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砂模型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6255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填砂模型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油气开发领域。该填砂模型包括:底板、顶板和固定组件,底板与顶板均为透明基板,底板与顶板之间通过固定组件可拆卸连接;底板上设置有与顶板形状匹配的凹槽,顶板上设置有通槽,在顶板通过固定组件可拆卸的安装在凹槽中后,顶板上设置的通槽位于凹槽内,以使顶板与底板之间形成用于添加填充物的空间。底板与顶板之间通过固定组件可拆卸连接,该填砂模型能够承受的压力远大于通过密封条粘贴的填砂模型能够承受的压力,并且,该填砂模型的重复利用率较高。

Sand filling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填砂模型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开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填砂模型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都进入了二次采油的高含水期,为了提高含水量较高的油田的原油采出率,需要研究该油田的渗流规律进行研究。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岩心流动实验装置、刻蚀模型或填充类平面填砂模型来模拟油田的渗透规律。其中,由于填充类平面填砂模型包括:两块具有高透明性的玻璃基板,可以向该两块玻璃基板之间添加填充物,该填充物可以为填充石英砂或岩心片,通常添加不同种类的石英砂或岩心片,使得该填充物的渗透率与油田的储油层的渗透率近似相同,进而使得该填充类平面填砂模型能够模拟真实的油田的储油层,因此为了提高实验过程的可视化,以及提高模拟油田的渗流规律的可靠性,通常采用填充类平面填砂模型模拟油田的渗流规律。目前的填充类平面填砂模型还包括:位于该两块玻璃基板之间的4条首尾相连的密封条,该4条首尾相连的密封条用于密封粘贴两块玻璃基板,通常在粘贴两块玻璃基板时,首先采用3条首尾相连的密封条粘贴两块玻璃基板,再在该3条首尾相连的密封条形成与两块玻璃基板形状相同的方框中添加填充物,最后安装第4条密封条。由于该填充类平面填砂模型中的两块玻璃基板是采用密封条进行密封粘贴的,因此该填充类平面填砂模型能够承受的压力较小,并且通过粘贴的两块玻璃基板不易拆卸,该填充类平面填砂模型重复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填砂模型及其使用方法,可以解决现有的填充类平面填砂模型能够承受的压力较小,且重复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填砂模型,包括:底板、顶板和固定组件,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均为透明基板,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顶板形状匹配的凹槽,所述顶板上设置有通槽,在所述顶板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凹槽中后,所述顶板上设置的通槽位于所述凹槽内,以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用于添加填充物的空间,其中,所述凹槽的长度与所述顶板的长度相同,所述凹槽的宽度与所述顶板的宽度相同,所述凹槽的深度与所述顶板的高度相同。可选的,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四个通道,所述四个通道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凹槽的底面平行,每个所述通道的一端均设置有内螺纹能够与模拟注采设备的管线连接;所述四个通道分别为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分别设置在所述凹槽的两侧,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四通道均位于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之间;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均为盲型端口,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四通道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凹槽连通;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和多个第二连接孔,所述多个第一连接孔的排布方向与所述多个第二连接孔的排布方向均与所述四个通道的延伸方向相同,每个所述第一连接孔用于连通所述凹槽和所述第一通道,每个所述第二连接孔用于连通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通道。可选的,所述顶板上还设置有第五通道,所述第五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通槽的底面垂直,所述第五通道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能够与模拟注采设备的管线连接,所述第五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通槽连通;所述顶板上还设置有第六通道和第七通道,所述第六通道与所述第七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通槽的底面平行,所述第六通道与所述第七通道的一端均与所述通槽连通,在所述顶板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凹槽中后,所述第六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所述第七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通道连通。可选的,所述多个第一连接孔中的每个第一连接孔与所述多个第二连接孔中的每个第二连接孔的中心与所述凹槽底面之间的距离均相同。可选的,所述凹槽的侧面设置有卡扣结构,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结构的配合的卡扣凹槽。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顶板上的通孔,设置在所述凹槽中的螺纹孔,以及螺钉,所述螺钉用于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螺纹孔可拆卸连接。可选的,所述填充物为石英砂或岩心片。可选的,所述透明基板为亚克力板。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填砂模型的使用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所述的填砂模型,所述方法包括:采用填充物填充所述顶板的通槽;将填充有所述填充物的顶板扣置在所述底板的凹槽中;采用所述固定组件连接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将连接后的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通过管线和模拟注采设备连接。