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斜管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69102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斜管沉淀池,包括池体、进水总渠、配水花墙、斜管支梁、斜管填料,三角堰集水槽、桁车吸泥机、排泥泵、排泥阀、排泥主管、出水渠、填料包围板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新型的斜板沉淀池,其相较于普通斜板沉淀池排泥无死角,不产生积泥,同时提高了泥斗的储泥量,延长了排泥间隔,提高了排泥效率。

A kind of coagulating inclined tube sedimentation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斜管沉淀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凝斜管沉淀池,具体为环保设备

技术介绍
斜管沉淀池是根据平流式沉淀原理,在池内增加许多斜管后,加大水池过水断面的湿周,同时减小水力半径,为此在同样的水平流速v时,可以大大降低雷诺数re,从而减少水的紊动,促进沉淀。另外,在泥渣悬浮层上方安装60度的斜管组件,使原水中的悬浮物、固化物或经投加混凝后形成絮体矾花在斜管底侧表面积聚成薄泥层,依靠重力作用滑回泥渣悬浮层,继而沉入储泥区,由排泥管排入污泥池另行处理或综合利用。上清液逐渐上升至集水槽排出,可直接排放或回用。目前万吨级处理能力的混凝斜管沉淀池底部一般设置有多个锥形泥斗定点排泥,采用固定管静压排泥或排泥泵排泥,此种排泥方式容易产生死角盲区不易排净,从而导致污泥沉积影响出水效果,且多个锥形泥斗的设置减少了污泥的可储存量,排泥次数较多,工作量大,管线阀门复杂,维护检修困难。因此,为消除排泥的死角盲区,增大储泥区的污泥储量,优化排泥管线,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斜管沉淀池的处理效果,有必要改进现有工艺,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工艺的不足,提出一种混凝斜管沉淀池,使排泥更彻底,提高储泥区的出泥量,延长了排泥间隔,降低工作量。本技术实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混凝斜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池体(1)、进水总渠(2)、配水花墙(3)、横梁立柱(4)、横梁中部连接梁(5)、横梁(6)、横梁端连接梁(7)、斜管填料(8)、三角堰集水分槽(9)、三角堰集水总槽(10)、出水总渠(11)、填料包围板(12)、桁车吸泥机(13)、排泥泵(14)、排泥支管(15)、分区排泥阀(16)、排泥主管(17)、储泥区(18)。池体(1)一端连接进水总渠(2),另一端设置出水总渠(11),池体(1)底部设储泥区(18),储泥区(18)中间位置做等间距横梁立柱(4),横梁立柱(4)顶部浇筑横梁(6),各横梁(6)之间中间位置水平方向做横梁中部连接梁(5),横梁(6)间两端位置水平方向做横梁端连接梁(7),横梁(6)上方安装斜管填料(8),周围由填料包围板(12)包围,填料上方清水区表面等间距安装三角堰集水分槽(9),集水分槽与三角堰集水总槽(10)连接,三角堰集水总槽(10)连接至出水总渠(11),池体(1)上方安装桁车吸泥机(13),并配置排泥泵(14),排泥泵(14)连接的排泥支管(15)伸入储泥区(18)底部,排泥泵出口连接分区排泥阀(16)再连接至排泥主管(17)。作为优选,所述的一种混凝斜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池体(1)底部储泥区(18)设置一定坡度,坡度5%-10%,便于污泥的收集。作为优选,所述的一种混凝斜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斜管支梁为钢混结构,且框架梁的主要支撑受力部位为位于各分池中间的横梁立柱(4),横梁立柱(4)上方的横梁(6)及横梁端连接梁(7)不与池体(1)侧壁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的一种混凝斜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管填料(8)四周由填料包围板(12)包围,形成斜管沉淀区与排泥支管(15)行走区分离的环境,排泥支管(15)行走区宽度可选30cm-40cm,填料包围板(12)材质可选PP、PVC等。作为优选,所述的一种混凝斜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池体(1)上方安装桁车吸泥机(13),吸泥机上设置排泥泵(14),排泥泵(14)的排泥支管(15)伸入储泥区(18)底部,排泥泵(14)出口设置分区排泥阀(16),控制不同区域交替拍泥。一种混凝斜管沉淀池的工作原理为:混凝水从进水总渠(2)经配水花墙(3)进入斜管沉淀池,因混凝水中不同物质的沉降性能不同,在经过斜管填料(8)时,混凝污泥因比重较大被截留在斜管填料(8)下方,沉入储泥区(18),最终由与储泥区(18)底部排泥支管(15)连接的排泥泵(14)抽入排泥主管(17)后排出;混凝清水穿过斜管填料(8)上升至水面,由设置于水面的三角堰集水分槽(9)和三角堰集水总槽(10)收集后进入出水总渠(11)并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装置采用底部大容量储泥区代替常规型泥斗的方式进行污泥储存,污泥储量增大后可延长排泥间隔,减少排泥次数及运行工作量;斜管沉淀池底部的斜管支梁不与池体侧壁连接,横梁两端与池壁间预留的30-40cm宽间距可供桁车吸泥机的排泥支管往复行走,此排泥方式比常规固定管排泥覆盖面积大,死角盲区少,提高了排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混凝斜管沉淀池的平面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混凝斜管沉淀池的剖面图。