存取料装置夹取一内存的过程的前,事先将该内存容置于并固定于该内存保护盖一体式结构,即通过将该内存容置于其中的方式来提供该内存可靠的保护。可想而知,即使内存在所述内存取料装置执行取料或放料的过程中突然晃动或跳动,本技术的内存保护盖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保护内存不受擦撞破损。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中国台湾专利技术专利号I365804揭示的DRAM模块夹爪的侧视图;图2是显示中国台湾专利技术专利号I365804揭示的DRAM模块夹爪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显示一种配合机械手的内存取料装置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是显示本技术的一种内存保护盖一体式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显示本技术的内存保护盖一体式结构的组件爆炸图;图6是显示本技术的内存保护盖一体式结构的另一视角立体图;图7是显示锁付件与内存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内存保护盖一体式结构1;内存取料装置2;内存3;内存插槽4;盖件11;第一接收口112;第一结合件113;第二接收口114;底座12;夹取件接收孔121;第二结合件122;第三结合件123;底座固定件13;锁付件14;卡扣件41;机械手MA;底座20;第一作动缸单元21;第二作动缸单元22;第一卡扣件顶开单元23;第三作动缸单元24;第二卡扣件顶开单元25;作动缸夹取单元26;夹取件261;DRAM模块夹爪1’;座体10’;第一作动缸单元11’;第二作动缸单元12’;第三作动缸单元13’;第一连结座14’;第二连结座15’;第一侧夹件16’;第二侧夹件17’;内存2’;第一夹爪161’;第二夹爪171’;摄影单元18’。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内存保护盖一体式结构,以下将配合图式,详尽说明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图3是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存保护盖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盖件与一底座,其中:/n该盖件包括:/n一第一接收口,开设于该盖件的一第一侧边,且一内存能够通过该第一接收口而容置于该盖件之中;及/n至少一第一结合件,设于该盖件的一第二侧边,且该第二侧边与该第一侧边为该盖件的两个相对侧边;/n该底座包括:/n至少一夹取件接收孔,设于该底座的中央处,用以供一夹取件嵌入其中;及/n至少一第二结合件,设于该底座之上,并位于该夹取件接收孔的一侧;/n其中,该底座通过该第二结合件与该第一结合件的结合而组设至该盖件的该第二侧边。/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18 TW 1072140881.一种内存保护盖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盖件与一底座,其中:
该盖件包括:
一第一接收口,开设于该盖件的一第一侧边,且一内存能够通过该第一接收口而容置于该盖件之中;及
至少一第一结合件,设于该盖件的一第二侧边,且该第二侧边与该第一侧边为该盖件的两个相对侧边;
该底座包括:
至少一夹取件接收孔,设于该底座的中央处,用以供一夹取件嵌入其中;及
至少一第二结合件,设于该底座之上,并位于该夹取件接收孔的一侧;
其中,该底座通过该第二结合件与该第一结合件的结合而组设至该盖件的该第二侧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存保护盖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座还包括:
至少一第三结合件,设于该底座之上,且每个第三结合件位于该夹取件接收孔与该第二结合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存保护盖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耀中周畊伶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瑞精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