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物、正极用粘合剂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5142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6:45
提供一种具有柔软性的组合物。一种组合物,其含有接枝共聚物,所述接枝共聚物是将具有聚乙烯醇的主链聚合物与以(甲基)丙烯腈及(甲基)丙烯酸酯为主成分的单体接枝共聚而成的,所述聚乙烯醇的皂化度为50~100摩尔%,所述聚乙烯醇的含量为5~50质量%,所述(甲基)丙烯腈单体单元及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的总量为50~95质量%,所述(甲基)丙烯腈单体单元及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的共计100质量%中的所述(甲基)丙烯腈单体单元的含量为20~95质量%,所述(甲基)丙烯腈单体单元及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的共计100质量%中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的含量为5~80质量%,所述(甲基)丙烯酸酯是仅由所述(甲基)丙烯酸酯构成的聚(甲基)丙烯酸酯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50~300K的单体。

Composition, adhesive composition for positive electro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组合物、正极用粘合剂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组合物、正极用粘合剂组合物及利用该粘合剂组合物的正极用浆料、以及利用该正极用浆料的正极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近年,作为诸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电源利用二次电池,并且以降低环境负荷为目的,正在进行利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的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动汽车的研发。这些的电源要求高能量密度、高电压、高耐久性的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作为能够实现高电压、高能量密度的二次电池而备受瞩目。锂离子二次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质、隔膜的部件构成,正极由正极活物质、导电助剂、金属箔、粘合剂构成。作为粘合剂,利用聚偏二氟乙烯或聚四氟乙烯等氟系树脂或苯乙烯-丁二烯系共聚物、丙烯酸系共聚物(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3)。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粘合剂,揭示了以聚乙烯醇及聚丙烯腈为主成分的具有高粘结性和抗氧化性的粘合剂(接枝共聚物)(参考专利文献4)。然而,专利文献1~4并没有记载(甲基)丙烯酸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9812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3-84351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平6-172452号公报【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5/05322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柔软性的组合物。【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进行了认真研究,发现使用特定的(甲基)丙烯酸酯的组合物具有柔软性。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如下所述的正极用粘合剂组合物。(1)1.一种组合物,其含有接枝共聚物,所述接枝共聚物是将具有聚乙烯醇的主链聚合物与以(甲基)丙烯腈及(甲基)丙烯酸酯为主成分的单体接枝共聚而成的,所述聚乙烯醇的皂化度为50~100摩尔%,所述聚乙烯醇的含量为5~50质量%,所述(甲基)丙烯腈单体单元及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的总量为50~95质量%,所述(甲基)丙烯腈单体单元及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的共计100质量%中的所述(甲基)丙烯腈单体单元的含量为20~95质量%,所述(甲基)丙烯腈单体单元及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的共计100质量%中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的含量为5~80质量%,所述(甲基)丙烯酸酯是仅由所述(甲基)丙烯酸酯构成的聚(甲基)丙烯酸酯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50~300K的单体。(2)根据(1)所述的组合物,至少含有(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酯系非接枝共聚物与具有聚乙烯醇的非接枝聚合物中的任一个。(3)根据(1)所述的组合物,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具有选自直链烷基、支链烷基、直链状或支链聚醚、环醚、氟代烷基的1种以上的结构。(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所述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为150~1900%。(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所述聚乙烯醇的平均聚合度为300~3000。(6)一种正极用粘合剂组合物,其包含(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7)一种正极用浆料,其含有(6)所述的正极用粘合剂组合物及导电助剂。(8)一种正极用浆料,其含有(6)所述的正极用粘合剂组合物、正极活物质及导电助剂。(9)根据(7)或(8)所述的正极用浆料,所述导电助剂选自(i)纤维状碳、(ii)炭黑以及(iii)纤维状碳与炭黑互相连接的碳复合物的1种以上。(10)根据(7)~(9)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极用浆料,相对于所述正极用浆料中的固体成分总量,所述正极用粘合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含量为0.01~20质量%。(11)根据(8)所述的正极用浆料正极活物质选自LiNiXMn(2-X)O4(但是,0<X<2)或Li(CoXNiYMnZ)O2(但是,0<X<1,0<Y<1,0<Z<1,且X+Y+Z=1)的1种以上。(12)一种正极,具备金属箔、形成于所述金属箔上的(7)~(11)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极用浆料的涂膜。