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变频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56464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冷变频器系统,包括柜体以及位于所述柜体的功率单元、液冷回路;其中:所述液冷回路包括冷却液箱、水泵、液冷散热器以及水风换热器,且所述冷却液箱、水泵、液冷散热器以及水风换热器通过冷却液管路串联连接;所述柜体内具有冷却风道,所述功率单元、水风换热器以及液冷散热器分别位于所述冷却风道内,且所述功率单元固定安装到所述液冷散热器的散热基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功率单元、液冷回路置于同一柜体,可大大降低液冷变频器系统的体积,同时由于功率单元、水风换热器以及液冷散热器均位于柜体内的冷却风道中,可大大降低系统复杂性以及成本。

Liquid cooled frequency converte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变频器系统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变频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液冷变频器系统。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当前常规的空—液冷变频器系统由进线柜11、功率柜12以及液冷柜13三个独立的系统构成,控制回路、进线-出线的功率回路、水冷回路跨机联动。具体地,进线柜11中具有开关112、进线控制器件113以及第一顶部风机114,外部进线经由开关112接入到功率柜12;功率柜12内具有功率单元121、输出电抗器122、功率柜控制器件124以及第二顶部风机125;液冷柜13内具有水泵131、水箱132、水冷柜控制器件133、水风换热器134以及第三顶部风机135。在上述变频器系统中,水冷回路工作时,通过水泵131从水箱132取水,通过水的流动把功率单元12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带到水风换热器134。水风换热器134自身具有换热片,在第三顶部风机135作用下,通过气流对水风换热器134的换热片进行冷却,水从水风换热器134流过后温度变低,再流进水箱132,如此循环运行。上述变频器系统中的进线柜11、功率柜12以及液冷柜13分别具有独立的散热系统,例如进线柜11具有第一顶部风机114,功率柜12具有第二顶部风机125,液冷柜13具有第三顶部风机135,数量较多,控制风机的控制器件也较多,从而使得系统复杂,成本高。此外,由独立柜体组成的柜组体积大,在空间有限的场合适用性受限。此外,上述变频器系统的水冷回路相对较长,从而使得水箱132必须具有较大的容积。并且,水风换热器134在柜体的上部,水箱132设置在水风换热器134下方,在水冷回路停止运行后,水箱132上方的水因自身重力流向水箱132,停止流动后水不能超出水箱132的加水口1321,这要求水箱需做的很大,从而导致液冷柜13整体较大。进一步地,在水箱132上方的水因为重力流到水箱132后,水箱132上方的水道就有空气存在,在下一次水冷回路运行时将产生气蚀,影响水冷回路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液冷变频器系统,以解决上述空—液冷变频器系统因采用多个独立柜体而导致体积大、系统复杂、成本高,以及容易产生气蚀并影响水冷回路寿命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冷变频器系统,包括柜体以及位于所述柜体的功率单元、液冷回路;其中:所述液冷回路包括冷却液箱、水泵、液冷散热器以及水风换热器,且所述冷却液箱、水泵、液冷散热器以及水风换热器通过冷却液管路串联连接;所述柜体内具有冷却风道,所述功率单元、水风换热器以及液冷散热器分别位于所述冷却风道内,且所述功率单元固定安装到所述液冷散热器的散热基板上。优选地,所述冷却风道包括位于柜体底部的进风口、位于柜体顶部的出风口、位于所述出风口上方的系统风机,所述功率单元、水风换热器以及液冷散热器分别位于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优选地,所述冷却液箱位于所述水风换热器、水泵以及液冷散热器的上方。优选地,所述水风换热器紧邻所述出风口设置。优选地,所述冷却液箱和系统风机分别位于所述柜体的顶板的上方,所述水风换热器位于所述顶板下方;所述液冷散热器位于所述水风换热器的下方,所述水泵位于所述液冷散热器的下方。优选地,所述液冷变频器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柜体内的开关、控制器件以及输出电抗器,且所述开关、控制器件、输出电抗器位于所述冷却风道内;外部进线经由所述开关连接到所述功率单元的输入端,且所述功率单元的输出端经由所述输出电抗器连接外部用电设备。优选地,所述开关和控制器件分别位于所述水风换热器和液冷散热器之间,所述输出电抗器位于所述液冷散热器的下方。优选地,所述液冷回路设置在柜体的后侧,并且所述冷却液管路紧邻所述柜体的两个侧壁设置。优选地,所述冷却液箱上具有加水口和排气阀,且所述加水口和排气阀分别位于所述冷却液箱的顶部。优选地,所述水泵上具有排水阀。实施本技术实施例的液冷变频器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功率单元、液冷回路置于同一柜体,可大大降低液冷变频器系统的体积,同时由于功率单元、水风换热器以及液冷散热器均位于柜体内的冷却风道中,可大大降低系统复杂性以及成本。