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驱动控制装置、马达以及送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4852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5:39
提供马达驱动控制装置、马达以及送风装置。马达驱动控制装置具有:驱动控制部,其对被输入三相交流电压的马达部的驱动进行控制,按照规定的顺序而切换马达部的相绕组的通电模式;电压检测部,其检测相绕组的电压;以及位置信息生成部,其根据电压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而生成马达部的转子的旋转方向位置信息。驱动控制部在能够根据规定的通电后的旋转方向位置信息而将转子的旋转方向位置检测为按照每60°的电角度划分出的第1旋转方向位置至第6旋转方向位置中的任意旋转方向位置的情况下,使根据旋转方向位置信息而切换通电模式的下同步运转开始。另一方面,驱动控制部在无法检测为上述的任意旋转方向位置的情况下,追加通电模式下的通电。

Motor drive control device, motor and air suppl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驱动控制装置、马达以及送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马达驱动控制装置、马达以及送风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搭载有无传感器控制方式的无刷DC马达的送风装置。在无传感器控制方式的无刷DC马达中,根据由转子产生的感应电压来检测转子的旋转方向位置。但是,在该马达起动时,转子是停止的或低速旋转的,因此无法检测转子的旋转方向位置。因此,例如在日本特开2010-045941号公报中,通过强迫换流而将转子提高到一定的转速,然后停止强迫换流而使转子借惯性旋转,在该状态下检测转子的旋转方向位置,转移到无传感器控制。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045941号公报关于基于强迫换流的起动,无论转子的旋转方向位置如何,都是借助来自定子的旋转磁场而使转子旋转。因此,转子有时难以顺畅地旋转。另外,在起动开始时,由转子产生的感应电压的电平低,因此检测转子的旋转方向位置也困难。因此,从起动时的强迫换流向无传感器控制的转移有时会失败。在向无传感器控制的转移失败了的情况下,为了使无刷DC马达再次起动,进行短时制动等初始处理以使转子停止,然后执行强迫换流,因此起动花费时间。另外,仅隔着初始处理而重复进行强迫换流的话,向无传感器控制的转移有可能重复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马达部的起动成功率的马达驱动控制装置、马达以及送风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例示的马达驱动控制装置具有:驱动控制部,其对被输入三相交流电压的马达部的驱动进行控制,按照规定的顺序而切换向所述马达部的相绕组通电的通电模式;电压检测部,其检测所述相绕组的电压;以及位置信息生成部,其根据所述电压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而生成所述马达部的转子的旋转方向上的旋转方向位置信息。所述驱动控制部在能够根据规定的通电后的所述旋转方向位置信息而将所述转子的旋转方向位置检测为按照每60°的电角度划分出的第1旋转方向位置至第6旋转方向位置中的任意旋转方向位置的情况下,使根据所述旋转方向位置信息而切换所述通电模式的同步运转开始。所述驱动控制部在无法根据规定的通电后的所述旋转方向位置信息而将所述转子的旋转方向位置检测为所述任意旋转方向位置的情况下,追加所述通电模式下的通电。本专利技术的例示的马达具有:马达部,其被输入三相交流电压;以及上述的马达驱动控制装置,其对所述马达部的驱动进行控制。本专利技术的例示的送风装置具有:叶轮,其具有能够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叶片;以及上述的马达,其使所述叶片旋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例示的马达驱动控制装置、马达以及送风装置,能够提高马达部的起动成功率。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送风装置的一例的框图。图2是示出在马达部的无传感器控制中对应于转子的电角度而检测到的端子电压的曲线图。图3是用于对马达部的驱动控制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图4是用于对马达部的起动运转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标号说明100:送风装置;110:叶轮;111:叶片;120:马达;200:直流电源;1:马达部;10:转子;11:定子;12:相绕组;12u:U相绕组;12v:V相绕组;12w:W相绕组;12c:中性点;13u:U相端子;13v:V相端子;13w:W相端子;3:逆变器;3a:电阻;31u、31v、31w:上臂开关;32u、32v、32w:下臂开关;4:马达驱动控制装置;41:驱动控制部;42:电流检测部;43:存储部;44:电压检测部;46:位置信息生成部;47:转速检测部;Vu:U相端子电压;Vv:V相端子电压;Vw:W相端子电压;Vn:假想的中性点电压;CA:中心轴线;n:通电模式的顺序;m:第1通电次数;k:第2通电次数;Sk:第2通电次数的上限值。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送风装置100中,将与马达部1和叶片111的旋转的中心轴线CA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有时将马达部1的定子11的U相绕组12u、V相绕组12v、W相绕组12w各自或总体称为相绕组12。