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5487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8:57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块、第二绝缘块、若干第一导电端子以及若干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固持于第一绝缘块,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固持于第二绝缘块,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上下组装配合。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具有用于连接电路板的第一尾部,第二导电端子具有用于连接电路板的第二尾部,所述第一尾部和第二尾部沿与对接连接器的插接方向呈前后两排排列,所述第一尾部和第二尾部之间设有点胶形成的防水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实现防水功能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优化了产品外观。

Electrical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通常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个导电端子、遮蔽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以及包覆成型于金属壳体外的绝缘外壳。电连接器与一对接连接器配合形成电信号的导通。电连接器在金属壳体的表面撕裂形成弹片,利用所述弹片与对接连接器抵接形成接地,但是金属壳体表面撕裂形成弹片的位置必然会形成一个缺口,当所述电连接器处于潮湿的环境或沾到水时,水汽就很容易通过所述缺口进入电连接器的内部而影响电连接器的性能。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电连接器的防水性能越来越受到业界的普遍关注。而业界的普遍做法通常是在第二次注塑成型的过程中,通过模仁在包覆成型的绝缘外壳上开设槽孔,然后再点胶于绝缘外壳的槽孔内形成防水板。因此,成型过程多了一道工序,影响了生产效率;且由于绝缘外壳上留有槽孔,虽然填充入胶水形成防水板,但是防水板和绝缘外壳的材料没有一致性,影响了产品的外观。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块(1)、第二绝缘块(2)、若干第一导电端子(3)以及若干第二导电端子(4),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端子(3)固持于第一绝缘块(1),所述若干第二导电端子(4)固持于第二绝缘块(2),所述第一绝缘块(1)和所述第二绝缘块(2)上下组装配合,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具有用于连接电路板的第一尾部(31),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具有用于连接电路板的第二尾部(41),所述第一尾部(31)和所述第二尾部(41)沿与对接连接器的插接方向呈前后两排排列,所述第一尾部(31)和所述第二尾部(41)之间设有点胶形成的防水板(1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块(1)、第二绝缘块(2)、若干第一导电端子(3)以及若干第二导电端子(4),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端子(3)固持于第一绝缘块(1),所述若干第二导电端子(4)固持于第二绝缘块(2),所述第一绝缘块(1)和所述第二绝缘块(2)上下组装配合,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具有用于连接电路板的第一尾部(31),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具有用于连接电路板的第二尾部(41),所述第一尾部(31)和所述第二尾部(41)沿与对接连接器的插接方向呈前后两排排列,所述第一尾部(31)和所述第二尾部(41)之间设有点胶形成的防水板(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绝缘块(1)包括第一主体部(11)以及自所述第一主体部(11)向后延伸的一对侧部(12),所述第二绝缘块(2)包括第二主体部(21)以及自所述第二主体部(21)向后且向下延伸的后挡部(22),所述第一主体部(11)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21)的下方且所述后挡部(22)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1)的后方,所述第一主体部(11)、所述后挡部(22)和所述一对侧部(12)之间形成有槽孔,所述防水板(102)系于所述槽孔内点胶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是:还包括夹持于所述第一绝缘块(1)和所述第二绝缘块(2)之间的金属中隔板(5),所述金属中隔板(5)包括基体(51)及自所述基体(51)两侧弯折呈竖直状延伸的一对腿部(52),所述一对腿部(52)位于所述一对侧部(12)之外,所述基体(51)上设有对应于槽孔的通孔(510),所述防水板(102)贯穿所述通孔(510)而位于所述金属中隔板(5)的上下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是:还包括一个注塑成型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1)和所述第二主体部(21)外的绝缘本体(6),所述绝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红强许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立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