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527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致动器1A,在支承体2和可动体3在第一方向Z上对置的部位配置有粘弹性部件9,磁驱动电路6在与第一方向Z交叉的第二方向X上驱动可动体3。另外,粘弹性部件9在以第一方向Z为厚度方向并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状态下,将在第一方向Z上对置的可动体3和支承体2连接。因此,能够通过粘弹性部件9抑制使可动体3振动时的共振。另外,通过使用粘弹性部件9的剪切方向上的弹簧要素,能够提高振动加速度对于输入信号的再现性,能够实现具有细微的差别的振动。另外,能够抑制粘弹性部件9沿厚度方向被按压而大幅变形,能够抑制可动体3和支承体2的间隙大幅变化。

actu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致动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产生各种振动的致动器。
技术介绍
作为由磁驱动机构产生振动的设备,提案有一种致动器,所述致动器通过具备线圈及磁体的磁驱动电路,使可动体相对于支承体在轴线方向上振动。另外,在这种致动器中,为了适当地驱动可动体,提案有用粘弹性部件连接支承体和可动体的构成。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可动体相对于支承体(固定体)在轴线方向上可移动地被支承,在支承体和可动体之间夹着硅胶(凝胶状减振部件)。通过使用硅胶等粘弹性部件,能够抑制驱动可动体时的共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7-602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专利文献1的致动器中,磁驱动电路具备同轴配置的磁体和线圈。粘弹性部件被夹在支承体(固定体)的内周面与可动体的外周面之间,以围绕可动体的中心轴线的方式配置。另一方面,作为由具备线圈及磁体的磁驱动电路产生振动的致动器的构成,提案有使用使扁平的线圈和平板状的磁体在第一方向上对置,使可动体沿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振动的磁驱动电路。因此,在这种致动器中,也希望适当地利用粘弹性部件的特性来适当地驱动可动体。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粘弹性部件适当地配置在支承体与可动体之间,并能够适当地驱动可动体的致动器。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致动器,具有:支承体;可动体,可移动地支承于所述支承体;磁驱动电路,具备线圈及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线圈对置的磁体,使所述可动体相对于所述支承体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相对移动;粘弹性部件,配置于所述支承体和所述可动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置的部位,所述粘弹性部件以所述第一方向为厚度方向来配置,在所述可动体相对于所述支承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时,沿剪切方向变形。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支承体和可动体在第一方向上对置的部位配置有粘弹性部件,磁驱动电路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驱动可动体。另外,粘弹性部件以所述第一方向为厚度方向配置,在可动体相对于支承体在第二方向上移动时,粘弹性部件在与厚度方向(轴向)交叉的方向(剪切方向)上变形。因此,能够通过粘弹性部件抑制使可动体振动时的共振。另外,粘弹性部件的剪切方向的变形是被拉伸而伸展的方向的变形,因此,具有线性分量(弹簧系数)大于非线性分量(弹簧系数)的变形特性。因此,在粘弹性部件中,基于运动方向的弹力恒定。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当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驱动可动体时,通过使用粘弹性部件的剪切方向的弹簧要素,能够提高振动加速度对于输入信号的再现性。因此,能够实现具有细微的差别的振动。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粘弹性部件具有在可动体与支承体之间沿厚度方向(轴向)被按压而压缩变形时,非线性分量(弹簧系数)大于线性分量(弹簧系数)的伸缩特性。因此,在与可动体的驱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由于能够抑制粘弹性部件大幅变形,所以能够抑制可动体与支承体的间隙大幅变化。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采用如下构成:所述线圈是以所述第一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扁平线圈,所述磁体是以所述第一方向为厚度方向的平板状的磁体,所述粘弹性部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这样,由于磁驱动电路及粘弹性部件在第一方向上变得较薄,所以能够构成使与驱动方向(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第一方向)的尺寸薄型化的致动器。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采用如下构成,所述支承体具备:配置于所述可动体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的第一罩部件、和配置于所述可动体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罩部件。所述粘弹性部件配置于:所述可动体与所述第一罩部件之间、及所述可动体与所述第二罩部件之间。这样,能够以可动体沿第二方向振动时,沿剪切方向变形的方式配置粘弹性部件。另外,能够在可动体的第一方向的两侧均等地支承可动体。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采用如下构成,所述可动体具备:从所述第一方向观察重叠的多个磁轭、和将所述多个磁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定位并连接的连接部件。所述支承体具备:配置于所述多个磁轭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的第一罩部件、和配置于所述多个磁轭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罩部件。