将在三相交流电压中对相绕组12通电的相称为通电相,将不对相绕组12通电的相称为非通电相。另外,将两个通电的相绕组12的组合称为通电模式。另外,有时将三相交流电压的U相电压、V相电压、W相电压各自或总体称为相电压。<1.实施方式><1-1.送风装置的结构>图1是示出送风装置100的一例的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装置100是产生从轴向一侧向另一侧流动的气流的轴流风扇。但是,不限于该例示,送风装置100也可以是将从轴向吸入的空气向径向外侧送出的离心风扇。如图1所示,送风装置100具有叶轮110和马达120。叶轮110具有能够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CA为中心进行旋转的叶片111。马达120驱动叶轮110以使其旋转,由此使叶片111旋转。另外,送风装置100与直流电源200连接。直流电源200是送风装置100的电力源。如图1所示,直流电源200的高电压侧的正输出端子与马达120的后述的逆变器3连接。直流电源200的低电压侧的负输出端子接地。<1-2.马达的结构要素>接下来,对马达120的各结构要素进行说明。马达120具有马达部1、逆变器3以及马达驱动控制装置4。如上所述,马达120具有马达部1。从逆变器3向马达部1输入三相交流电压。马达部1例如是三相无刷DC马达(BLDC马达)。更具体而言,马达部1具有转子10和定子11。在转子10中设置有永磁铁。在定子11中设置有U相绕组12u、V相绕组12v以及W相绕组12w。在本实施方式中,相绕组12u、12v、12w的一端分别与马达部1的端子13u、13v、13w连接。另外,相绕组12u、12v、12w的另一端可以采用像本实施方式那样以中性点12c为中心进行连接的Y接线,但也可以采用Δ(三角)接线。另外,如上所述,马达120具有逆变器3。逆变器3向马达部1输出三相交流电压。逆变器3具有上臂开关31u、31v、31w和下臂开关32u、32v、32w。上臂开关31u、31v、31w和下臂开关32u、32v、32w形成桥电路,该桥电路生成向马达部1输出的三相交流电压。该桥电路具有:U相用的臂,其是高电压侧的上臂开关31u与低电压侧的下臂开关32u串联连接而成的;V相用的臂,其是高电压侧的上臂开关31v与低电压侧的下臂开关32v串联连接而成的;以及W相用的臂,其是高电压侧的上臂开关31w与低电压侧的下臂开关32w串联连接而成的。这些臂彼此并联连接。各个臂的高电压侧端与直流电源200的高电压侧端子连接。因此,对各个臂施加来自直流电源200的直流电压。各个臂的低电压侧端经由电流检测用的电阻3a而接地。上臂开关31u、31v、31w和下臂开关32u、32v、32w分别包含开关元件和二极管。开关元件例如使用FET(场效应晶体管)、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等。二极管以从直流电源200的低电压侧朝向高电压侧的方向为正方向而与开关元件并联连接。换言之,二极管的阳极与开关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驱动控制装置,其具有:/n驱动控制部,其对被输入三相交流电压的马达部的驱动进行控制,按照规定的顺序而切换向所述马达部的相绕组通电的通电模式;/n电压检测部,其检测所述相绕组的电压;以及/n位置信息生成部,其根据所述电压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而生成所述马达部的转子的旋转方向上的旋转方向位置信息,/n所述驱动控制部在能够根据规定的通电后的所述旋转方向位置信息而将所述转子的旋转方向位置检测为按照每60°的电角度划分出的第1旋转方向位置至第6旋转方向位置中的任意旋转方向位置的情况下,使根据所述旋转方向位置信息而切换所述通电模式的同步运转开始,/n所述驱动控制部在无法根据规定的通电后的所述旋转方向位置信息而将所述转子的旋转方向位置检测为所述任意旋转方向位置的情况下,追加所述通电模式下的通电。/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30 JP 2018-1423081.一种马达驱动控制装置,其具有:
驱动控制部,其对被输入三相交流电压的马达部的驱动进行控制,按照规定的顺序而切换向所述马达部的相绕组通电的通电模式;
电压检测部,其检测所述相绕组的电压;以及
位置信息生成部,其根据所述电压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而生成所述马达部的转子的旋转方向上的旋转方向位置信息,
所述驱动控制部在能够根据规定的通电后的所述旋转方向位置信息而将所述转子的旋转方向位置检测为按照每60°的电角度划分出的第1旋转方向位置至第6旋转方向位置中的任意旋转方向位置的情况下,使根据所述旋转方向位置信息而切换所述通电模式的同步运转开始,
所述驱动控制部在无法根据规定的通电后的所述旋转方向位置信息而将所述转子的旋转方向位置检测为所述任意旋转方向位置的情况下,追加所述通电模式下的通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驱动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规定的通电不使用所述旋转方向位置信息,在所述通电模式下进行第1通电次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驱动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第1通电次数是直至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窪田雅弘松崎和哉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