本技术还通过将冷却液箱设置在整个液冷回路的顶端,可避免在停机时液冷回路产生气泡,提高系统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液冷变频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冷变频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冷变频器系统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冷变频器系统中冷却风道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2-4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冷变频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液冷变频器系统可实现大功率电机控制。本实施例的液冷变频器系统包括柜体21以及位于柜体21的功率单元211、液冷回路;其中上述液冷回路包括水泵216、冷却液箱217、水风换热器218以及液冷散热器219,且水泵216、冷却液箱217、水风换热器218以及液冷散热器219通过冷却液管路依次串联连接,从而实现冷却液的循环(在具体应用中,液冷回路中可具有多个液冷散热器219,且多个液冷散热器219可通过冷却液管路串联或并联连接)。上述柜体21内具有冷却风道,功率单元211、水风换热器218以及液冷散热器219分别位于冷却风道内,且功率单元211固定安装到液冷散热器219的散热基板上,从而可通过流经液冷散热器219的冷却液实现快速散热。上述液冷变频器系统通过将功率单元211、液冷回路置于同一柜体21,而无需为液冷部分和电气部分分别设置不同安装空间,可大大降低液冷变频器系统的体积。同时由于功率单元211、水风换热器218以及液冷散热器219均位于柜体内的冷却风道中,只需一组系统风机215及控制器件即可,大大降低了系统复杂性以及成本。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冷却风道具体包括位于柜体21底部的进风口、位于柜体21顶部的出风口、位于出风口上方的系统风机215,功率单元211、水风换热器218以及液冷散热器219分别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在上述冷却风道中,在系统风机215作用下,外界的冷空气从进风口进入柜体21,流经功率单元211、液冷散热器219以及水风换热器218后,从出风口排出柜体,从而实现冷却风道内器件的散热。上述冷却风道结构简单,散热效率较高,降低了液冷变频器系统的成本。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液冷回路中的冷却液箱217位于水风换热器218、水泵216以及液冷散热器219的上方。通过该结构,使得在液冷变频器系统停机(此时水泵216也停止工作)时,冷却液不会回流到冷却液箱217,从而在液冷回路停止运行后不存在气泡问题,提高了系统安全性。上述液冷回路可设置在柜体21的后侧(即远离柜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冷变频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以及位于所述柜体的功率单元、液冷回路;其中:所述液冷回路包括冷却液箱、水泵、液冷散热器以及水风换热器,且所述冷却液箱、水泵、液冷散热器以及水风换热器通过冷却液管路串联连接;所述柜体内具有冷却风道,所述功率单元、水风换热器以及液冷散热器分别位于所述冷却风道内,且所述功率单元固定安装到所述液冷散热器的散热基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变频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以及位于所述柜体的功率单元、液冷回路;其中:所述液冷回路包括冷却液箱、水泵、液冷散热器以及水风换热器,且所述冷却液箱、水泵、液冷散热器以及水风换热器通过冷却液管路串联连接;所述柜体内具有冷却风道,所述功率单元、水风换热器以及液冷散热器分别位于所述冷却风道内,且所述功率单元固定安装到所述液冷散热器的散热基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变频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道包括位于柜体底部的进风口、位于柜体顶部的出风口、位于所述出风口上方的系统风机,所述功率单元、水风换热器以及液冷散热器分别位于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变频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箱位于所述水风换热器、水泵以及液冷散热器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变频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风换热器紧邻所述出风口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变频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箱和系统风机分别位于所述柜体的顶板的上方,所述水风换热器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