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人造植物光源内发性灯饰装置,底座内设有光源发生器,底座接设数条第一光纤,该第一光纤再接设一单对单式光纤接续装置,该单对单式光纤接续装置则接设一第二光纤,第二光纤与第一光纤的一端部相互接触,第二光纤的另一端则接设一弯角式光纤接续装置,该弯角式光纤接续装置再接设一第三光纤,该第三光纤接设一单对单式光纤接续装置,该单对单式光纤接续装置再接设一第四光纤,第四光纤再接设一单对多式光纤接续装置,该单对多式光纤接续装置接设有数个第五光纤,弯角式光纤接续装置是在壳体设有两个不在同一直线,但彼此相通的两锥孔,该两锥孔在壳体内部的交会处设有一反射镜,并在两锥孔内分别接设第二光纤与第三光纤。(*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饰灯具,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人造植物光源内发性灯饰装置。早在1930年代即有人着手研究光纤,但因当光纤半导体的技术不成熟,且光纤的品质不良,故光纤的传输损失(transmission Loss)相当严重,每公里的传输损失都超过一千分贝以上,故光波在光纤中传输几公尺之后便消失。因其衰减严重,在当时并不适合作为光传输波导。直至1982年后,激光半导体及光纤传输的改进,光纤通讯已正式且大量地被使用,至目前光纤通讯已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宠,因其具有许多电线电缆所不具备的优点;诸如,低色散、低损失、高频宽、不受电磁干扰、保密性高、重量轻、体积小、耐高温及耐酸碱等等。因此,若利用光纤的特性来传输光线,则便能解决现有灯饰的缺点。本专利技术人在先申请的第91106281号专利技术专利案即在于解决前述的问题,然而,对于部分具有若干弯曲形状的造型物而言,倘若光纤在造型物内被过度弯曲,则会大幅降低其传输光线的效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人造植物光源内发性灯饰装置,是在一底座接设有第一光纤,该底座内设有光源发生器,该第一光纤的两端分别延伸于所述底座的内部与外部,该延伸于底座外部的第一光纤接设有一单对单式光纤接续装置,该单对单式光纤接续装置则接设一第二光纤,该第二光纤与该第一光纤的一端部相互接触,所述第二光纤的另一端则接设一弯角式光纤接续装置,该弯角式光纤接续装置再接设一第三光纤,该第三光纤则接设一单对单式光纤接续装置,该单对单式光纤接续装置再接设一第四光纤,该第四光纤再接设一单对多式光纤接续装置,且该单对多式光纤接续装置接设有数个第五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弯角式光纤接续装置,是在壳体设有两个不在同一直线,但彼此相通的两锥孔,该两锥孔在壳体内部的交会处设有一反射镜,两锥孔内分别接设所述的第二光纤与第三光纤。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具有光线经过间接传输时不会降低传输效率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单对单式光纤接续装置的平面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单对多式光纤接续装置的平面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弯角式光纤接续装置的平面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整体灯饰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上述的单对单式光纤接续装置14,其结构是在一本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相互对称的锥孔141,两锥孔141的交接处形成颈缩部3,该颈缩部3的内径等于第一光纤12与第二光纤2的直径,使得第一光纤12与第二光纤2分别从其中两锥孔141穿入时,第一、二光纤12、2的端部得以在颈缩部3自然地相互接触,然后在其中一锥孔141内填充入可透光的胶质4,借由该胶质4干固时将第一光纤12固定于单对单式光纤接续装置14的本体;此胶质4的折射率必须与光纤的核芯相匹配。如图2所示,上述的单对多式光纤接续装置16,其结构是在一中空的外壳5内部设有凸透镜6,而外壳5的一端接设一条第四光纤19,外壳5的另一端则接设数条第五光纤20,且第五光纤20的直径小于第四光纤19的直径,因而当第四光纤19传输光线时,入射光经凸透镜6扩散而到达第五光纤20以将光线分流,让每条第五光纤20均传输光线。上述的外壳5一般多为聚乙烯、聚氯乙烯或强化塑胶(FRP)等;此单对多式光纤接续装置16,在枝、叶、花、果实等造型物的应用方面,因为需要光束的大量分流,故作为光源内发性灯饰系统中极为重要。