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动器及触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1798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致动器及触觉装置,能够将在壳体的内部所产生的热有效率地排出至外部。致动器(10)包括:活动体(12);支撑体(11);连接体(13),以与活动体(12)及支撑体(11)两者相接的方式而配置;以及磁驱动电路(40),包括空芯的线圈(31)及永久磁铁(41),所述线圈(31)设置于支撑体(11),所述永久磁铁(41)是以与线圈(31)在第一方向(Z)上的至少一侧相向的方式设置于活动体(12),磁驱动电路(40)使活动体(12)相对于支撑体(11)在第二方向(X)上振动;并且支撑体(11)形成为箱形,收容活动体(12)及磁驱动电路(40),支撑体(11)具有在第二方向(X)上形成开口的一个以上的第一开口部(2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致动器及触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致动器(actuator)及触觉装置,其是使活动体振动。
技术介绍
作为通过振动来报告信息的装置,已提出了一种致动器,其包括活动体及支撑体,所述活动体包括永久磁铁,所述支撑体包括与永久磁铁相向的线圈,活动体及支撑体内置于壳体(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12778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电流在线圈中流动而使活动体振动,但是伴随着通电,线圈会发热,所产生的热充满于壳体的内部,而使得壳体的内部的温度升高。如果壳体的内部的温度上升,例如在永久磁铁是粘结磁铁(bondmagnet)的情况,就有可能因为磁铁的热减磁而导致致动器的性能下降。并且,在小型的致动器中,由于空间的原因而无法使用绕线管(bobbin),典型的是在形成线圈的导线中使用自熔线,但当壳体的内部的温度上升时,自熔线的粘合剂会熔化,而有可能无法维持线圈的形状。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致动器及触觉装置,能够将在壳体的内部所产生的热有效率地排出至外部。[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致动器包括:活动体;支撑体;连接体,具备弹性及粘弹性中的至少一者,在所述活动体与所述支撑体相向的位置,以与所述活动体及所述支撑体两者相接的方式而配置;以及磁驱动电路,包括空芯的线圈及永久磁铁,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活动体及所述支撑体之中的一侧构件,所述永久磁铁是以与所述线圈在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相向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活动体及所述支撑体之中的另一侧构件,所述磁驱动电路使所述活动体相对于所述支撑体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振动;并且所述支撑体是形成为箱形,收容所述活动体及所述磁驱动电路,所述支撑体具有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形成开口的一个以上的第一开口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触觉装置包括:活动体;支撑体;连接体,具备弹性及粘弹性中的至少一者,在所述活动体与所述支撑体相向的位置,以与所述活动体及所述支撑体两者相接的方式而配置;以及磁驱动电路,包括空芯的线圈及永久磁铁,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活动体及所述支撑体之中的一侧构件,所述永久磁铁是以与所述线圈在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相向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活动体及所述支撑体之中的另一侧构件,所述磁驱动电路使所述活动体相对于所述支撑体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振动;并且所述支撑体是形成为箱形,收容所述活动体及所述磁驱动电路,所述支撑体具有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形成开口的一个以上的第一开口部。[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致动器及触觉装置,能够将在壳体的内部所产生的热有效率地排出至外部。附图说明图1(A)及图1(B)表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一例,图1(A)是从第三方向上的一侧的上方观察致动器的整体立体图,图1(B)是从第三方向上的另一侧的上方观察致动器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致动器的II-II线截面图。图3是致动器的III-III线截面图。图4是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活动体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磁驱动电路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在磁轭的连结部加以切断的致动器的立体图。图8是在磁轭的非连结部加以切断的致动器的立体图。图9是在永久磁铁加以切断的致动器的立体图。图10是致动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1是致动器的另一变形例的截面图。符号的说明10:致动器11:支撑体12:活动体13:阻尼器(连接体)20:壳体21:第一壳体构件212:第一壳体侧板部22:第二壳体构件222:第二壳体侧板部23:第一开口部25:缘部30:线圈固持器31:线圈33:第二开口部34:固持器侧板部40:磁驱动电路41:永久磁铁42:磁轭431、432:平板部44:连结部X:第二方向Y:第三方向Z:第一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活动体12的振动方向(第二方向)上标注X,在与第二方向X交叉的第一方向上标注Z,在与第一方向Z及第二方向X交叉的第三方向上标注Y而进行说明。