附图中:池体(1)、进水总渠(2)、配水花墙(3)、横梁立柱(4)、横梁中部连接梁(5)、横梁(6)、横梁端连接梁(7)、斜管填料(8)、三角堰集水分槽(9)、三角堰集水总槽(10)、出水总渠(11)、填料包围板(12)、桁车吸泥机(13)、排泥泵(14)、排泥支管(15)、分区排泥阀(16)、排泥主管(17)、储泥区(18)。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实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混凝斜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池体(1)、进水总渠(2)、配水花墙(3)、横梁立柱(4)、横梁中部连接梁(5)、横梁(6)、横梁端连接梁(7)、斜管填料(8)、三角堰集水分槽(9)、三角堰集水总槽(10)、出水总渠(11)、填料包围板(12)、桁车吸泥机(13)、排泥泵(14)、排泥支管(15)、分区排泥阀(16)、排泥主管(17)、储泥区(18)。池体(1)一端连接进水总渠(2),另一端设置出水总渠(11),池体(1)底部设储泥区(18),储泥区(18)中间位置做等间距横梁立柱(4),横梁立柱(4)顶部浇筑横梁(6),各横梁(6)之间中间位置水平方向做横梁中部连接梁(5),横梁(6)间两端位置水平方向做横梁端连接梁(7),横梁(6)上方安装斜管填料(8),周围由填料包围板(12)包围,填料上方清水区表面等间距安装三角堰集水分槽(9),集水分槽与三角堰集水总槽(10)连接,三角堰集水总槽(10)连接至出水总渠(11),池体(1)上方安装桁车吸泥机(13),并配置排泥泵(14),排泥泵(14)连接的排泥支管(15)伸入储泥区(18)底部,排泥泵出口连接分区排泥阀(16)再连接至排泥主管(17)。于本实例中,混凝水从进水总渠(2)经配水花墙(3)进入斜管沉淀池,因混凝水中不同物质的沉降性能不同,在经过斜管填料(8)时,混凝污泥因比重较大被截留在斜管填料(8)下方,沉入储泥区(18),最终由与储泥区(18)底部排泥支管(15)连接的排泥泵(14)抽入排泥主管(17)后排出;混凝清水穿过斜管填料(8)上升至水面,由设置于水面的三角堰集水分槽(9)和三角堰集水总槽(10)收集后进入出水总渠(11)并排出。本实施例中,沉淀池持续运行5h时,池体表面清澈,无浮泥,水面下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斜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池体(1)、进水总渠(2)、配水花墙(3)、横梁立柱(4)、横梁中部连接梁(5)、横梁(6)、横梁端连接梁(7)、斜管填料(8)、三角堰集水分槽(9)、三角堰集水总槽(10)、出水总渠(11)、填料包围板(12)、桁车吸泥机(13)、排泥泵(14)、排泥支管(15)、分区排泥阀(16)、排泥主管(17)、储泥区(18);/n池体(1)一端连接进水总渠(2),另一端设置出水总渠(11),池体(1)底部设储泥区(18),储泥区(18)中间位置做等间距横梁立柱(4),横梁立柱(4)顶部浇筑横梁(6),各横梁(6)之间中间位置水平方向做横梁中部连接梁(5),横梁(6)间两端位置水平方向做横梁端连接梁(7),横梁(6)上方安装斜管填料(8),周围由填料包围板(12)包围,填料上方清水区表面等间距安装三角堰集水分槽(9),集水分槽与三角堰集水总槽(10)连接,三角堰集水总槽(10)连接至出水总渠(11),池体(1)上方安装桁车吸泥机(13),并配置排泥泵(14),排泥泵(14)连接的排泥支管(15)伸入储泥区(18)底部,排泥泵出口连接分区排泥阀(16)再连接至排泥主管(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斜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池体(1)、进水总渠(2)、配水花墙(3)、横梁立柱(4)、横梁中部连接梁(5)、横梁(6)、横梁端连接梁(7)、斜管填料(8)、三角堰集水分槽(9)、三角堰集水总槽(10)、出水总渠(11)、填料包围板(12)、桁车吸泥机(13)、排泥泵(14)、排泥支管(15)、分区排泥阀(16)、排泥主管(17)、储泥区(18);
池体(1)一端连接进水总渠(2),另一端设置出水总渠(11),池体(1)底部设储泥区(18),储泥区(18)中间位置做等间距横梁立柱(4),横梁立柱(4)顶部浇筑横梁(6),各横梁(6)之间中间位置水平方向做横梁中部连接梁(5),横梁(6)间两端位置水平方向做横梁端连接梁(7),横梁(6)上方安装斜管填料(8),周围由填料包围板(12)包围,填料上方清水区表面等间距安装三角堰集水分槽(9),集水分槽与三角堰集水总槽(10)连接,三角堰集水总槽(10)连接至出水总渠(11),池体(1)上方安装桁车吸泥机(13),并配置排泥泵(14),排泥泵(14)连接的排泥支管(15)伸入储泥区(18)底部,排泥泵出口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进福原保群符苗苗刘国强常素利宋鑫李瑞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绿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