如图3所示,上述的弯角式光纤接续装置8,其结构是在壳体设有两个不在同一直线,但彼此相通的锥孔81、82,该两锥孔81、82在壳体内部的交会处设有一反射镜83,并且可以在两锥孔81、82内分别插入第二光纤2与第三光纤18,再在锥孔81内填充入可透光的胶质4。借由该胶质4干固时将第二光纤2固定于弯角式光纤接续装置8的壳体,此胶质4的折射率必须与光纤的核芯相匹配。本技术另外提供了一底座17,该底座17的内部11设有诸如激光产生器或发光二极管(LED)之类的光源发生器10,该光源发生器10接设有电源线7,当电源线7插置于电源插座时,将会向光源发生器10提供电力而发出光亮。如图4所示,本技术以可以透光的塑胶材料,采用射出成型的技术制造出人工植物造型物的第一干管13(例如树干、花卉的茎等),并且使第一干管13将第一光纤12与一组或多组单对单式光纤接续装置14包覆于其内部,但使一部分第一光纤12与单对单式光纤接续装置14露出第一干管13之外。另外,也以可透光的塑胶材料,采用射出成型的技术制造出人工植物造型物的第二干管15(例如树枝),并且将第二光纤2、第三光纤与一组或多组弯角式光纤接续装置8及单对单式光纤接续装置14包覆于第二干管15内部,但使一部分单对单式光纤接续装置14露出第二干管15之外。又,结合了第四光纤19与第五光纤20的单对多式光纤接续装置16,也是被采用射出成型的技术制造出人工植物造型物(例如枝、叶、花、果实等)包覆其中,其可以将其第四光纤19连接于设在第二干管15的单对单式光纤接续装置14。通过此系统的组装,可利用单对单式光纤接续装置14、弯角式光纤接续装置8与单对多式光纤接续装置16,将底座、干、枝、叶、花、果实等造型物分别生产制作,再将上述组件依人造树或人工花卉的光源内发性灯饰系统加以组装,即可轻易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光源内发性人造植物。借由此系统,光源发生器10所发出的光线经由第一光纤12传输到第二光纤2,再由第二光纤2经由弯角式光纤接续装置8传输到第三光纤18,再由第三光纤18传输到第四光纤19,最后由第四光纤19传输到第五光纤20,使得各个造型物均具有发光的视觉装饰效果。本技术有效地改善传统外加型人造植物灯饰的各种缺点(例如外观杂乱、容易漏电、感电及过载时发生火灾),以现代科技创造出更为鲜艳亮丽、美观大方,且易于装卸的内发性光源灯饰人造植物,而且,光线不会被过度弯曲的光纤传输,因而可以大幅降低光线传输的效率。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人造植物光源内发性灯饰装置,是在一底座接设有第一光纤,该底座内设有光源发生器,该第一光纤的两端分别延伸于所述底座的内部与外部,该延伸于底座外部的第一光纤接设有一单对单式光纤接续装置,该单对单式光纤接续装置则接设一第二光纤,该第二光纤与该第一光纤的一端部相互接触,所述第二光纤的另一端则接设一弯角式光纤接续装置,该弯角式光纤接续装置再接设一第三光纤,该第三光纤则接设一单对单式光纤接续装置,该单对单式光纤接续装置再接设一第四光纤,该第四光纤再接设一单对多式光纤接续装置,且该单对多式光纤接续装置接设有数个第五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弯角式光纤接续装置,是在壳体设有两个不在同一直线,但彼此相通的两锥孔(81)、(82),该两锥孔(81)、(82)在壳体内部的交会处设有一反射镜,两锥孔(81)、(82)内分别接设所述的第二光纤与第三光纤。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人造植物光源内发性灯饰装置,底座内设有光源发生器,底座接设数条第一光纤,该第一光纤再接设一单对单式光纤接续装置,该单对单式光纤接续装置则接设一第二光纤,第二光纤与第一光纤的一端部相互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人造植物光源内发性灯饰装置,是在一底座接设有第一光纤,该底座内设有光源发生器,该第一光纤的两端分别延伸于所述底座的内部与外部,该延伸于底座外部的第一光纤接设有一单对单式光纤接续装置,该单对单式光纤接续装置则接设一第二光纤,该第二光纤与该第一光纤的一端部相互接触,所述第二光纤的另一端则接设一弯角式光纤接续装置,该弯角式光纤接续装置再接设一第三光纤,该第三光纤则接设一单对单式光纤接续装置,该单对单式光纤接续装置再接设一第四光纤,该第四光纤再接设一单对多式光纤接续装置,且该单对多式光纤接续装置接设有数个第五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弯角式光纤接续装置,是在壳体设有两个不在同一直线,但彼此相通的两锥孔(81)、(82),该两锥孔(81)、(82)在壳体内部的交会处设有一反射镜,两锥孔(81)、(82)内分别 接设所述的第二光纤与第三光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绍司,
申请(专利权)人:郑绍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