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堆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4700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维堆叠方法,包括:在裸硅片中形成氢离子注入层;在裸硅片的正面表面上淀积第一键合层;将裸硅片的第一键合层与一具有穿孔的载体片正面表面上的第二键合层进行键合;对裸硅片进行高温裂片;对裂片界面进行处理;在裂片界面上进行需要的工艺;将工艺后的裸硅片与一器件硅片进行键合;利用湿法药液进行载体片去键合;形成两枚器件硅片的堆叠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将smart‑cut裂片技术融入到器件硅片的三维堆叠中,大大提高了硅片的资源利用率,节省了生产成本,同时规避了颗粒沾污、金属沾污、硅片裂片等研磨带来的问题,提高了工艺的稳定性,并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及良率。

A 3D stack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维堆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工艺
,特别是涉及一种无需背部研磨、硅片可以回收再利用的三维堆叠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现有的技术工艺已经接近物理极限。在对电子产品进一步小型化、多功能化的目的驱动下,其他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科技逐渐被探索出来。三维堆叠技术就是其中之一。三维堆叠技术是将多个硅片通过键合技术堆叠起来,实现三维层面上的金属互连结构,可以减少互连距离,提高传输速度,减小器件体积,并提供了异质结构集成的可能性。现有的三维堆叠技术,一般需要通过以下步骤完成:硅片键合(Bonding);硅片背部研磨减薄(Grinding);硅片背部湿法刻蚀(Wet);硅片背部平坦化处理(CMP),以及硅片背部其他工艺等。其中,背部其他工艺指各种特色工艺,如BSI工艺等。而从硅片键合到平坦化处理的过程,是几乎所有三维堆叠工艺都会采取的措施。硅片在背部研磨减薄的过程中,会从约775微米(12寸硅片)减薄至器件所需的厚度,一般为几微米。减薄去除的部分被研磨为碎屑或被湿法腐蚀,很难进行再利用,对硅片存在着资源利用上的浪费。同时,背部研磨工艺存在着很多问题,包括会产生大量颗粒、杂质,硅片容易裂片,TTV难以控制等。这些问题会影响后续工艺的良率,从而影响工艺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另外一种可以实现硅片减薄的技术为smart-cut技术,即在硅片上注入氢离子,然后高温退火。氢离子所在的区域在高温下会产生空洞,从而使得硅片从氢离子注入层处断裂,达到硅片减薄的效果,同时剩余的硅片可以重复利用。但由于氢离子裂片需要很高的温度(一般>1000摄氏度),所以无法在与器件硅片(devicewafer)键合之后进行,而氢离子的注入又必须在硅片表面器件制作之前完成,因此该方法目前只用于制作衬底材料,如绝缘体上硅(SOI),难以用在有器件层的器件硅片的三维堆叠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三维堆叠方法,能够回收利用三维堆叠工艺中的硅材料,同时避开会造成颗粒沾污、金属沾污、硅片裂片等问题的背部研磨工艺,提高三维堆叠工艺良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三维堆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提供一裸硅片,在所述裸硅片中的一定深度上形成氢离子注入层;步骤二:在所述裸硅片的正面表面上形成一层第一键合层;步骤三:提供一正面表面上形成有一层第二键合层的载体片,将所述裸硅片的第一键合层与所述载体片的第二键合层相贴合进行键合;其中,所述载体片上分布有多个穿孔,所述载体片的材质与所述第二键合层的材质不同;步骤四:对键合后的所述裸硅片进行高温裂片,使所述裸硅片背面上的多余部分沿所述氢离子注入层处的裂片界面被分裂去除;步骤五:对剩余的所述裸硅片的裂片界面进行处理;步骤六:在剩余的所述裸硅片的裂片界面上形成器件层和第三键合层;步骤七:将所述第三键合层与一器件硅片上的第四键合层相贴合进行键合;步骤八:利用湿法药液对所述载体片去键合;其中,将所述载体片的背面朝上,对所述载体片的背面进行湿法药液清洗,利用所述载体片与所述第二键合层之间具有的湿法药液清洗时的高选择比,使湿法药液进入所述穿孔与所述第二键合层反应,以去除所述第二键合层,使所述载体片与所述裸硅片相分离;步骤九:移除所述载体片,形成两枚器件硅片上下堆叠的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载体片的材质为Si,所述第二键合层的材质为SiO2、SiN或SiC。进一步地,所述载体片的材质为SiO2,所述第二键合层的材质为多晶硅、SiN或SiC。进一步地,所述穿孔在所述载体片的表面上均匀分布。进一步地,所述穿孔的大小满足公式一:C=4S/d公式一其中,d代表穿孔的直径,S代表所有穿孔的面积总和,C代表所有穿孔的周长总和。进一步地,所述穿孔的直径最小临界值满足公式二:d=4γsinθpgh公式二其中,d代表穿孔的直径,γ代表湿法药液表面张力,θ代表湿法药液与载体片接触角;p代表湿法药液密度;h代表载体片厚度;g代表重力加速度。进一步地,步骤三中,进行所述第一键合层与所述第二键合层之间的硅-硅键合。进一步地,步骤五中,包括对剩余的所述裸硅片的裂片界面进行湿法处理、平坦化处理和热处理。进一步地,步骤六中,在剩余的所述裸硅片的裂片界面上进行需要的工艺,包括CMOS流程的前道工艺和后道工艺。进一步地,步骤七中,进行所述第三键合层与所述第四键合层之间的硅-硅键合或混合键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传统三维堆叠工艺中,背部研磨减薄去掉的硅占整个硅片的99%以上,且难以回收利用。