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乘型车辆及其后转向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4755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5: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骑乘型车辆及其后转向灯,所述后转向灯包括灯壳、灯罩和发光模组,所述灯壳及灯罩共同构成一具有容纳空间的壳体,所述发光模组设置于该壳体内,特别地,该后转向灯还包括:一内罩,该内罩为透光材质,固定于所述发光模组上;所述内罩包括正对于发光模组的一面的内壁上设置至少一个用于散射光束方向的散光花纹,该面的外壁为凹凸不平的散射面。该后转向灯的灯罩的外形可随意更换,而不必为满足配光法规来适应性的更改后转向灯的内部结构。

Riding vehicles and their rear turn ligh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骑乘型车辆及其后转向灯
本技术涉及一种灯具,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后转向灯及应用该后转向灯的骑乘型车辆。
技术介绍
骑乘型车辆一般包括摩托车、电动车等二轮车辆,以摩托车为例,其后转向灯常设置在摩托车尾部上端的左右两侧,用于向后方提示本车的下一步行驶路线。骑乘型车辆的后转向灯一般包括灯壳、发光模组、反射镜及灯罩四部分,其中,灯壳及灯罩扣合形成一具有容纳空间的壳体,发光模组设置于该壳体底部,反射镜设置于发光模组与灯罩之间,从而,反射镜将发光模组发出的光反射至灯罩外。随着市场对骑乘型车辆的整体要求的提高,尤其是对摩托车等的外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美学协调性的要求,其后转向灯的外形在必要情况下,也需要做适应性调整。但现有技术中,受限于反射镜的形状,为满足配光法规,灯罩的外形必须与反射镜的形状配合,以使后转向灯向外部发射出更大角度范围的光束,因此,灯罩的外形并不能随意更换,为适应不同的外观要求,必须对后转向灯的各部分部件及其模具全部进行重新设计和加工,这就明显增加了设计和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骑乘型车辆的后转向灯,该后转向灯的灯罩的外形可随意更换,而不必为满足配光法规来适应性的更改后转向灯的内部结构。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骑乘型车辆,该骑乘型车辆包括上述的后转向灯。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骑乘型车辆的后转向灯,包括灯壳、灯罩和发光模组,所述灯壳及灯罩共同构成一具有容纳空间的壳体,所述发光模组设置于该壳体内,特别地,该后转向灯还包括:一内罩,该内罩为透光材质,固定于所述发光模组上;所述内罩包括正对于发光模组的一面的内壁上设置至少一个用于散射光束方向的散光花纹,该面的外壁为凹凸不平的散射面。作为优选,所述内罩正对于发光模组的一面的外壁上设置多个中部凸起、边缘下陷的丘状结构,多个丘状结构相邻排布构成散射面。作为优选,所述散光花纹为波纹状结构。作为优选,所述内罩的边缘向下翻折形成折边,所述折边上分散地设置有多个卡扣位;所述发光模组上对应于所述卡扣位的位置设置有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卡装于所述卡扣位处,从而将所述内罩与发光模组固定到一起。作为优选,所述发光模组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灯壳底部。作为优选,所述灯罩与所述灯壳相扣合。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骑乘型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后转向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采用内罩替代原有的灯罩实现对发光模组的光束的散射,满足配光法规,从而后转向灯的灯罩的外形可随意更换,不受限制;同时,当更换后转向灯的灯罩时,不必为满足配光法规来适应性的更改后转向灯的内部结构,仅对灯罩重新开模即可,节省了设计成本和生产成本。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后转向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内罩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内罩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不带灯罩的后转向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内罩与发光模组的装配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发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1、灯罩;2、内罩;3、发光模组;4、灯壳;21、散光花纹;22、散射面;23、卡扣位;31、弹性卡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如图1所示,一种骑乘型车辆的后转向灯,包括灯壳4、灯罩1和发光模组3,所述灯壳4及灯罩1共同构成一具有容纳空间的壳体,所述发光模组3设置于该壳体内,特别地,该后转向灯还包括:一内罩2,该内罩2为透光材质,如图4所示,该内罩2固定于所述发光模组3上;所述内罩2包括正对于发光模组3的一面的内壁上设置至少一个用于散射光束方向的散光花纹21,该面的外壁为凹凸不平的散射面22,当发光模组3发出的光束照射到内罩2该面的内壁上时,该内壁上的散光花纹21将光束散射至不同方向,从而增大了光束的照射角度。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内罩2正对于发光模组3的一面的外壁上设置多个中部凸起、边缘下陷的丘状结构,多个丘状结构相邻排布构成散射面22;优选地,如图2所示,各散射面22相邻排布成网状,对经散光花纹21散射过的光束进行进行再次散射,从而进一步增大光束的照射角度。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如图3所示,所述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骑乘型车辆的后转向灯,包括灯壳(4)、灯罩(1)和发光模组(3),所述灯壳(4)及灯罩(1)共同构成一具有容纳空间的壳体,所述发光模组(3)设置于该壳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一内罩(2),该内罩(2)为透光材质,固定于所述发光模组(3)上;/n所述内罩(2)正对于发光模组(3)的一面的内壁上设置至少一个用于散射光束方向的散光花纹(21),该面的外壁为凹凸不平的散射面(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骑乘型车辆的后转向灯,包括灯壳(4)、灯罩(1)和发光模组(3),所述灯壳(4)及灯罩(1)共同构成一具有容纳空间的壳体,所述发光模组(3)设置于该壳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内罩(2),该内罩(2)为透光材质,固定于所述发光模组(3)上;
所述内罩(2)正对于发光模组(3)的一面的内壁上设置至少一个用于散射光束方向的散光花纹(21),该面的外壁为凹凸不平的散射面(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骑乘型车辆的后转向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罩(2)正对于发光模组(3)的一面的外壁上设置多个中部凸起、边缘下陷的丘状结构,多个丘状结构相邻排布构成散射面(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骑乘型车辆的后转向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花纹(21)为波纹状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迈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嘉利丽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