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波等离子体加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4684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表面波等离子体加工设备,包括反应腔室和设置在反应腔室顶部的谐振腔,谐振腔的底壁设置有介质窗,还包括介质板,介质板设置于谐振腔的底壁的下方,其中,介质板在谐振腔的底壁上的正投影遮挡至少部分介质窗以及至少部分介质窗以外的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表面波等离子体加工设备能够使反应腔室中的等离子体的密度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提高刻蚀均匀性。

Surface wave plasma process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表面波等离子体加工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工艺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表面波等离子体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国际主流集成电路(IC)制造工艺已进入14nm甚至10nm时代,对于等离子体源的性能要求也随之提高,而表面波等离子体(SWP)源与传统等离子体源相比具有诸多优点,如能产生高等离子体密度,具有低电子温度和低损伤的特点,并且无需外加磁场,结构简单,反应腔室中无需引入电极,减少污染,因此,表面波等离子体(SWP)源设备是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的理想选择。现有技术中,表面波等离子体源设备包括谐振腔,多个石英窗和反应腔室,其中,谐振腔设置在反应腔室上,多个石英窗均匀分布在谐振腔底壁的固定孔中,微波能量自外部发生装置馈入谐振腔,并通过多个石英窗耦合进入反应腔室产生等离子体。但是,由于表面波产生于石英窗与其下方形成的等离子体之间的交界面上,导致高密度表面波等离子体集中在石英窗口下方的区域,而其它区域只能依赖等离子体的自由扩散,使等离子体的密度在反应腔室中分布不均匀,这就必然会影响到刻蚀均匀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表面波等离子体加工设备,其能够使反应腔室中的等离子体的密度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提高刻蚀均匀性。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而提供一种表面波等离子体加工设备,包括反应腔室和设置在所述反应腔室顶部的谐振腔,所述谐振腔的底壁设置有介质窗,还包括介质板,所述介质板设置于所述谐振腔的底壁的下方,其中,所述介质板在所述谐振腔的底壁上的正投影遮挡至少部分所述介质窗以及至少部分所述介质窗以外的区域。优选的,所述介质板采用能够将微波耦合至所述反应腔室中的介质材料制作。优选的,所述介质板采用石英或者陶瓷材料制作。优选的,所述介质板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通孔。优选的,所述通孔的内径的取值范围为30mm-100mm。优选的,所述介质板在所述谐振腔的底壁上的正投影遮挡全部所述介质窗。优选的,所述介质板在所述谐振腔的底壁上的正投影还遮挡全部所述介质窗以外的区域;所述通孔位于所述介质板的中心。优选的,所述通孔在所述谐振腔的底壁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介质窗所在区域和/或所述介质窗以外的区域。优选的,所述介质板平行于所述谐振腔的底壁设置;且所述介质板与所述介质窗之间的间隙小于或者等于0.5mm。优选的,所述介质板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3mm-20mm。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表面波等离子体加工设备,包括反应腔室和设置在反应腔室顶部的谐振腔,谐振腔的底壁设置有介质窗,还包括介质板,介质板设置于谐振腔的底壁的下方,其中,介质板在谐振腔的底壁上的正投影遮挡至少部分介质窗以及至少部分介质窗以外的区域。通过使介质板在谐振腔的底壁上的正投影遮挡至少部分介质窗,可以将介质窗中的至少部分微波传递至介质板中,然后通过介质板将微波耦合至反应腔室内部;同时,由于等离子体会同时产生于介质板在谐振腔的底壁上的正投影遮挡至少部分介质窗以及至少部分介质窗以外的区域的下方,这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增大等离子体在反应腔室横向上的产生区域,从而使反应腔室中的等离子体的密度分布更加均匀,进而提高刻蚀均匀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表面波等离子体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介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表面波等离子体加工设备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微波通过介质窗产生表面波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表面波等离子体加工设备中微波通过介质板产生表面波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反应腔室;11-介质板;111-通孔;2-谐振腔;21-介质窗;3-等离子体;41-入射波;42-全反射波;43-反射波;41'-入射波;42'-全反射波;43'-反射波;51-电源;52-微波源;53-连接波导;54-匹配器;55-中央波导;56-第一探针;57-短路波导;58-同轴波导;59-第二探针;6-支撑台。