可选的,所述将填充有所述填充物的顶板扣置在所述底板的凹槽中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填充物表面涂覆透明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填砂模型及其使用方法,底板上设置有与顶板形状匹配的凹槽,顶板上设置有通槽,在顶板通过固定组件可拆卸的安装在凹槽中后,顶板上设置的通槽位于凹槽内,以使顶板与底板之间形成用于添加填充物的空间,由于底板与顶板之间是通过固定组件可拆卸连接的,该填砂模型能够承受的压力远大于通过密封条粘贴的填砂模型能够承受的压力,并且,在使用该填砂模型进行模拟实验后,可以将用于连接底板与顶板的固定组件拆卸下来,该填砂模型的重复利用率较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填砂模型的爆炸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板与底板连接的效果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示出的底板与图4示出的顶板进行连接后的填砂模型的结构示意图;图6A是图5示出的填砂模型与模拟注采设备连接的一种效果图;图6B是图5示出的填砂模型与模拟注采设备连接的另一种效果图;图6C是图5示出的填砂模型与模拟注采设备连接的又一种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填砂模型,请参考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填砂模型的爆炸图,该填砂模型可以包括:底板10、顶板20和固定组件30,该底板10和顶板20均为透明基板,可选的,该透明基板可以为亚克力板。该底板10与顶板20之间通过固定组件30可拆卸连接。底板10上设置有与顶板20形状匹配的凹槽10a。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以底板10与顶板20均为矩形的板状结构为了进行示意性说明的,实际应用中,该底板可以为其他形状的板状结构,该顶板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的板状结构,例如,该底板与顶板均为圆形的板状结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当底板10与顶板20均为矩形的板状结构时,底板10上设置的凹槽10a也为矩形的凹槽,该凹槽10a的长度与顶板20的长度相同,该凹槽10a的宽度与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填砂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板、顶板和固定组件,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均为透明基板,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可拆卸连接;/n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顶板形状匹配的凹槽,所述顶板上设置有通槽,在所述顶板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凹槽中后,所述顶板上设置的通槽位于所述凹槽内,以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用于添加填充物的空间,其中,所述凹槽的长度与所述顶板的长度相同,所述凹槽的宽度与所述顶板的宽度相同,所述凹槽的深度与所述顶板的高度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填砂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顶板和固定组件,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均为透明基板,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可拆卸连接;
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顶板形状匹配的凹槽,所述顶板上设置有通槽,在所述顶板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凹槽中后,所述顶板上设置的通槽位于所述凹槽内,以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用于添加填充物的空间,其中,所述凹槽的长度与所述顶板的长度相同,所述凹槽的宽度与所述顶板的宽度相同,所述凹槽的深度与所述顶板的高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砂模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四个通道,所述四个通道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凹槽的底面平行,每个所述通道的一端均设置有内螺纹能够与模拟注采设备的管线连接;
所述四个通道分别为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分别设置在所述凹槽的两侧,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四通道均位于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之间;
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均为盲型端口,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四通道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凹槽连通;
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和多个第二连接孔,所述多个第一连接孔的排布方向与所述多个第二连接孔的排布方向均与所述四个通道的延伸方向相同,每个所述第一连接孔用于连通所述凹槽和所述第一通道,每个所述第二连接孔用于连通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填砂模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上还设置有第五通道,所述第五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通槽的底面垂直,所述第五通道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能够与模拟注采设备的管线连接,所述第五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通槽连通;
所述顶板上还设置有第六通道和第七通道,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阳坤熊英郭志强王啊丽许红恩田继东段理马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