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5924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5: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具有多个电池模块的蓄电池装置。蓄电池装置具有蓄电池壳体,其限定相应的电池模块的容纳空间。蓄电池壳体具有底座和壁,壁沿壁方向从底座垂直突出。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蓄电池装置具有用于在撞击的情况下吸收能量的至少一个能量吸收装置,其具有壁部和梁部。这里,壁部固定到壁上或者形成壁,梁部能够固定到机动车的梁。另外,壁部具有横向于壁方向对齐的多个第一夹持元件,梁部具有横向于壁方向对齐的多个第二夹持元件,所述夹持元件沿重叠方向接合到彼此。在受到撞击的情况下,撞击能量沿重叠方向被夹持元件吸收,并且蓄电池壳体中的电池模块能够得到保护。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到一种具有蓄电池装置的机动车。

Batter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电池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机动车的蓄电池装置,以及一种具有蓄电池装置的机动车。
技术介绍
蓄电池装置在机动车中用于能量存储,以例如向电动车供应能量。蓄电池装置在此通常具有彼此电连接的多个电池模块,电池模块固定在蓄电池装置的壳体中且彼此电连接。这里,壳体保护电池模块免受外部的影响,并且通常包括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由于各个电池模块中的部分非常高的电压,对于壳体的紧密性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另外,必须在受到撞击时保护各个电池模块免于损坏。为此,壳体通常被构造的非常稳定,由此壳体的重量以不利的方式增加。为了在撞击的情况下吸收撞击能量,纵向梁结构能够集成在壳体中。纵向梁结构不利地是仅能够部分地减少撞击能量或者将撞击能量分别传递给横向结构,或者制造昂贵。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蓄电池装置和具有通用类型的蓄电池装置的机动车提出改进或至少替代的实施例,其中克服了所述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该问题由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解决。有利的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具有多个电池模块的蓄电池装置,并且其具有蓄电池壳体,蓄电池壳体具有用于容纳相应的电池模块的容纳空间。蓄电池壳体在此具有底座和沿壁方向从底座垂直突出的壁。根据本专利技术,蓄电池装置具有用于在受到撞击的情况下吸收撞击能量的至少一个能量吸收装置,其具有壁部和梁部。所述壁部在此形成蓄电池壳体的壁或固定在蓄电池壳体的壁上,所述梁部能够固定在机动车的梁上。壁部具有横向于壁方向定向的多个第一夹持元件,且梁部具有横向于壁方向定向的多个第二夹持元件,第一夹持元件和第二夹持元件沿重叠方向接合到彼此。因此,在受到撞击的情况下,撞击能量能够在重叠方向上由能量吸收装置的夹持元件吸收并且能够传递到机动车的梁。由此有效地保护蓄电池壳体中的电池模块免受损坏。在安装状态下,蓄电池装置固定在机动车的车身底板上,其中蓄电池壳体的壁在车辆的Z方向上定向。因此,在蓄电池装置的安装状态下,壁方向对应于车辆Z方向,并且重叠方向对应于车辆X方向或车辆Y方向。在蓄电池装置的安装状态下,梁部固定在机动车的梁上,使得蓄电池壳体的壁和梁通过能量吸收装置彼此连接。第一夹持元件和第二夹持元件沿重叠方向接合到彼此,并且根据目的在重叠方向上具有相同的长度。在受到撞击的情况下,夹持元件沿重叠方向移动到彼此中,使得第二夹持元件抵靠在蓄电池壳体的壁上且第一夹持元件抵靠在机动车的梁上。通过使以这种方式支撑的夹持元件变形,能量吸收装置能够吸收撞击能量,从而在发生撞击的情况下,蓄电池壳体中的电池模块能够受到保护。