所述粘弹性部件配置于:由所述连接部件连接所述多个磁轭的组装体与所述第一罩部件之间、以及由所述连接部件连接所述多个磁轭的组装体与所述第二罩部件之间。这样,能够以可动体沿第二方向振动时,沿剪切方向变形的方式配置粘弹性部件。另外,能够在多个磁轭组装成的组装体的第一方向的两侧均等地支承组装体。而且,能够将多个磁轭在一个部件(连接部件)的尺寸公差的范围内定位,能够避免多个磁轭的零件公差在第一方向上累积。由此,能够减少组装体和第一罩部件之间的间隙、以及组装体和第二罩部件的间隙的偏差。因此,由于粘弹性部件可靠地跟随可动体的移动,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可动体的共振。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采用如下构成,所述支承体具备:保持所述线圈或所述磁体的保持架,所述粘弹性部件配置于所述保持架和所述可动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置的部位。这样,无需确保用于在可动体和罩之间配置粘弹性部件的间隙。因此,能够实现致动器的薄型化。另外,因为能够在安装罩之前的状态下安装粘弹性部件,所以能够在安装罩之前的状态下检查包括减振性能的振动特性。在本专利技术中,理想的是,所述粘弹性部件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压缩的状态配置。这样,由于粘弹性部件可靠地追随可动体的移动,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可动体的共振。在本专利技术中,理想的是,所述支承体具备凸部,所述凸部从连接所述粘弹性部件的面朝向所述可动体突出。这样,能够限制粘弹性部件的第一方向的压陷量。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采用如下构成,所述支承体的与所述粘弹性部件相接的部分为凹部。根据所述方式,粘弹性部件的位置不易偏移。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采用如下构成,所述粘弹性部件是凝胶状减振部件。通过使用凝胶状减压部件,在沿厚度方向(轴向)被按压而压缩变形时,能够具有非线性分量(弹簧系数)大于线性分量(弹簧系数)的伸缩特性。与之相对,在沿厚度方向(轴向)拉伸而伸展的情况下,能够具有线性分量(弹簧系数)大于非线性分量(弹簧系数)的伸缩特性。另一方面,在沿与厚度方向(轴向)交叉的方向(剪切方向)变形的情况下,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是被拉伸而伸展的方向的变形,因此,能够具有线性分量(弹簧系数)大于非线性分量(弹簧系数)的变形特性。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支承体和可动体在第一方向上对置的部位配置有粘弹性部件,磁驱动电路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驱动可动体。另外,粘弹性部件以所述第一方向为厚度方向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在可动体相对于支承体沿第二方向移动时,粘弹性部件沿与厚度方向(轴向)交叉的方向(剪切方向)变形。因此,能够通过粘弹性部件抑制使可动体振动时的共振。另外,粘弹性部件的剪切方向的变形是在拉伸而伸展的方向上的变形,因此,具有线性分量(弹簧系数)大于非线性分量(弹簧系数)的变形特性。因此,在粘弹性部件中,基于运动方向的弹力恒定。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使用粘弹性部件的剪切方向的弹簧要素,能够提高振动加速度对于输入信号的再现性,所以能够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承体;/n可动体,可移动地支承于所述支承体;/n磁驱动电路,具备:线圈、及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线圈对置的磁体,使所述可动体相对于所述支承体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相对移动;以及/n粘弹性部件,配置于所述支承体和所述可动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置的部位,/n其中,所述粘弹性部件以所述第一方向为厚度方向配置,在所述可动体相对于所述支承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沿剪切方向变形。/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630 JP 2017-1286731.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承体;
可动体,可移动地支承于所述支承体;
磁驱动电路,具备:线圈、及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线圈对置的磁体,使所述可动体相对于所述支承体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相对移动;以及
粘弹性部件,配置于所述支承体和所述可动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置的部位,
其中,所述粘弹性部件以所述第一方向为厚度方向配置,在所述可动体相对于所述支承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沿剪切方向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是以所述第一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扁平线圈,
所述磁体是以所述第一方向为厚度方向的平板状的磁体,
所述粘弹性部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体具备:配置于所述可动体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的第一罩部件、和配置于所述可动体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罩部件,
所述粘弹性部件配置于:所述可动体与所述第一罩部件之间、及所述可动体与所述第二罩部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体具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原裕士武田正土桥将生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