另外,在第二方向X上的一侧标注X1,在第二方向X上的另一侧标注X2,在第一方向Z上的一侧标注Z1,在第一方向Z上的另一侧标注Z2,在第三方向Y上的一侧标注Y1,在第三方向Y上的另一侧标注Y2而进行说明。(整体结构)图1(A)是从第三方向Y上的一侧Y1的上方观察致动器10的整体立体图,图1(B)是从第三方向Y上的另一侧Y2的上方观察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致动器10的II-II线截面图。图3是致动器10的III-III线截面图。图4是致动器10的分解立体图。图1(A)及图1(B)所示的致动器10具有使长边方向朝向第三方向Y的长方体形状,能够通过第二方向X上的振动而对手握致动器10的用户报告信息,作为例如游戏机的操作构件等而使用。并且,致动器10也能够作为触觉装置而使用,通过振动来提示触觉。如图1(A)~图4所示,致动器10包括:支撑体11,包含规定致动器10的外形的方形的壳体20等;以及活动体12,在壳体20的内部能够在第二方向X上移动地支撑于支撑体11;并且通过活动体12在第二方向X上振动而输出信息。活动体12经由阻尼器(damper)(连接体)13,能够振动地支撑于支撑体11,所述阻尼器13设置于活动体12与支撑体11之间。阻尼器13具备弹性及粘弹性中的至少一者。支撑体11包括壳体(case)20、线圈固持器(coilholder)30、线圈31及供电基板32。另一方面,活动体12包括永久磁铁41(第一永久磁铁411及第二永久磁铁412)及磁轭42(第一磁轭421及第二磁轭422)。并且,由线圈31及永久磁铁41构成磁驱动电路40。(活动体12的结构)图5是致动器10的活动体12的分解立体图。如图2、图3及图5所示,活动体12包括:第一磁轭421,相对于线圈31配置在第一方向Z上的一侧Z1,包括磁性板;以及第一永久磁铁411,其是平板状的永久磁铁41,以与线圈31在第一方向Z上的一侧Z1相向的方式保持于第一磁轭421的第一方向Z上的另一侧Z2的面。并且,活动体12包括:第二磁轭422,相对于线圈31配置于第一方向Z上的另一侧Z2,包括磁性板;以及第二永久磁铁412,其是平板状的永久磁铁41,以与线圈31在第一方向Z上的另一侧Z2相向的方式保持于第二磁轭422的第一方向Z上的一侧Z1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活动体12包括第一磁轭421、第一永久磁铁411、第二磁轭422及第二永久磁铁412。第一磁轭421包括:平板部431,固定着第一永久磁铁411;以及连结部44,从平板部431的第二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活动体;/n支撑体;/n连接体,包括弹性及粘弹性中的至少一者,在所述活动体与所述支撑体相向的位置,以与所述活动体及所述支撑体两者相接的方式而配置;以及/n磁驱动电路,包括空芯的线圈及永久磁铁,所述线圈是设置于所述活动体及所述支撑体之中的一侧构件,所述永久磁铁是以与所述线圈在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相向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活动体及所述支撑体之中的另一侧构件,所述磁驱动电路使所述活动体相对于所述支撑体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振动;并且/n所述支撑体是/n形成为箱形,收容所述活动体及所述磁驱动电路,且/n具有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形成开口的一个以上的第一开口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26 JP 2018-140145;20180726 JP 2018-140146;201.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活动体;
支撑体;
连接体,包括弹性及粘弹性中的至少一者,在所述活动体与所述支撑体相向的位置,以与所述活动体及所述支撑体两者相接的方式而配置;以及
磁驱动电路,包括空芯的线圈及永久磁铁,所述线圈是设置于所述活动体及所述支撑体之中的一侧构件,所述永久磁铁是以与所述线圈在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相向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活动体及所述支撑体之中的另一侧构件,所述磁驱动电路使所述活动体相对于所述支撑体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振动;并且
所述支撑体是
形成为箱形,收容所述活动体及所述磁驱动电路,且
具有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形成开口的一个以上的第一开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中
所述活动体包括:
一对平板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夹着所述线圈及所述永久磁铁的周围而配置;以及
一个以上的连结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至少一侧将所述一对平板部加以相互连结;并且
从所述第二方向观察,一个以上的所述第一开口部设置于与所述连结部重合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动器,其中
所述连结部是在第三方向上隔开间隔而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正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致动器,其中
一个以上的所述第一开口部设置于如下的位置,即,与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连结部之间重合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致动器,其中
所述支撑体包括:
线圈固持器,保持所述线圈;以及
壳体,收容所述线圈固持器;并且
所述线圈固持器包括一对固持器侧板部,所述一对固持器侧板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夹着所述活动体及所述磁驱动电路,
所述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居勇一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