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动摆线齿轮变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6187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6: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械传动技术领域,特别是公开了一种差动摆线齿轮变速装置,包括摆线盘,供摆线盘安装的安装腔设置在变速装置的机体上,摆线盘的A面和安装腔上与A面相对的相对面之间设置有第一摆线槽和第一滚珠固定孔,摆线盘的B面与变速装置的输出轴之间设置有第二摆线槽和第二滚珠固定孔,摆线盘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一摆线齿轮,安装腔上与第一摆线齿轮对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摆线齿轮,第二摆线齿轮的齿廓数大于第一摆线齿轮的齿廓数,当第一摆线槽为外摆线槽,第二摆线槽为内摆线槽时,第二摆线齿轮的齿廓数与第一滚珠的数量一致,第二摆线齿轮的齿廓数大于或小于第二摆线槽的齿廓数使摆线盘做摆线变速运动。

Differential cycloid gear transmis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差动摆线齿轮变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传动
,特别是一种对在先申请“差动摆线齿轮变速装置”进行改进的差动摆线齿轮变速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应用于机器人、精密机床、航空航天等精密伺服机构的传动装置要求有高传动精度,高传动刚度,传动比大,传动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传动回差小,转动件的转动惯量小等特点。本申请人的在先申请中有一项名称为“差动摆线变速装置”申请号为201910549808.8,采用设置在同一个摆线盘上的齿廓数不一样的两条摆线槽来实现变速功能,该摆线盘是通过盖板和输出轴夹设在机体内,且是呈悬空摆动,其周面与安装腔的内壁不能发生碰撞,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一是若部件之间压的过紧,会使摆线盘摆动的摩擦力增大,二是若部件之间产生间隙,又会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由摆线槽和摆线齿轮构成的变速结构,且具有高传动比或低传动比的差动摆线齿轮变速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差动摆线齿轮变速装置,包括摆线盘,所述摆线盘的轴向两端面分别为A面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差动摆线齿轮变速装置,包括摆线盘,所述摆线盘的轴向两端面分别为A面和B面,摆线盘的A面和B面上分别设置有绕周向分布的若干个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其特征在于:供摆线盘安装的安装腔设置在变速装置的机体上,其中,摆线盘由变速装置中的输入轴偏心驱动,摆线盘的A面和安装腔上与A面相对的相对面之间设置有第一摆线槽和绕周向分布的若干个第一滚珠固定孔,摆线盘的B面与变速装置的输出轴之间设置有第二摆线槽和绕周向分布的若干个第二滚珠固定孔,第一摆线槽和第二摆线槽中一个为外摆线槽一个为内摆线槽,第一滚珠置于第一摆线槽和第一滚珠固定孔之间以及第二滚珠置于第二摆线槽和第二滚珠固定孔之间,所述摆线盘的外周面上设置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动摆线齿轮变速装置,包括摆线盘,所述摆线盘的轴向两端面分别为A面和B面,摆线盘的A面和B面上分别设置有绕周向分布的若干个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其特征在于:供摆线盘安装的安装腔设置在变速装置的机体上,其中,摆线盘由变速装置中的输入轴偏心驱动,摆线盘的A面和安装腔上与A面相对的相对面之间设置有第一摆线槽和绕周向分布的若干个第一滚珠固定孔,摆线盘的B面与变速装置的输出轴之间设置有第二摆线槽和绕周向分布的若干个第二滚珠固定孔,第一摆线槽和第二摆线槽中一个为外摆线槽一个为内摆线槽,第一滚珠置于第一摆线槽和第一滚珠固定孔之间以及第二滚珠置于第二摆线槽和第二滚珠固定孔之间,所述摆线盘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一摆线齿轮,安装腔上与第一摆线齿轮对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摆线齿轮,所述第二摆线齿轮的齿廓数大于第一摆线齿轮的齿廓数构成啮合的摆线运动,当第一摆线槽为外摆线槽,第二摆线槽为内摆线槽时,所述第二摆线齿轮的齿廓数与第一滚珠的数量一致,第一摆线齿轮的齿廓数与第一摆线槽的齿廓数一致,第二摆线齿轮的齿廓数大于或小于第二摆线槽的齿廓数使摆线盘做摆线变速运动,当第一摆线槽为内摆线槽,第二摆线槽为外摆线槽时,所述第二摆线齿轮的齿廓数与第一摆线槽的齿廓数一致,第一摆线齿轮的齿廓数与第一滚珠数一致,第二摆线齿轮的齿廓数大于或小于第二滚珠的数量使摆线盘做摆线变速运动,输出轴由摆线盘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摆线齿轮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摆线齿轮的齿廓数比第一摆线齿轮的齿廓数多1,第一滚珠的数量比第一摆线槽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建生张晓航杨培云袁毅马武坤
申请(专利权)人:海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