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坚果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5975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5: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坚果运输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底部设有底板,底板与外壳固定连接;支撑板,支撑板固定设置于外壳顶部;动力组件,动力组件设于外壳内;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对称设于支撑板左右两侧,传动组件与动力组件配合连接;固定组件,固定组件设于支撑板下方,固定组件与动力组件配合连接。解决了普通的传送带,传输过程中,带速度不稳定,箱体可能会出现打滑的情况,导致箱体碰撞在一起,如果箱体磕碰,坚果会与空气接触,极易返潮的问题。

A nut transpor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坚果运输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坚果运输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坚果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坚果在运输过程中,需要装箱处理,尽量保持向内干燥和密封,这样才能防止坚果返潮,由于箱体为立方体,在传输时,如果使用普通的传送带,传输过程中,带速度不稳定,箱体可能会出现打滑的情况,导致箱体碰撞在一起,如果箱体磕碰,导致坚果与空气接触,极易返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坚果运输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普通的传送带,传输过程中,带速度不稳定,箱体可能会出现打滑的情况,导致箱体碰撞在一起,如果箱体磕碰,导致坚果与空气接触,极易返潮的问题。一种坚果运输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与外壳固定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于外壳顶部;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设于外壳内;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对称设于支撑板左右两侧,所述传动组件与动力组件配合连接;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于支撑板下方,所述固定组件与动力组件配合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三角板,所述三角板左端设有主动杆,所述主动杆一端与三角板铰接,另一端与动力组件配合连接,所述三角板下端设有第一水平杆,所述三角板右端设有第二水平杆,所述第一水平杆一端与三角板端部铰接,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二水平杆一端与三角板右端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水平杆通过第一连杆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杆的两端均设有竖直杆,所述竖直杆一端与外壳内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水平杆铰接,所述第二水平杆上表面设有若干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与第二水平杆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水平杆之间设有第二连杆,且第二连杆两端与第二水平杆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双头电机,所述双头电机设于主动杆之间,所述双头电机的伸出端与对应的主动杆通过电机轴固定连接,所述双头电机与底板固定连接;两立板,所述立板平行设置在传动组件之间,所述立板底部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立板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设于连接杆中部,所述第二带轮与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带轮外侧设有第二推动杆,所述第二推动杆下端与第二带轮铰接,第二推动杆顶端与固定组件连接;第一带轮,所述第一带轮固定于电机轴端部,所述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之间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带轮外侧设有第一推动杆,所述第一推动杆下端与第一带轮铰接,第一推动杆顶端一端与固定组件下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表面固定有两个铰接块,所述第一推动杆顶端与左侧的铰接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顶端与右侧铰接块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表面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固定板上表面设有若干卡杆,所述卡杆与通孔滑动连接。有益效果:通过本装置,将装箱的坚果放置在支撑板上,保证了各箱体之间的间隔,启动动力组件,通过动力组件带动传动组件,将支撑板上的装箱的坚果逐渐运输到货车上,为了使装箱的坚果在支撑板上固定,不会滑动,支撑板下方的固定组件,在动力组件的驱动下,对支撑板上的装箱的坚果进行固定,防止装箱的坚果发生滑动。当动力组件驱动主动杆转动后,主动杆的转动带动三角板发生移动,且三角板在移动的过程中还会发生转动,当三角板发生顺时针转动时,第二水平杆向右下方运动,且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方向,当三角板发生逆时针转动时,第二水平杆向左上方移动,此时传动杆从外壳内伸出,并将支撑板表面的装箱的坚果沿着支撑板向前推送,以完成装箱的坚果的输送工作,在输送过程中,由于有传动杆的阻隔,所以装箱的坚果不会由于滑动发生碰撞,提高了输送的效率。