(13)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具备(12)所述的正极。(14)一种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为(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所述接枝共聚物是通过所述聚乙烯醇与所述(甲基)丙烯腈及所述(甲基)丙烯酸酯接枝共聚而得到的。【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具有柔软性的组合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组合物(正极用粘合剂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组合物含有以聚乙烯醇(以下,也会称为PVA)为主成分的主链聚合物与以(甲基)丙烯腈(以下,也会称为聚(甲基)丙烯腈或PAN)及(甲基)丙烯酸酯(以下,也会称为聚(甲基)丙烯酸酯或PAK)为主成分的单体作为侧链聚合物接枝共聚的接枝共聚物。该接枝共聚物为,在具有聚乙烯醇的主链与以(甲基)丙烯腈和(甲基)丙烯酸酯为主成分的单体共聚而生成的,(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酯系共聚物作为侧链生成的共聚物。本实施方式的组合物中,除了接枝共聚物之外,也可以含有未参与接枝共聚的非接枝聚合物,即在组合物中也可以含有,具有未与接枝共聚物形成共价键的以游离状态存在的(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酯系共聚物(以下,也会称为“非接枝共聚物”、“(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酯系非接枝共聚物”)及/或聚乙烯醇的非接枝聚合物。这里,“未形成共价键”例如是指,未进行共聚。从而,本实施方式的组合物中,除了接枝共聚物之外,作为树脂分(聚合物分),也可以含有非接枝聚合物,该非接枝聚合物具有(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酯系非接枝共聚物及/或聚乙烯醇。应予说明,具有以聚乙烯醇为主成分的主链聚合物及聚乙烯醇的非接枝聚合物优选为聚乙烯醇均聚物。并且,不只是(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酯系共聚物,“非接枝共聚物”也可以包含未与接枝共聚物形成共价键的各个单体的均聚物。向具有聚乙烯醇的主链聚合物接枝的单体中的(甲基)丙烯酸酯为进行接枝共聚的单体的1种。本实施方式的(甲基)丙烯酸酯优选能够与(甲基)丙烯腈共聚。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可使用仅由该(甲基)丙烯酸酯构成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均聚物,即聚(甲基)丙烯酸酯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50~300K的单体。作为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50~300K的(甲基)丙烯酸酯,可列举丙烯酸苄酯(279K)、丙烯酸丁酯(219K)、丙烯酸4-氰基丁酯(233K)、丙烯酸环己酯(292K)、丙烯酸十二烷基酯(270K)、(2-(2-乙氧基)乙氧基)丙烯酸乙酯(223K)、丙烯酸2-乙基己酯(223K)、1H,1H-七氟丙烯酸丁酯(243K)、1H,1H,3H-六氟丙烯酸丁酯(251K)、2,2,2-三氟丙烯酸乙酯(263K)、氟代丙烯酸甲酯(288K)、丙烯酸己酯(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物,其含有接枝共聚物,所述接枝共聚物是将具有聚乙烯醇的主链聚合物与以(甲基)丙烯腈及(甲基)丙烯酸酯为主成分的单体接枝共聚而成的,/n所述聚乙烯醇的皂化度为50~100摩尔%,/n所述聚乙烯醇的含量为5~50质量%,/n所述(甲基)丙烯腈单体单元及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的总量为50~95质量%,/n所述(甲基)丙烯腈单体单元及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的共计100质量%中的所述(甲基)丙烯腈单体单元的含量为20~95质量%,/n所述(甲基)丙烯腈单体单元及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的共计100质量%中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的含量为5~80质量%,/n所述(甲基)丙烯酸酯是仅由所述(甲基)丙烯酸酯构成的聚(甲基)丙烯酸酯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50~300K的单体。/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613 JP 2017-1159661.一种组合物,其含有接枝共聚物,所述接枝共聚物是将具有聚乙烯醇的主链聚合物与以(甲基)丙烯腈及(甲基)丙烯酸酯为主成分的单体接枝共聚而成的,
所述聚乙烯醇的皂化度为50~100摩尔%,
所述聚乙烯醇的含量为5~50质量%,
所述(甲基)丙烯腈单体单元及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的总量为50~95质量%,
所述(甲基)丙烯腈单体单元及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的共计100质量%中的所述(甲基)丙烯腈单体单元的含量为20~95质量%,
所述(甲基)丙烯腈单体单元及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的共计100质量%中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的含量为5~80质量%,
所述(甲基)丙烯酸酯是仅由所述(甲基)丙烯酸酯构成的聚(甲基)丙烯酸酯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50~300K的单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
其至少含有(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酯系非接枝共聚物和具有聚乙烯醇的非接枝聚合物中的任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
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具有选自直链烷基、支链烷基、直链或支链聚醚、环醚、氟代烷基的1种以上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
所述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为150~1900%。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
所述聚乙烯醇的平均聚合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西崇一朗成富拓也井上享一铃木茂渡边淳
申请(专利权)人:电化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