能量吸收装置的特性及其撞击行为能够进行优化,例如针对壁部和梁部的材料、夹持元件在壁方向上定义的高度、夹持元件在重叠方向上定义的长度、第一夹持元件在壁方向上的距离或者第二夹持元件在壁方向上的距离。在蓄电池装置中,壁部能够固定在蓄电池壳体的壁上,或者能够形成蓄电池壳体的壁。蓄电池壳体的底座在此能够是承载的也能够是非承载的。在承载底座的情况下,在蓄电池装置的安装状态下电池模块的重量至少部分由底座承载。在非承载底座的情况下,电池模块的重量能够例如由车身底板或由固定到车身底板的盖来承载。另外,基座能够与蓄电池壳体的壁一体构成,或者能够是单独的部件。原则上还能够设想蓄电池壳体的其他配置。在蓄电池装置的有利的进一步扩展中,设定第一夹持元件固定在壁部的承载板上。承载板在此沿壁方向在整个高度上延伸,且横向于壁方向在蓄电池装置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第一夹持元件沿重叠方向从承载板突出并且另外横向于壁方向在承载板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第一夹持元件能够沿壁方向以彼此相等或不规则的距离布置。优选地,承载板和第一夹持元件是金属的,并且第一夹持元件焊接或点焊到承载板。第一夹持元件和承载板能够如由金属板或板条材料制成,优选地由钢板或铝板制成。有利地,能够设定承载板由Z形或L形或C形或I形型材形成。第一夹持元件然后固定在其横档上。当型材具有凸缘时,后者能够固定到车身底板。因此,在蓄电池装置的安装状态下,壁部能够直接固定到机动车的车身底板,例如通过螺钉连接。此外,能够增加承载板的刚度。当型材具有另一凸缘时,能够在其上固定例如车身底部保护装置,用于保护蓄电池模块不受石屑损坏。有利地,能够设定相应的第一夹持元件分别由板条形成,该板条沿重叠方向从承载板突出并且以材料结合的方式固定到承载板。作为替代方案,相邻布置的第一夹持元件中的两个可以分别由U形型材的凸缘形成。型材与其横档然后能够以材料结合的方式固定到承载板。U形型材然后以朝向梁部敞开的方式固定到承载板。可替代地,能够设定相应的第一夹持元件由折板形成,该折板以材料结合的方式在一侧固定到承载板。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夹持元件沿壁方向具有与重叠方向上的长度相当的高度,并且在撞击的情况下能够大面积地抵靠机动车的梁。在蓄电池装置的有利的进一步扩展中,设定梁部的第二夹持元件布置成多个夹持组,这些夹持组横向于壁方向彼此相邻地布置。第二夹持元件的相应的夹持组在此沿壁方向在蓄电池装置的整个高度上延伸。此外,相应的夹持组的第二夹持元件沿壁方向彼此以相等或不规则的距离布置。有利的是,能够设定相应的夹持组由Ω形型材形成。这里,第二夹持元件能够形成在型材的U形中心区域中。型材的成角度的端部然后能够固定到机动车的梁。可替代地,相应的夹持组能够由具有框架和在重叠方向上与框架成角度的中心区域的格栅板形成。这里,第二夹持元件能够在格栅板的成角度的中心区域中形成。格栅板的框架然后能够固定到机动车的梁。在相应的夹持组的上述配置中,第二夹持元件能够通过横向于壁方向对齐的贯通切口分离或分别通过贯通切口形成。第一夹持元件然后能够沿重叠方向接合到这些贯通切口中。可替代地,能够设定相应的夹持组由承载板和形成相应的第二夹持元件的折板形成,所述折板以材料结合的方式在一侧固定到承载板。当承载板和第一夹持元件是金属时,第一夹持元件能够焊接或点焊到承载板。不管第二夹持组的配置如何,第二夹持元件沿壁方向上的高度与沿重叠方向上的长度相当,并且在撞击的情况下能够大面积的抵靠在壁上。根据本专利技术在蓄电池装置的有利的进一步扩展中,设定第一夹持元件在壁方向上的高度对应于第二夹持元件在壁方向上的距离。或者,第二夹持元件在壁方向上的高度能够对应于第一夹持元件在壁方向上的距离。第一夹持元件和第二夹持元件然后至少在一侧沿壁方向彼此贴靠,或者沿壁方向彼此交错堆叠。有利地,能够设定在第一夹持元件和/或第二夹持元件中布置有用于张拉锚固件的沿壁方向彼此叠置的张拉锚固开口。第一夹持元件和第二夹持元件能够通过张拉锚固件彼此稳固。张拉锚固件在此能够实施为螺栓或销或螺钉或金属板条。有利地,能够设定第二夹持元件分别具有朝向第一夹持元件的至少一个倾斜区域,用于将梁部引入到壁部中。倾斜区域在此能够沿重叠方向局部延伸并且能够朝向第一夹持元件。在组装能量吸收装置时,梁部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引入到壁部中。