当双头电机启动后,通过电机轴可同时驱动两端的主动杆发生同步转动,带动传动组件工作,以完成对装箱的坚果的运输,电机轴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一带轮发生转动,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配合连接,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尺寸一致,故第一带轮转动时,带动第二带轮发生同步转动,第一带轮转动时,驱动第一推动杆,第二带轮可驱动第二推动杆,通过第一推动杆和第二推动杆的配合,将固定组件上下移动,当三角板顺时针转动时,固定组件向上移动,对装箱的坚果进行固定,当三角板逆时针转动时,固定组件向下移动,使传动杆完成对装箱的坚果的运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坚果运输装置主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传动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坚果运输装置俯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坚果运输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底部设有底板11,底板11与外壳1固定连接;支撑板21,支撑板21固定设置于外壳1顶部;动力组件5,动力组件5设于外壳1内;传动组件3,传动组件3对称设于支撑板21左右两侧,传动组件3与动力组件5配合连接;固定组件2,固定组件2设于支撑板21下方,固定组件2与动力组件5配合连接。通过本装置,将装箱的坚果放置在支撑板21上,保证了各箱体之间的间隔,启动动力组件5,通过动力组件5带动传动组件3,将支撑板21上的装箱的坚果逐渐运输到货车上,为了使装箱的坚果在支撑板21上固定,不会滑动,支撑板21下方的固定组件2,在动力组件5的驱动下,对支撑板21上的装箱的坚果进行固定,防止装箱的坚果发生滑动。传动组件3包括三角板33,三角板33左端设有主动杆31,主动杆31一端与三角板33铰接,另一端与动力组件5配合连接,三角板33下端设有第一水平杆36,三角板33右端设有第二水平杆32,第一水平杆36一端与三角板33端部铰接,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杆35,第二水平杆32一端与三角板33右端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水平杆36通过第一连杆35连接,第一水平杆36的两端均设有竖直杆37,竖直杆37一端与外壳1内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水平杆36铰接,第二水平杆32上表面设有若干传动杆321,传动杆321与第二水平杆32固定连接。第二水平杆32之间设有第二连杆322,且第二连杆322两端与第二水平杆32固定连接。当动力组件5驱动主动杆31转动后,主动杆31的转动带动三角板33发生移动,且三角板33在移动的过程中还会发生转动,当三角板33发生顺时针转动时,第二水平杆32向右下方运动,且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方向,当三角板33发生逆时针转动时,第二水平杆32向左上方移动,此时传动杆321从外壳1内伸出,并将支撑板2表面的装箱的坚果沿着支撑板2向前推送,以完成装箱的坚果的输送工作,在输送过程中,由于有传动杆321的阻隔,所以装箱的坚果不会由于滑动发生碰撞,提高了输送的效率。动力组件5包括双头电机51,双头电机51设于主动杆31之间,双头电机51的伸出端与对应的主动杆31通过电机轴52固定连接,双头电机51与底板11固定连接;两立板59,立板59平行设置在传动组件3之间,立板59底部与底板11固定连接,立板59之间通过连接杆58固定连接;第二带轮54,第二带轮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坚果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所述外壳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与外壳固定连接;/n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于外壳顶部;/n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设于外壳内;/n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对称设于支撑板左右两侧,所述传动组件与动力组件配合连接;/n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于支撑板下方,所述固定组件与动力组件配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坚果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与外壳固定连接;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于外壳顶部;
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设于外壳内;
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对称设于支撑板左右两侧,所述传动组件与动力组件配合连接;
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于支撑板下方,所述固定组件与动力组件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坚果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三角板,所述三角板左端设有主动杆,所述主动杆一端与三角板铰接,另一端与动力组件配合连接,所述三角板下端设有第一水平杆,所述三角板右端设有第二水平杆,所述第一水平杆一端与三角板端部铰接,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二水平杆一端与三角板右端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水平杆通过第一连杆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杆的两端均设有竖直杆,所述竖直杆一端与外壳内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水平杆铰接,所述第二水平杆上表面设有若干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与第二水平杆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坚果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平杆之间设有第二连杆,且第二连杆两端与第二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雷雷王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利辛羊乐购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