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表面波等离子体加工设备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表面波等离子体加工设备,包括反应腔室1、设置在反应腔室1顶部的谐振腔2和微波传输机构。其中,在反应腔室1内设置有支撑台6,用于承载晶片。微波传输机构包括电源51、微波源52(集成式磁控头)、连接波导53、匹配器54、中央波导55、第一探针56、短路波导57和同轴波导58。谐振腔2中设置有多个第二探针59。该微波传输机构提供微波能量并形成微波,通过第一探针56及同轴波导58将微波传递至谐振腔2中,通过多个第二探针59能够增强其附近的电场强度,从而在谐振腔2内位于第二探针59的附近形成高频微波,在谐振腔2的底壁设置有介质窗21,介质窗21能够将第二探针59产生的高频微波耦合至反应腔室1中,具体的,在谐振腔2底壁中设置有多个的通孔,用于安装与第二探针59对应的介质窗21,即在每个第二探针59下方对应设置有一个介质窗21,在本实施例中,共有六个第二探针59,在谐振腔2的底壁中设置有六个通孔,六个通孔沿谐振腔2底壁的周向设置为环形,且均匀间隔排布,每个通孔中分别安装有介质窗21,该通孔为“凹”型结构,介质窗21为“凸”型结构,以使介质窗21能够插入通孔中,介质窗21能够将谐振腔2中的微波耦合至反应腔室1中,介质窗21的大径为90mm,小径为60mm,小径决定了在反应腔室1中,介质窗21下方直径为60mm的圆形区域内能够产生表面波等离子体。在实际应用中,介质窗21的数量不限于此,尺寸也不限于此,根据需要的等离子体3的面积不同,介质窗21可以采用三到八个,小径的取值范围可以在40mm~120mm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介质板11,介质板11设置于谐振腔2的底壁的下方,即设置在反应腔室1内,其中,介质板11在谐振腔2的底壁上的正投影遮挡至少部分介质窗21以及至少部分介质窗21以外的区域。通过使介质板11在谐振腔2的底壁上的正投影遮挡至少部分介质窗21,可以将介质窗21中的至少部分微波传递至介质板11中,然后通过介质板11将微波耦合至反应腔室1内部;同时,由于等离子体3会同时产生于介质板11在谐振腔2的底壁上的正投影遮挡至少部分介质窗21以及至少部分介质窗21以外的区域的下方,这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增大等离子体3在反应腔室1横向上的产生区域,从而使反应腔室1中的等离子体3的密度分布更加均匀,进而提高刻蚀均匀性。在本实施例中,介质板11采用能够将微波耦合至所述反应腔室1中的介质材料制作。在实际应用中,介质板11可以采用石英或者陶瓷等能够将微波耦合至反应腔室1中的介质材料制作。下面将现有技术的表面波等离子体加工设备所形成的表面波与本申请的表面波等离子体加工设备所形成的表面波进行对比,图4为现有技术中微波通过介质窗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面波等离子体加工设备,包括反应腔室和设置在所述反应腔室顶部的谐振腔,所述谐振腔的底壁设置有介质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介质板,所述介质板设置于所述谐振腔的底壁的下方,其中,所述介质板在所述谐振腔的底壁上的正投影遮挡至少部分所述介质窗以及至少部分所述介质窗以外的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面波等离子体加工设备,包括反应腔室和设置在所述反应腔室顶部的谐振腔,所述谐振腔的底壁设置有介质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介质板,所述介质板设置于所述谐振腔的底壁的下方,其中,所述介质板在所述谐振腔的底壁上的正投影遮挡至少部分所述介质窗以及至少部分所述介质窗以外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波等离子体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板采用能够将微波耦合至所述反应腔室中的介质材料制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面波等离子体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板采用石英或者陶瓷材料制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波等离子体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板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面波等离子体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内径的取值范围为30mm-100m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桂滨韦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