本专利技术将smart-cut裂片技术融入到器件硅片的三维堆叠中,使得硅片被减薄的部分可以重复利用,大大提高了硅片的资源利用率,节省了生产成本。(2)由于不用进行背部研磨工艺,硅片也规避了颗粒沾污、金属沾污、硅片裂片等研磨带来的问题,因此提高了工艺的稳定性,并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及良率。附图说明图1-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三维堆叠方法的工艺步骤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载体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1中沿P1方向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1中沿P2方向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详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时,为了清楚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以便于说明,特对附图中的结构不依照一般比例绘图,并进行了局部放大、变形及简化处理,因此,应避免以此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来加以理解。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三维堆叠方法,需要使用一种特殊的载体片(carrierwafer)400,如图8-图10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载体片400与传统的载体片有两点不同,一是本专利技术的载体片400上均匀分布着孔洞(穿孔)700图案,该孔洞700用于去键合时湿法药液穿过,从而接触键合层(第二键合层)300’并反应;二是该载体片400由两层构成,键合层300’用于键合,可以与湿法药液反应并去除;载体层(载体片)400用于载体,不与去键合的湿法药液反应。因此载体片400与第二键合层300’之间应选择具有湿法药液清洗时的高选择比的不同材质制作。请参考图8-图10,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载体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为表示方便,其显示载体片的透视结构。图9是图1中沿P1方向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1中沿P2方向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8-图10所示,第二键合层300’紧密结合于载体片400的正面上。载体片400例如为圆形,载体片400的表面上可均匀分布有多个穿孔700,当第二键合层300’覆盖在载体片400的正面上时,穿孔700的一端由载体片400的正面表面处与第二键合层3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堆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提供一裸硅片,在所述裸硅片中的一定深度上形成氢离子注入层;/n步骤二:在所述裸硅片的正面表面上形成一层第一键合层;/n步骤三:提供一正面表面上形成有一层第二键合层的载体片,将所述裸硅片的第一键合层与所述载体片的第二键合层相贴合进行键合;其中,所述载体片上分布有多个穿孔,所述载体片的材质与所述第二键合层的材质不同;/n步骤四:对键合后的所述裸硅片进行高温裂片,使所述裸硅片背面上的多余部分沿所述氢离子注入层处的裂片界面被分裂去除;/n步骤五:对剩余的所述裸硅片的裂片界面进行处理;/n步骤六:在剩余的所述裸硅片的裂片界面上形成器件层和第三键合层;/n步骤七:将所述第三键合层与一器件硅片上的第四键合层相贴合进行键合;/n步骤八:利用湿法药液对所述载体片去键合;其中,将所述载体片的背面朝上,对所述载体片的背面进行湿法药液清洗,利用所述载体片与所述第二键合层之间具有的湿法药液清洗时的高选择比,使湿法药液进入所述穿孔与所述第二键合层反应,以去除所述第二键合层,使所述载体片与所述裸硅片相分离;/n步骤九:移除所述载体片,形成两枚器件硅片上下堆叠的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堆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提供一裸硅片,在所述裸硅片中的一定深度上形成氢离子注入层;
步骤二:在所述裸硅片的正面表面上形成一层第一键合层;
步骤三:提供一正面表面上形成有一层第二键合层的载体片,将所述裸硅片的第一键合层与所述载体片的第二键合层相贴合进行键合;其中,所述载体片上分布有多个穿孔,所述载体片的材质与所述第二键合层的材质不同;
步骤四:对键合后的所述裸硅片进行高温裂片,使所述裸硅片背面上的多余部分沿所述氢离子注入层处的裂片界面被分裂去除;
步骤五:对剩余的所述裸硅片的裂片界面进行处理;
步骤六:在剩余的所述裸硅片的裂片界面上形成器件层和第三键合层;
步骤七:将所述第三键合层与一器件硅片上的第四键合层相贴合进行键合;
步骤八:利用湿法药液对所述载体片去键合;其中,将所述载体片的背面朝上,对所述载体片的背面进行湿法药液清洗,利用所述载体片与所述第二键合层之间具有的湿法药液清洗时的高选择比,使湿法药液进入所述穿孔与所述第二键合层反应,以去除所述第二键合层,使所述载体片与所述裸硅片相分离;
步骤九:移除所述载体片,形成两枚器件硅片上下堆叠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堆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片的材质为Si,所述第二键合层的材质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星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