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及其壳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5885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及其壳体结构,机器人壳体结构包括内框架、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云台壳体,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结合处开设有云台缺口,内框架和第一壳体之间设有第一弹性结构,第一弹性结构的两端分别与内框架和第一壳体转动连接,内框架和第二壳体之间设有第二弹性结构,第二弹性结构的两端分别与内框架和第二壳体转动连接,机器人壳体结构还包括用于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固定于内框架的锁扣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机器人及其壳体结构,只需要解锁锁扣结构即能打开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转动扣合于内框架并锁紧锁扣结构,即能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关闭,无需使用螺钉,后期维护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器人及其壳体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机器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机器人机器壳体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机器人的技术不断成熟,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智能机器人的顶部壳体通常呈整体设置或者分成多个部分设置,且壳体还具有云台孔,用于避让云台。壳体通过螺纹件固定于机器人的内部支架上,导致拆装耗时较长。而且,在拆卸过程中还需要小心避让云台,拆装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壳体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壳体拆装不便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机器人壳体结构,包括内框架、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云台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与内框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的结合处开设有使所述云台壳体穿过的云台缺口,所述内框架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设有可伸缩的第一弹性结构,所述第一弹性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框架和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内框架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有可伸缩的第二弹性结构,所述第二弹性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框架和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机器人壳体结构还包括用于压缩所述第一弹性结构和所述第二弹性结构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固定于所述内框架的锁扣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的边缘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边缘重叠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扣结构包括用于相互锁紧的第一锁紧部和第二锁紧部,所述第一锁紧部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锁紧部固定于所述内框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边缘处设有所述云台缺口。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一弹性结构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二弹性结构的连接处均远离所述云台壳体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框架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连接有第一铰链,所述内框架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连接有第二铰链,所述第一铰链和所述第二铰链均远离所述云台壳体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弹性结构与所述内框架的连接处高于所述第一铰链设置,所述第二弹性结构5与所述内框架的连接处高于所述第二铰链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结构和所述第二弹性结构均为气弹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扣结构为钥匙锁、密码锁、指纹锁或卡扣结构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机器人,包括上述的机器人壳体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机器人及其壳体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机器人壳体结构包括内框架、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云台壳体,内框架和第一壳体之间设有第一弹性结构,内框架和第二壳体之间设有第二弹性结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扣合在内框架上时,锁扣结构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定于内框架。锁扣结构解锁后,第一弹性结构和第二弹性结构自动伸长,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顶开,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相对内框架转动,从而打开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如此,在后期维护时,只需要解锁锁扣结构即能打开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转动扣合于内框架并锁紧锁扣结构,即能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关闭,无需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拆下,后期维护方便。而且,云台壳体设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结合处,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翻转时,不会与云台壳体干涉。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打开时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的第二壳体部分揭开时的结构图;图4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弹性结构的立体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壳体的立体结构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于锁扣结构处的剖视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第一壳体;11-云台缺口;12-阶梯;2-第二壳体;3-云台壳体;4-第一弹性结构;41-腔体杆;42-活塞杆;5-第二弹性结构;6-内框架;7-第一铰链;8-第二铰链;9-锁扣结构;91-第一锁紧部;92-第二锁紧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壳体结构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机器人壳体结构包括内框架6、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云台壳体3和锁扣结构9,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均与内框架6转动连接。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设于内框架6的顶部,用于遮挡内框架6及机器人内部的结构。内框架6和第一壳体1之间设有第一弹性结构4,内框架6和第二壳体2之间设有第二弹性结构5,第一弹性结构4和第二弹性结构5均可伸缩。而且,第一弹性结构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壳体1和内框架6转动连接,第二弹性结构55的两端也分别与第二壳体2和内框架6转动连接。锁扣结构9用于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固定于内框架6,呈关闭状态。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呈关闭状态时,第一弹性结构4和第二弹性结构55呈压缩状态,对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具有一定的外推力,锁扣结构9克服上述外推力,将第一壳体1及第二壳体2锁紧于内框架6。当锁扣结构9解锁时,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分别受到第一弹性结构4和第二弹性结构5的推力作用,向外翻转打开,使机器人的内部结构外露。在第一壳体1翻转的过程中,第一弹性结构4相应随第一壳体1翻转,且第一弹性结构4的两端始终分别位于内框架6和第一壳体1,第一弹性结构4两端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化,第一弹性结构4随之伸长或缩短。在第二壳体2翻转过程中,第二弹性结构5的变化与第一弹性结构4的变化类似,此处不再赘述。云台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机器人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框架、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云台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与内框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的结合处开设有使所述云台壳体穿过的云台缺口,所述内框架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设有可伸缩的第一弹性结构,所述第一弹性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框架和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内框架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有可伸缩的第二弹性结构,所述第二弹性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框架和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机器人壳体结构还包括用于压缩所述第一弹性结构和所述第二弹性结构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固定于所述内框架的锁扣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机器人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框架、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云台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与内框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的结合处开设有使所述云台壳体穿过的云台缺口,所述内框架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设有可伸缩的第一弹性结构,所述第一弹性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框架和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内框架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有可伸缩的第二弹性结构,所述第二弹性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框架和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机器人壳体结构还包括用于压缩所述第一弹性结构和所述第二弹性结构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固定于所述内框架的锁扣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边缘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边缘重叠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结构包括用于相互锁紧的第一锁紧部和第二锁紧部,所述第一锁紧部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锁紧部固定于所述内框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福余文华黄祖富熊友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