还能够设定第一夹持元件和/或第二夹持元件分别具有用于向后接合的齿状区域,使得在梁部和壁部相互结合时,第一夹持元件和第二夹持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机动车(1)的具有多个电池模块(7)的蓄电池装置(2),/n-其中,蓄电池装置(2)具有蓄电池壳体(5),所述蓄电池壳体(5)具有用于容纳相应的电池模块(7)的容纳空间(6),/n-其中,蓄电池壳体(5)具有底座(9)和壁(10),所述壁(10)沿壁方向从底座(9)垂直地突出,/n其特征在于,/n-蓄电池装置(2)具有用于在撞击的情况下吸收撞击能量的至少一个能量吸收装置(12),能量吸收装置(12)具有壁部(13)和梁部(14),其中壁部(13)固定在蓄电池壳体(5)的壁(10)上或形成蓄电池壳体(5)的壁(10),并且梁部(14)能够固定在机动车(1)的梁(4)上,并且/n-壁部(13)具有横向于壁方向对齐的多个第一夹持元件(16a),并且梁部(14)具有横向于壁方向对齐的多个第二夹持元件(16b),所述多个第一夹持元件和多个第二夹持元件沿重叠方向接合到彼此,使得在撞击的情况下,撞击能量能够在重叠方向上由能量吸收装置(12)的夹持元件(16a、16b)吸收,并且蓄电池壳体(5)中的电池模块(7)能够得到保护。/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19 DE 102018212099.41.一种用于机动车(1)的具有多个电池模块(7)的蓄电池装置(2),
-其中,蓄电池装置(2)具有蓄电池壳体(5),所述蓄电池壳体(5)具有用于容纳相应的电池模块(7)的容纳空间(6),
-其中,蓄电池壳体(5)具有底座(9)和壁(10),所述壁(10)沿壁方向从底座(9)垂直地突出,
其特征在于,
-蓄电池装置(2)具有用于在撞击的情况下吸收撞击能量的至少一个能量吸收装置(12),能量吸收装置(12)具有壁部(13)和梁部(14),其中壁部(13)固定在蓄电池壳体(5)的壁(10)上或形成蓄电池壳体(5)的壁(10),并且梁部(14)能够固定在机动车(1)的梁(4)上,并且
-壁部(13)具有横向于壁方向对齐的多个第一夹持元件(16a),并且梁部(14)具有横向于壁方向对齐的多个第二夹持元件(16b),所述多个第一夹持元件和多个第二夹持元件沿重叠方向接合到彼此,使得在撞击的情况下,撞击能量能够在重叠方向上由能量吸收装置(12)的夹持元件(16a、16b)吸收,并且蓄电池壳体(5)中的电池模块(7)能够得到保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装置,
其特征在于,
-第一夹持元件(16a)固定到所述壁部(13)的承载板(15),该承载板沿壁方向在整个高度上延伸,并且横向于壁方向在蓄电池装置(2)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并且
-第一夹持元件(16a)沿重叠方向从承载板(15)突出并在承载板(15)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并且彼此以相等或不规则的距离沿壁方向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承载板(15)由Z形或L形或C形或I形型材(15a)形成,其中第一夹持元件(16a)固定在其横档(15b)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蓄电池装置,
其特征在于,
-相应的第一夹持元件(16a)分别由板条(18)形成,板条(18)沿重叠方向从承载板(15)突出并且以材料结合的方式固定在承载板(15)上,
-相邻布置的第一夹持元件(16a)中的相应两个由U形型材(19)的凸缘(19a)形成,所述凸缘(19a)与其横档(19b)以材料结合的方式固定在承载板(15)上,或者
-相应的第一夹持元件(16a)由折板(20)形成,折板(20)以材料结合的方式在一侧固定在承载板(15)上。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装置,
其特征在于,
-梁部(14)的第二夹持元件(16b)被布置为横向于壁方向彼此相邻布置的多个夹持组(26),其中,相应的夹持组(26)沿壁方向从第二夹持元件(16b)在蓄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蒂芬·赫希海科·内夫霍尔格·施罗特
申请(专利权)人: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