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电机后端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55570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机后端盖结构,包括壳体、第一后端盖和第二后端盖,第一后端盖两侧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卡槽,壳体两侧的顶端通过第一卡槽与第一后端盖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后端盖的两侧和壳体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正相对的螺纹孔,每对正相对的螺纹孔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螺栓与第一后端盖之间固定安装有垫片,第一后端盖的中部开设有缓冲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新能源电机后端盖结构,通过螺栓将壳体与第一后端盖进行固定,当电机产生振动时,通过第一缓冲弹簧、第一缓冲圈和第二缓冲圈对左右方向的震动进行缓冲,通过第二缓冲弹簧和缓冲板对上下方向的震动进行缓冲,能够有效的防止第一后端盖因振动剧烈产生损坏或者脱落。

A new energy motor rear end cove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电机后端盖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后端盖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机后端盖结构,属于新能源电机

技术介绍
新能源电机是把新能源转化为电能,电能再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它是利用通电线圈(也就是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如鼠笼式闭合铝框)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电机主要由定子与转子组成,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磁场方向)方向有关。电机工作原理是磁场对电流受力的作用,使电机转动。传统新能源电机后端盖仅仅对电机的后端起到固定和保护的作用,结构比较简单,功能比较少,电机在转动时,会产生很大的震动,因长期震动后端盖容易产生损坏,或者脱落,同时不能对电机进行散热和防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机后端盖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因长期震动后端盖容易产生损坏、不能对电机进行散热和防水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电机后端盖结构,包括壳体、第一后端盖和第二后端盖,所述第一后端盖两侧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壳体两侧的顶端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电机后端盖结构,包括壳体(1)、第一后端盖(2)和第二后端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端盖(2)两侧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壳体(1)两侧的顶端通过第一卡槽与第一后端盖(2)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后端盖(2)的两侧和壳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正相对的螺纹孔,每对正相对的螺纹孔均通过螺栓(6)固定连接,所述螺栓(6)与第一后端盖(2)之间固定安装有垫片(7),所述第一后端盖(2)的中部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缓冲圈(8),所述第一缓冲圈(8)的内壁通过若干个第一缓冲弹簧(9)与第二缓冲圈(10)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圈(10)的内壁穿插有电机,所述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电机后端盖结构,包括壳体(1)、第一后端盖(2)和第二后端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端盖(2)两侧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壳体(1)两侧的顶端通过第一卡槽与第一后端盖(2)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后端盖(2)的两侧和壳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正相对的螺纹孔,每对正相对的螺纹孔均通过螺栓(6)固定连接,所述螺栓(6)与第一后端盖(2)之间固定安装有垫片(7),所述第一后端盖(2)的中部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缓冲圈(8),所述第一缓冲圈(8)的内壁通过若干个第一缓冲弹簧(9)与第二缓冲圈(10)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圈(10)的内壁穿插有电机,所述缓冲槽内部的底端固定设有缓冲块(4),所述缓冲块(4)的顶端通过若干个第二缓冲弹簧(12)固定连接有两个缓冲板(11),所述第一后端盖(2)底端的两侧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后端盖(3)通过第二卡槽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彩娟燕国同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裕隆金和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